禮儀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2) - 聖樂及禮儀
續 上文,本文繼續 Catholic World Report 和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 的 訪問。
接著下來,桑普爾總主教開始談論禮儀及聖樂。
CWR: 在馬凱特教區,你的繼任人多伏爾主教 (Bishop John Doerfler) 最近頒布了 一封信,名為《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Sing to the Lord, All the Earth!)1 ,他說這信是建基在你自己還在馬凱特教區時的一封牧函《應當常常喜樂》(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2 。多伏爾主教的信特別提到教友要學習詠唱彌撒中的額我略調,及堂區需要使用教區批准的歌集。你有沒有計劃在波特蘭教區推出有關聖樂的指引,就好像你在馬凱特教區般一樣?
總主教: 我還未看多伏爾主的的信函,但我們兩人都同意聖樂是禮儀重要的一部分。我很高興我在馬凱特教區所嘗試奠基的,他現在已建設起來。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1) -十年的主教生涯及神父聖召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 自三年前接任該教區總主教一職起,非常注重該教區的禮儀生活。他也鼓勵該教區的聖樂發展。以下是 Catholic World Report 跟他做的 訪問 譯文:
總主教 亞歷山大.桑普爾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55歲,最新慶祝了他主教晉鐸10周年,也將很快慶祝他成為儀勒岡州波特蘭總主教的3周年。
他在1990年,於密歇根州馬凱特教區被祝聖成為神父,並在2006年成為該教區主教。在他主教晉鐸時,他是美國最年輕的天主教主教,並且是首位於1960年代出生的主教。
波特蘭總教區共有425000天主教徒,331位仍活躍及已退休的神父,124個堂區,及22個傳教站。除了三個範圍廣闊的大都市 (metropolitan areas) 外,這總教區還有30000平方英里,位於儀勒岡西部的森林、郊外及沿海地區。
桑普爾總主教最近和 Catholic World Report (CWR) 就不同的題目傾談過,包括在美國西北部教會遇到的特殊問題、神聖禮儀的重要、及去年的家庭世界主教會議甚麼地方使他失望。
CWR: 你反省過去10年的主教生涯時有何看法?
總主教: 首先,我都沒有留意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時間過得很快。
這實在是很不可置信的經驗。我想我比我開始接受這角色時更有信心。
當我被祝聖為主教時,我是美國最年輕的主教,但我也逐漸脫離這令人困惑的標籤。現在我是最年輕的總主教。
[讀者來函] 淺讀告解聖事
作者H按:以下讀者來函頗長,所以小弟暫作編輯,替作者加上 [標題] 及 重點。
文:小彌額爾
筆者提筆之際,剛巧教宗方濟各在昨天的聖灰曕禮中派遣千多名慈悲傳教士,到各自其所屬的教區中擔任此神聖的職務,透過聖父所賜予他們的特殊權力,把以往需要由宗座處理或赦免的重罪,均可藉這些聽告司鐸來給予天主的寬恕。1
從而在這慈悲禧年中,真正體驗出天主願意無條件愛罪人,寬恕罪人,時刻歡迎浪子回到祂身邊的一個最有力之標記。所以筆者亦想藉此平台分享自己對這七件聖事中,稱之為治療人心靈之聖事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
至少現在──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衪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有誰知道,也許衪會轉意後悔,在這場災禍後,給你們留下祝福,好使你們能給上主你們的天主獻上素祭和奠祭。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召開一個盛會。要召集民眾,制定一個集會。召集老人,集合幼童,既使吃奶的嬰兒;新郎應走出他的洞房,新郎應離開她的閨房。上主的僕人──司祭,應在殿廊與祭壇之間痛哭,說:「上主,求你憐恤你的百姓,不要讓你的基業遭受侮辱,使異民取笑他們!為什麼讓人在異民中說:他們的的天主在哪裏?」岳厄爾先知書2:12-17)
昨天是聖灰星期三,是四旬期的開始。可能各位讀者在四旬期之前的一段時間已開始準備進入這神聖的封齋期,可能也訂定了一些四旬期計劃讓自己更能接受天主的召叫。
慈母教會制訂四旬齋期,正正就是提醒我們人生苦短,我們要將注意力放在天上。她鼓勵信友們在這封齋期禁食、祈禱、施捨。
守齋不是不去做些壞事:不說壞話、不偷懶……這些也是我們應在四旬期改善的,但這些和守齋的意義不一樣。守齋不是不做壞事,而是按教會的規定及指引,不做一些對我們肉身有利的事,藉此幫助我們超性生命的成長。
重建聖樂傳統
筆者很早前提過,禮儀中用的音樂應是聖樂,最理想是使用教會建議的聖樂,即《 Graduale Romanum 》中的不同對經。筆者也就這個問題和讀者討論過,現在香港教區所用的頌恩雖然是教區所批准,但始終離《禮儀憲章》及《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的要求很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教會以額我略曲為羅馬禮儀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禮儀行為中,如果其他歌曲條件相等,則 額我略曲佔優先。《禮儀憲章 n. 116》
有關聖周四洗腳禮的變動
梵蒂岡網站的 Bolletino 在昨天(2016年1月21日)刊登了一份 2014年12月20日教宗方濟各給聖禮部部長 Cardinal Sarah 的 信函,以及相對應的一份 法令。
大概就是,就教宗的要求,聖禮部更改了聖周四洗腳禮的禮文,由 「 Viri selecti (被選的男人) deducuntur a ministris…」更改成「 Qui selecti sunt ex populo Dei (由天主子民中被選的) deducuntur a ministris…」,即是說洗腳禮中,女性可以被選參與洗腳禮。
[getty src=“463002137” width=“445” height=“297”]
以執行上來說,這改動影響不大。反正香港不少堂區已是慣例上會選擇女性參與洗腳禮,只不過是由之前大家這樣做是違反禮儀規定,現在變成禮文批准的行動。
由教宗方濟各舉行彌撒到彌撒方向
教宗方濟各在過去的主日(2016年1月10日)在西斯汀教堂 (Sistine Chapel) 舉行嬰兒洗禮及彌撒。由感恩經開始教宗以面朝東方地形式 (ad Orientem) 舉行彌撒。
筆者在近幾天,還聽到有新教友說根據「梵二精神」,神父不會把背脊對著教友開彌撒。這是完全錯誤的。在整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從來沒有說過彌撒祭獻的方向應面向教友舉行。
耶穌聖名--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
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衪起名叫耶穌,這是衪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路加福音 2:21)
早前《樂山樂水》分享了將臨期的 O Antiphon中提到有關耶穌的不同稱呼。而筆者在日前的耶穌聖名瞻禮彌撒中,神父的講道很有深度,筆者想就耶穌的聖名有點分享。
的確,我們非常著重耶穌基督的名字,我們每次在禮儀中聽到「耶穌基督」這名字的時候都會點頭致意。
[圖片故事] 劉偉傑神父 @英國
筆者在假期時隨處上網看看各地的聖誕禮儀,在 New Liturgical Movement 發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O Antiphon – 第七天:O Emmanuel 厄瑪奴爾啊
12月23日 - O Emmanuel 厄瑪奴爾啊
O Emmanuel, Rex et legifer noster, exspectatio gentium, et Salvator earum: veni ad salvandum nos Domine Deus noster.
厄瑪奴爾啊!我們的君王和立法者。萬民的期望,萬民的救主:求祢前來拯救我們,上主、我們的天主。
[內文]
這七天的讚主曲對經來到了最後的一天,如果讀者有留意的話,其實不少是取材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今天的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