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看到香港前議員陳淑莊的分享。
大家好,我是陳淑莊。「紅棉」餐廳的主廚,香港來臺三年的新住民。
我能成為一個廚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作為律師及議員,在香港,不容許我有時間下廚,況且,我有一位住在同區的老朋友,葉太太,她十分好客,長期提供晚餐,三菜一湯。她的先生下廚,我只能在旁觀看,然後吞口水感嘆。
可能以往吃得太好,搬來台灣居住,孑然獨處,最為思念的是香港味道。那天在電話中問葉太太,很想吃你們的食物呀,怎辦好呢?葉太太說,你在我們廚房看了這麽多年,是時候自己動手了。我大吃一驚。我… 我可以做廚師?她笑著回答,對食物有心有感情,肯下苦功,人人都可成為廚師。
葉太姓楊,葉先生是香港大班樓的負責人,葉一南。真的,我在香港,實在沒機會下廚。
相片 credit: 涂霆駿 ( https://www.facebook.com/directortao)
剛好也和朋友說起,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前往未知之處的困難。最大的心理障礙,大概就是對未來的不安。
人在外,其中一樣很重要的事情是對未來有想像力。
我們可否想像一個做廚師的自己?
或想像一個開珍珠奶茶店的自己?
或者是想像一個駕駛火車的自己?
不少香港人有一種特點,就是工作是我們身份認同的主要部分。是老師、是醫生、是管理人員……這些都是值得尊重的工作,但如困我們的工作成了我們唯一的認同,那我們唯一的訴求就只是要返工上班工作了。
同一時間,當我們面對一個可能要為了追求某些事物而要放棄自己的工作時,我們便失去了安全感。因為當工作就是我們的身份認同,工作也成了我們的安全感,我們的平安也就是來自工作了。
保祿宗徒勸勉哥羅森教會:「還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中作主」﹝哥3:15﹞,我們的平安應該來自基督。一如亞巴郎為了回應天主的召叫,他在七十五歲高齡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前往一個未知之地。
我們對天主的「信德」,除了是相信天主的存在之外,也應該包含對天主的信賴。前者是一種頭腦的「信」,雖然不可或缺,但後者作為改變人生方向的「信」才是平安的來源。
在這大時代,人浮於事的世界,總不免遇到一些極大的困難。這些困難固然要克服,但在這時如果我們能夠以基督信仰 —— 而非工作或其他事情 ——作為我們生命的核心,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便能夠存有希望,在傷心中仍找到喜樂,在脫變成新的自己時仍保留著平安。
Benedícat et custódiat nos omnípotens et miséricors Dóminus, Pater, et Fílius, et Spíritus Sanctus. Amen.
願全能仁慈的上主,父、及子、及聖神降福及保守我們。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