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一點告解聖事的想法

·
目錄

不知道大家對上一次辦告解是甚麼時候,而那一次神父又給了甚麼補贖呢?

告解聖事在《天主教教理》被稱作「治療的聖事」之一﹝《天主教教理》 n.1420﹞,因為它能將我們由靈性的死亡中重新活過來。基督的的生命始於聖洗聖事,基督以祂的寶血在聖洗聖事中將我們的罪過完全洗去。然而,我們受傷的人性卻使我們仍然犯罪,一如若望宗徒在書信中說:

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若望一書1:8﹞

人每一次犯罪跌倒,就是再次遠離我們的人性。因此,耶穌基督建立了告解聖事,讓信友能夠在教會內得到有形可見的罪赦。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望福音20:21-23﹞

《要理問答》第241條簡單地說明告解的五個步驟:

  1. 省察
  2. 痛悔
  3. 定改
  4. 告明
  5. 補贖

簡單說,我們要先省察自身,痛悔自己的罪過,立定改過,向神父告明自己的罪過,再行補贖

教宗方濟各辦告解

補贖
#

《要理問答》很簡明地解答了甚麼是補贖:

268 問 補贖是什麼? 答 是在告解的時候,神父按罪的輕重,所罰的神工。 269 問 神父為什麼罰補贖? 答 一、為補贖我們的罪;二、為相幫我們改過遷善。

筆者認識的人當中,對神父給予的補贖分野很大,有一些人總覺得神父的補贖很麻煩,而另一些人總投訴神父的補贖不夠嚴厲。而不少對信仰認真的朋友,都傾向是會希望有更加多的補贖,因為他們認為更多的補贖,一於上述《要理問答》所說,可以幫我們改過遷善。

筆者也十分認同這種想法。就好像練琴、練習游泳一樣,如果你希望技術有所進展,你必然會找一個能夠將你推至極限教練或老師,這樣才能夠幫助你發揮潛能。

不過,早前筆者讀聖經時就讀到先知厄里叟及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的故事。

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在他的主上面前,是個很受尊重愛戴的人,因為上主曾藉他使阿蘭人獲得勝利;這人雖英勇有為,無奈患了癩病。……納阿曼於是乘坐車馬來到厄里叟的屋門口,就停下了。厄里叟派了一個使者對他說:「你去,在約旦河裏洗七次,你的肌肉就會復原,得到潔淨。」納阿曼生了氣,且走且說:「看,我原想他會出來見我,站在我面前,呼求上主他的天主的名,在患處揮動他的手,治好這癩病。大馬士革的阿巴納河和帕爾帕爾河,不比以色列所有的河水都好嗎﹖我不能在那裏洗得潔淨嗎﹖」他於是轉過車來,氣憤憤地走了。他的僕人們前來對他說:「我父!如果先知吩咐你作一件難事,你豈不是也要做嗎﹖何況他只對你說:你去洗洗,就潔淨了呢!」納阿曼便下去,按照天主的人的話,在約旦河裏浸了七次;他的肌肉就復了原,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完全潔淨了。納阿曼於是同他的全體隨員,再回到天主的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現在我確實知道:全世界只在以色列有天主。現在,請你收下你僕人的禮物罷!」厄里叟回答說:「我指著我所服事的永生上主起誓:我決不接受。」納阿曼再三催促他接受,厄里叟只有拒絕。納阿曼遂說:「你既不接受,至少請你讓你的僕人裝去兩個驢子所能馱的土,因為你的僕人從此不再給別的神,只給上主奉獻全燔祭和祭祀;但有一件事,願上主寬赦你的僕人:就是當我的主上進入黎孟廟宇叩拜時,常是攙扶著我的手,這樣我也得隨他在黎孟廟宇參拜。當我在黎孟廟宇參拜時,願上主在這件事上赦免你的僕人!」先知對他說:「你放心去罷!」﹝列王紀下5:1, 9-19﹞

在《列王紀下》這件事蹟中,納阿曼能夠痊癒不是因為約旦河的水,而是因為這是天主的先知厄里叟給他的的任務。納阿曼自己走進約旦河浸多少次都不會痊癒,他能夠痊癒完全是因為天主的大能,藉着厄里叟的命令以及約旦河的水而成就,他自己非常清楚,所以他才會說他以後不會拜其他的,只會奉以色列的上主為神。亦因為如此,納阿曼的任務不是甚麼屠龍、或到天涯海角找尋奇特藥材,而只是去浸浸河水,就得到了恩寵。

我們就是納阿曼
#

其實我們的告解補贖也是一樣。犯了罪的我們就是納阿曼。我們的罪就是癩病。在舊約及新約時代,有了癩病就是要和團體隔絕,我們的罪過也使我們和天主、和自己、和團體的共融受了損害。我們單靠自己是無法修補我們的過錯。簡單一個過錯,例如因為自己沒有預早準備,遲到了和他人的約會,就是浪費了他人的時間。我們其實是沒有能力補贖他人喪失了的十分鐘時間。這十分鐘就是永遠地流走了。我們其實甚麼補贖也不可能補足我們錯誤引起的傷害。其他更大的事情我們就更加無法補償了。

然而,在告解中神父給予的補贖,就好像是先知厄里叟叫納阿曼去浸約旦河一樣。對納阿曼來說是不用費力的任務,簡單得他一開始完全不相信這樣輕鬆的事情就能洗去使他完全和團體斷絕的癩病。我們的補贖本身也不一定能夠使我們改過遷善,然而如果我們是靠着這些少少的補贖,讓天主在我們的生命行事,這些輕鬆的事情也成為天主將我們心中愛火重新點燃的工具,發揮我們相像不到的效果。

《天主教教理》則有更加詳盡的解釋:

  1. 很多罪惡傷害到近人,我們應盡量予以賠補 (例如:償還偷取的物品、重建被誹謗者的聲譽、補償種種傷害等),單是正義就這樣要求;更甚者,罪惡也傷害罪人自身,使自己軟弱,且傷害與天主以及與近人的關係。赦罪去掉罪過,但未補救所有因罪過而造成的混亂。被解除罪惡後,罪人仍應使靈性的健康完全復元。他為此應該做些事情,以彌補他的罪過:他應以適當的方式來「賠補」或「補償」他的罪過。這樣的賠補也稱為「補贖」。
  1. 聽告解者在指定補贖時,應考慮到懺悔者的個別情況,並使他能藉此獲得神益。補贖應盡可能符合所犯罪過的嚴重性和性質。它可包括祈禱、奉獻(捐獻)、仁愛的行動、為近人服務、甘願克己犧牲,尤其以忍耐接受我們應背負的十字架。這樣的補贖,幫助我們更肖似基督;祂獨自地,且一次而永遠地,補贖了我們的罪過。補贖也讓我們與復活的基督成為共同繼承人,「因為我們與祂一同受苦」(羅 8:17):

但我們為自己的罪所做的補贖,並非我們自己做的,而是透過耶穌基督而做的:事實上,我們只憑自己,一無所能,仰賴「加強我們力量的那位,才能應付一切」(斐 4:13)。因此,人沒有甚麼可誇耀之處,所有的「誇耀」,全在於基督……。我們藉著「結出與悔改相稱的果實」(路 3:8),在祂內做補贖;悔改的果實從祂而來,經由祂奉獻於父,且因祂而蒙父悅納。

《天主教教理》甚至說「我們只憑自己,一無所能」。我們能夠在犯罪後重新歸於基督,我們能夠在靈修路上有所進步,完完全全是由於基督的恩寵。因此《教理》也說:「在祂內做補贖;悔改的果實從祂而來,經由祂奉獻於父,且因祂而蒙父悅納」。

這也是耶穌這句話的意思: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 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 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竇福音11:28-30﹞

我們必須要負起耶穌給予的軛和擔子。在靈修指導中、在告解中,神父按我們的需要給予的補贖,我們必須要盡力完成。然而,這些擔子往往是柔和的。我們不應該埋怨神父給予的補贖,因為這是天主恩寵的工具,是義德的要求、也是我們向耶穌學習的途徑;但同時,我們也不必額外要求嚴厲的補贖。我們的補贖,是要「透過耶穌基督而做的」。只要天主願意,在這輕鬆的擔子中,我們就會見到良善心謙的基督。

分類: 靈修
如果希望不靠社交媒體,直接收到《樂山樂水》電郵通訊,請按此

相關文章

教會內的罪過
教會本身是聖的,因為她是基督的肢體;但同時她是罪人的教會,絕 …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 -- 《躬行克己》通諭
今天(10月11日)是聖教宗若望廿三世的瞻禮。他在位時年紀也 …
做個告解真漢子
之前我們看到, 柏克樞機認為要推廣男性新福傳,告解聖事是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