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聖週四,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一天。
主的晚餐 #
大家都可能有發現,今天的禮儀的確很特殊。整個四旬期都沒有聽過的光榮頌回來了,還有一段風琴和鈴聲間奏;遮蓋十字架的布變成了白色……因為今天是紀念主耶穌建立聖體聖事的彌撒。筆者每到聖週四,就記起慈幼會斐林豐神父數年前講過的一篇道理。這天彌撒的書信出自格林多人前書,其中保祿宗徒告誡信友:
為此,無論誰,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所以人應省察自己,然後才可以吃這餅,喝這杯。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為此,在你們中有許多有病和軟弱的人,死的也不少。但是,若我們先省察自己,我們就不至於受罰了。﹝格林多前書11:27-31﹞
斐神父當時講道說,這一段書信在1970年的新禮儀中沒有了。這一段聖經不再出現於任何一台的彌撒當中。所以作為參與傳統禮儀的人,更加要記得、活出保祿的警告。我們對聖體的崇敬,首先就出現於我們在領聖體前一定要好好醒察,只在沒有大罪的情況下才去領受聖體。
今天的禮儀 #
至於今天,隱修院院長在講道時分享,今天他用了修院其中的一件寶物,就是一個來自17世紀的聖爵開彌撒。這個聖爵上刻着1633年晉鐸紀念。要知道當時英國處於禁教時期,聖公會是國教;而成為天主教神父則是可判死刑的叛國罪。當時的神父多數到國外讀書培育,當他們準備出發回國時,其他人就會慶祝他將要成為殉道者,因為他們很大可能在數年間就會被發現而因信仰而被判死。
我們的信仰就是這樣傳下來。我們每個星期看到的聖體就是這樣傳下來。
聖體代表的就是耶穌將整個人交付出來。其實不只英國禁教時期,中華教會亦未曾停止過受迫害、西班牙內戰時的神父一樣被追捕、法國大革命多少修道人被送上斷頭台…… 我們亦要感謝我們的神父,效法耶穌的全然交付,將天主帶給我們。
彌撒之後,修士們和信友一起陪伴聖體到小堂,頌唱《皇皇聖體》。信友稍為留下陪伴耶穌祈禱。同一時間,修士們回到聖堂卸祭台。這一節的禮儀一方面很平淡,但同時非常震撼。除去了所有禮儀服飾的院長一個人站在至聖所中間,以平調咏唱整篇聖詠22﹝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甚麼捨棄了我﹞。同一時間,其他修士就將幾個祭台的所有裝飾卸去、熄滅燭光。其實這段禮儀非常有意義:
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聖詠22:19﹞
一方面主祭以最平庸的音調詠唱這一句聖詠,另一方面祭台布就被卸下了。這一句也就是應驗於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兵士分了耶穌的衣服。﹝若望福音19:24﹞
如果大家有留意,禮儀的各種標記在過去的數個星期已經逐漸越來越單薄。由七旬期開始,教會便不再唱《亞肋路亞》、在彌撒中沒有了《光榮頌》。由四旬期開始,管風琴不會在有獨奏﹝喜樂主日及大瞻禮除外﹞。到了復活節前兩星期的苦難期,教會在日課及彌撒的對經不再唸《光榮經》、聖堂所有的十字架、聖像及畫像都被蓋住了。
到了聖週四的今天,在光榮頌之後再也聽不到鐘聲和管風琴,祭台被卸去了,聖堂連聖體櫃也空了。所有耶穌的標記逐少逐少地消失了。到了聖週五,教會甚至沒有彌撒。到了現在,沒有標記就是最大的標記。
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理伯書2:8﹞
聖堂所有代表耶穌的標記都消失了,正正就是反映着耶穌貶抑自己,甚至死在十字架上的奧跡。這就是歷代殉道諸聖所效發的謙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