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八日慶期,這段時間並不是每天沉淪吃喝的日子,而是記得天主為了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所行的大事。
筆者今年有幸於澳門參加聖誕子夜彌撒,李斌生主教提到一個重點,我們有否在心中為耶穌預留一個位置。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提醒:我們心中有多少空間給天主?還是我們只停留在物質上的享受?
很多人會說,我們作為人,要「貼地」一點。每次說到信仰都「太離地」,人家怎能跟得上?「太離地」亦讓人覺得沒有人情味,甚至直斥沒有愛德!
猶記得一位神父所說:「若我們不離地,我們便不會接近天主,不會爬上十字架與耶穌基督一起。若我們不離地,我們怎樣升天國?」這位神父說得真對!在我們基督徒的信仰中,「離地」並非「不吃人間煙火」,而是要於現世活出聖德。
這幾天,筆者有幸聽到一位神父的講道,剛好能解答我們作為基督徒該如何在現世「貼地」的同時,也「離地」的生活。神父指出,特別在這幾天,我們都能在聖母及大聖若瑟的角度,默想「道成肉身」的奧秘。二人在當時混亂(例如:逃往埃及)的境況中,保持冷靜和安祥,同時將所有專注力投放在剛出生的小耶穌身上。他們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成聖。
我們整個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在地上成聖、於此世活出聖德、在混亂的時代成為聖人一般。但首先,我們要知道何謂聖德。
聖德,並不是將一個完美無瑕的現實,取代我們現時混亂的現實。
聖德,並不是將沒有痛苦的現實,取代我們現時承受各種痛苦的現實。
聖德,就是將耶穌放在首位;即是切切實實地活出現實,真真實實地活出現有的痛苦;但最重要的是,在活出此現實的同時,我們把目光投放在耶穌身上,並將這個現實與耶穌分享;這就是將耶穌基督、將天主放在首位。
在現實的生活中,要將耶穌放在首位實在很難;但我們要在這些艱辛與痛苦中,看到耶穌。很多人都會說,這就是「離地」,甚至會說:「在一個人面對極大的痛苦時,被忠告去祈禱,簡直『難聽過粗口』。」在某程度上說,沒有錯;但人痛苦的時候,最需要是傾訴與陪伴,最需要的是有人聆聽自己、安慰自己。耶穌就是一直等待我們找祂的那一位,耶穌就是給予我們無限慰藉的那一位,但我們不尋找祂……
[embed]https://www.facebook.com/oclarimweekly/photos/a.1677644605623770/1922817854439776/?type=3&theater[/embed]
認為「找耶穌」不能立即給予到表面上、實質上的安慰,或「祈禱後仍然很不平安」,有另一原因:道行不深。很多時,我們只會追求表面的感覺與感受,而忘卻最重要的內在,然後便會埋怨和投訴。記得數年前的慈悲禧年,筆者寫過一篇 文章,說到:天主永遠、經常的慈悲,但我們的生活很多時沒有「聽話」,甚至因為「天主很慈悲」而將很多事情無限「上綱上線」。埋怨、不理會天主,甚或不尋找天主,其實等同我們輕看天主的慈悲,不接受天主的慈悲,甚至侮辱天主的慈悲。在我們失落之時,我們不回到天主的慈悲懷中,反而沉淪在我們自身的感覺上,這絕對不是基督徒面對「混亂」的生活中成聖的態度。若這一步也做不到,我們怎樣成聖呢?
又有人會認為,世上的各種痛苦,令人失去平安。若一名「道行夠深」的基督徒,會時刻仰賴上主,並會知道,真正的平安,不是指我們生活上沒有任何的煩惱與痛苦,而是因為我們知道耶穌基督的存在,這亦是聖誕的意思。我們要獲享這份平安,首先要讓耶穌基督進入我們的生活,就如李主教日前的講道中說,讓我們心中有位置給小耶穌,並與耶穌基督一起生活。
聖教會這幾天的節慶,安排得十分妙!先是首位殉道者聖斯德望(26日),再來的是聖若望宗徒聖史(27日),再到今天慶祝的諸聖嬰孩(28日)。這數天每一天的瞻禮都讓我們反思與默想這些瞻禮與「天主降生成人」的奧秘。
聖若望是宗徒中最年輕的那一位,未到20歲便回應聖召,並從洗者若翰的門徒轉成耶穌基督的門徒。此外,我們能在多篇《若望福音》中看到,他常常自稱「年輕的那位」及「耶穌所愛的門徒」。聖若望自稱「耶穌所愛的門徒」,並非自誇,而是強調要容許自己被耶穌基督所愛,從而學懂去愛基督、愛主。聖若望那份堅決之心及愛主之情,在紀念耶穌誕生之時,往往對自己都是一份提醒。
今天諸聖嬰孩瞻禮的讀經一,更是十分精闢:
天主是光,在他內沒有一點黑暗。如果我們說我們與他相通,但仍在黑暗中行走,我們就是說謊,不履行真理。但如果我們在光中行走,如同他在光中一樣,我們就彼此相通,他聖子耶穌的血就會洗淨我們的各種罪過。如果我們說我們沒有罪過,就是欺騙自己,真理也不在我們內。……(《聖若望一書 1:5 - 2:2)
我們作為基督徒,從領洗那天起,便決意要跟隨基督、決意在光中行走。但若要真正地在光中行中,便要先明認我們的罪過。因為,天主就是光,我們要先與祂相通才能與祂一起,而要進入此光,就是捨棄舊我,悔改更新,並學習「離地」進入真光、緊隨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