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andwater
閱《世人皆是罪人,但同志不是罪犯》有感
有時香港的教友也頗為「幸福」,因為香港的教會基本上都不需要像其他地方教會般在公眾場合正面地討論不同的議題,如「同性婚姻」(台灣教會)、「人工抗孕」(美國教會)、回教徒對基督徒的逼害(非洲及中東教會)、無神論的迫害 (歐洲及美國教會)。然而這種「幸福」並不見得是甚麼好事。在美國教會反對奧巴馬的醫療改革中,教友加深了對會對人工抗孕教導的認知;香港教友總是有點懶洋洋的感覺,當未殺到埋身都未知痛。
《禮儀憲章》:禮儀是基督奧體的公開敬禮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已完結了差不多50年,筆者相信整個大公會議後最影響平信徒的其中一樣就是禮儀改革。現在很多平信徒及在禮儀中有職務的人都常常說著「梵二」「梵二」。有時大家都好像迷失了禮儀的本質。所以久不久來重溫一下禮儀的本質也是有幫助的。
梵二的第一份文獻就是 《Sacrosanctum Concilium 禮儀憲章》。它是如何說禮儀的呢?
因此,禮儀實應視為耶穌基督司祭職務的施行,藉其外形所指,一方面按照每人的本有方式而實現聖化,一方面由耶穌基督的奧體,包括元首及其肢體,實行完整的公開敬禮。 所以,一切禮儀行為,因為是基督司祭,及其身體——教會的工程,就是最卓越的神聖行為,教會的任何其他行為,都不能以同等名義,和禮儀的效用相比。 (SC n.7)
[圖片故事] - 玫瑰色
梁作偉神父, FSSP 於2014年12月14日主持彌撒。
[故事分享] - 一個初領聖體的故事
這是個很漂亮的 故事。
Louis 是 Martin 夫婦的第二個兒子,他自出生就受一個因基因突變引起的病影響,起初醫生還未能做到診斷,經常都要臥床休息,身體很差。
Gaudete in Domino semper! 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的第三主日經常被叫做「喜樂主日」,禮儀顏色由紫色轉玫瑰色1,讓教友在長達四週的將臨期的克己中稍為放鬆一下。但,為甚麼將臨期的第三主日叫做「喜樂主日」?
忘記現世的基督徒
A martyr is a man who cares so much for something outside him, that he forgets his own personal life. (The Flag of the World, Orthodoxy by G.K. Chesterton)
G.K. Chesterton 簡單地說出了殉道者及自殺者的分別。他解說殉道者極度關注他個人生命以外的一些事物以致他忘記自己的生命;相反一個自殺的人就是只注視自己生命,毫不關心自己生命以外的事以致他將全世界拋棄。
[圖片故事] - 美國聖母無玷始胎主教彌撒
在 Fr.
動物升天堂?
看到現在的報紙,只可嘆一句,除了傳統教父外,人人皆可做神學家!
以下是一段網上媒體,引述外電,再引述教宗的星期三講道。文章 原文,但為免提高白痴媒體的流量,看 cap 圖就夠了:
聖母無玷始胎
今天是聖母無玷始胎瞻禮,是香港主教座堂的主保瞻禮。先祝大家瞻禮快樂!
香港領洗人數 (1953 - 2013)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