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再論曙暉.回「《曙暉來訊》林覺浩回應」一文
警告:長文!
自從所謂 Web 2.0 的概念興趣,人人均可在互聯網上發表意見,各種正確錯誤意見都在流傳。如果因為看到有錯誤意見就要馬上更正,那一日三十小時都不夠用。
普通意見如是,信仰道理更甚。即使有能力如保祿宗徒,面對著希臘人,都不可能把所有人導向真理。這是人力所限。然而近日收到讀者的電郵,告知《曙暉》有 文章 回應我們三個月前的《 天主教大專聯會曙暉專題的錯誤》,說他們內容會誤導其他教友,那筆者覺得都應有點回應,無論是應還《曙暉》一個公道,作學術及信仰討論,還是要重申筆者立場。而且既然林會長為了筆者的一篇短文,特別抽空落筆千字賜教,筆者不勝感激之餘,亦不能毫無回覆。
可以只愛主不愛人嗎?
1月11日主日,傳統禮儀年曆為聖家節,新禮為主受洗節。讀畢彌撒讀經二的章節,勾起不少的思緒。天主是美善,也愛我們,但我們可以只愛主而不愛人嗎?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三:男性新福傳的出路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訪問上一段中,Cardinal Burke 提到教會想吸引男性,就必須挑戰他們以困難的方式服侍天主,以禮儀吸引他們。
Matthew:在 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 的研究中,其中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很多男人並不理解彌撒。男人認為彌撒被女性化,而他們不真正理解彌撒中強大的男性氣氛。這種說法對以下那些人尤其正確:就是那些佔了天主教男人中大部分的隨便的天主教男人,他們對他們的信仰都很隨便。這很重要,因為當一個男人不能理解彌撒,他不能配合在彌撒中所發生的超性恩寵。一個本身不理解彌撒的男人絕不可能教導他們孩子有關彌撒的事。
Cardinal Burke:對。 一個重新吸引男人投入的方法就是恢復禮儀的尊嚴。當男人看到神父必恭必敬地以基督之名行動就會有所回應。男人不會因為神父搞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表演而有所回應。以一個恭敬的方式獻彌撒在整個教會史長久以來都在吸引著男人。[Amen! Save the Liturgy, Save the World! 將彌撒舉行得像一台彌撒,參加的男人就會成為真的男人。要睇表演,男人會選擇去其他地方,男人到教堂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祈禱、祭獻。]
我們需要給男人有關彌撒本質的教理培育。就如我所提到,教理培育一直都很差,尤其是男人的教理培育。 對男人的教理培育及恭敬地舉行彌撒可以造成很大的改善。 明顯地很多男性在回應著羅馬禮的特殊形式,就是梵二改革前的禮規。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在上篇的 訪問記錄 中, Cardinal Burke 提到現代社會男性遇到的問題。然後樞機會集中於這些問題對教會的影響,及開始談論樞機自己心中的解決方法。
Matthew:樞機閣下,那麼這天主教的「男性危機」對教會有何影響?
Cardinal Burke: 教會變得非常女性化。 女人當然是很好的。他們很自然會回應邀請而活躍於教會。除了神父以外,至聖所變得全是女人。 很多地方的堂區的活動甚至禮儀都被女人影響而變得非常女性化,而使男人都不想參加。[對。就好像當一大班女人在談天,男人也不想參與一樣。如果你想教會多點男生,你需要讓男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地方。]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在1月5日, thenewemangelization.com 登出了一段與 Cardinal Burke 的 訪問,內容與現在教會中的「男性危機」有關。雖然訪問的主要關注對象是美國的男性,但其實對香港的男教友也很有幫助,很值得分享。
訪問者為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的 Matthew James Christoff。被訪者為 Cardinal Raymond Leo Burke,美國樞機,之前是教廷最高法院法官,現為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的Patron。
筆者會將這訪問分三節翻譯出來。 重點 及[評論]
Matthew:樞機閣下,我們很高興並且有幸能夠在這裡跟你做訪問。今天我們談談在美國的公教男性的情況,及我們如何能夠吸引多些男性參與新福傳。在開始時,不如樞機閣下先形容一下現在天主教會男性的情況?
Cardinal Burke:我認為在過去這50年左右,男性對於在婚姻聖召,及整體在教會的生活都有所困惑。這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由1960年代開始攻擊教會及社會的極端女性主義使男性被邊緣化。
撒嬌女人最好命 ?! (二)
續前篇: 撒嬌女人最好命?! (一)
坊間或網路上均不乏那些「男人只愛蠢女人」、「只有撒嬌才能捉住男人的心」、「女人要溫柔才能俘虜男人」、「再聰明的女人也得扮蠢來維護男人的自尊」……彷彿女人總是要改變自己來迎合男人。
「所有宗教所宣講的都一樣」
“There is a phrase of facile liberality uttered again and again at ethical societies and parliaments of religion: “the religions of the earth differ in rites and forms, but they are the same in what they teach.” It is false; it is the opposite of the fact. The religions of the earth do not greatly differ in rites and forms; they do greatly differ in what they teach.” — G. K. Chesterton (Orthodoxy)
英國作家 Chesterton 一百多年前的這句說話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仍然合用。到了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說「世上的宗教相異的是禮儀和形式,他們所宣講的都是一樣」這些錯誤。可惜的是,現在連很多神職、修道人以為所有宗教都一樣,就好像信所有宗教都沒有分別。更愚蠢的是有些天主教的修道人向佛教或 New Age 取經學習祈禱默想,就好像醫生向巫醫請教使用抗生素的用法一樣,然後說所有醫術都一樣。在不否認巫醫青蛙藥的效力時,我認為使用抗生素卻不是他的強項。
[圖片故事] - 我的繼任人會在獄中死去
美國的喬治樞機:「我預期我會在床上死去,我的繼任人會在獄中死去,他的繼任人會在公共地方作為殉道者死去,他的繼任人將由變成廢墟的社會中撿起碎塊並慢慢地重建文明,一如教會在人類歷史所作的一樣。」
撒嬌女人最好命?! (一)
元旦日,趁兒子小睡時,我如常準備晚飯,一不小心,割到尾指流血,馬上按住傷口用水沖洗。及後聽到兒子的哭聲,大概是剛睡醒叫人來的聲音吧,外子已放下手上蠻急的工作,在房間哄兒子。本來還很冷靜地告訴外子:「我整親手指,流血。」不知道因為聽到兒子哭還是傷口真的愈來愈痛,開始大喊和哭起來……
閱《世人皆是罪人,但同志不是罪犯》有感
有時香港的教友也頗為「幸福」,因為香港的教會基本上都不需要像其他地方教會般在公眾場合正面地討論不同的議題,如「同性婚姻」(台灣教會)、「人工抗孕」(美國教會)、回教徒對基督徒的逼害(非洲及中東教會)、無神論的迫害 (歐洲及美國教會)。然而這種「幸福」並不見得是甚麼好事。在美國教會反對奧巴馬的醫療改革中,教友加深了對會對人工抗孕教導的認知;香港教友總是有點懶洋洋的感覺,當未殺到埋身都未知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