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瞻禮反省

·

今天7月22日是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St. Mary Magdalene)的瞻禮。首先祝願以聖女為主保聖人的各位、以及團體、修會瞻日快樂!

今天羅馬禮的普通形式及特殊形式採用了不同的福音選段,讓我們能有機會以不同的角度看這位聖女。我相信這也是本篤教宗所說的 Mutual enrichment 。

羅馬禮特殊形式中,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是屬於「懺悔者」的聖人,福音選段是路加福音7:36-50:

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衪便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衪背後,靠近衪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衪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衪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人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得正對。 」衪遂轉身向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 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妳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 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妳,平安回去吧!」

首先一提的是,雖然在路加福音中沒有提到聖女的名字,但在若望福音11:2便回應了這女人就是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瑪利亞就是那曾用香液傅抹過主,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過他腳的婦人,患病的拉匝祿是他的兄弟。

在特殊形式的禮儀中,有關瑪達肋納的禮儀強調她的轉化及事蹟都是耶穌慈愛的表現。集禱經特別提到耶穌被她感動而復活了拉匝祿:

BEATAE Mariae Magdalenae, quæsumus, Domine, suffragiis adjuvemur: cujus precibus exoratus, quatriduanum fratrem Lazarum vivum ab inferis resuscitasti:

上主,我們懇切求祢,因著有福的瑪利亞.瑪達肋納的轉求扶助我們:因著她的懇禱,祢曾將她已亡四天的兄弟拉匝祿由墳墓中復活…

而在福音中,我們則看到耶穌向伯多祿,及我們眾人解釋,為何瑪利亞.瑪達肋納作為一個罪婦,能最終能夠成為聖人。福音中法利塞人很快便將罪婦的角色掛在瑪達肋納身上,這想法其實在現代也很常見,甚至信友也掉進去這些陷阱裡:我們以為我們自己能夠信天主、明白教理、參與彌撒、最終升天堂是我們自己努力的成果;而那些罪人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但是這種就是 Pelagian 的異端。Pelagian 相信人單靠自己就能獲得完美的德行,能夠得升天堂。然而, 福音中耶穌就提醒我們,我們只是無力償債務的人,我們能夠認識天主、能夠去望彌撒,甚至能夠每天起床都是天主的恩寵。 而這恩寵是天主主動的給予,人類為此毫無功勞可言。我們獲得恩寵全因天主的慈愛。

因此,瑪利亞.瑪達肋納明白只有從天主才能獲得罪赦、以及其他的一切恩寵,她的行為正正是她獲得重大寵恩後的愛的表現。她明白她甚麼都不是,她在社會中是個罪人,被社會所隔絕。然而,正正如此,她在耶穌身上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恩寵,就如保祿宗徒在其致格林多人後書12:10所說:

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

在此方面,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及保祿宗徒對自己的軟弱及基督的恩寵的態度上大體是一樣的。聖女清楚知道自己甚麼都不是,從而將自己完全地降服到耶穌的腳前,以她的最大量度去表達她對天主的愛。而就是這份對天主的信賴,耶穌明確地告訴她:「妳的罪赦了」。這不是因為她憑自己的「能力」去信天主,因為甚至信德都是天主的賞賜,而瑪利亞.瑪達肋納則為我們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去回應:欣然接受、全心感謝、走到耶穌腳前表達自己對祂的愛。


另一方面,羅馬禮普通形式的讀經則是選自若望福音20:1-2;11-18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

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裏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 你哭什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裏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妳哭什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裏,我去取回他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裏;你到我的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裏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裏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在羅馬禮普通形式,禮儀的重點移到聖女作為基督復活最初的見證人。集禱經是這樣的:

天主,你的聖子曾首先委託瑪利亞.瑪達肋納傳報復活的喜訊;求你使我們因聖女的代禱和榜樣,在世勇於宣講復活的基督,日後在天國享見他的光榮。

聖女是基督復活後首個顯現的對象。基督將她的哀慟化為喜樂,她所經驗的就是每個基督徒在認識基督復活教理時的喜悅,也就是每個聖周六晚禮儀所表現的。由六七十年代起,有些神學家開始否認基督復活,或眾人都要復活的真確性,說這些只是比喻,而人生活的目的是要改善現世。

這種說法無疑地是偏離幾位聖史、以及所有宗徒的教導。基督死而復活是真確無誤,正如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15:14所言:

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

整個基督信仰就在於基督復活的這一點,而基督徒的喜樂也同樣在於基督的復活。這些當代的神學家想將「復活」說成是比喻,說成是「活在人的心裡」這些虛空的說話,其實就等於不相信天主願意為人而死,同時有能力戰勝死亡。

基督徒的喜樂就在於此:不是因為我們學懂得多少信理、或能夠背多少禱文,而是源自位格的相遇。天主聖言降生和人一起生活,就如聖若望宗徒的第一篇書信的起初說:

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 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出來,我們看見了,也為祂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我們將所見所聞的傳報給你們,為使你們也同我們相通;原來我們是同父和祂的子耶穌基督相通的。我們給你們寫這些事, 是為叫我們的喜樂得以圓滿。﹝若望一書1:1-4﹞

我們和天主的這相遇,不單是一種單純的見面,而是天主聖言將父啟示給我們。不單是啟示,而是正如今天福音中耶穌說:

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裏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裏去。

藉著基督的死而復活,天主成了我們的父,我們能夠跟聖子一樣稱天主為父,加入天主的家庭。這就是聖女瑪達肋納遇到復活的主的喜悅,也是每個基督徒的喜悅。然而,基督徒卻不能被動地逗留在這喜樂中,一如伯多祿不能夠長久地看著轉變了容貌的耶穌 (如 瑪竇福音17:1-10),耶穌也沒有讓聖女一直拉著祂,而是給予她一個任務,要她向宗徒們傳話說:「我見了主」。

遇到復活基督的喜樂催逼著我們的生命由向內轉為向外,同時指向由宗徒傳下來的教會,也指向世界。這喜樂首先促使我們需要回到基督所建立的團體,讓這不可言傳的喜悅在團體中產生共嗚,這不是喜樂的局限,而是我們將這喜樂連繫著我們跟隨耶穌的所有喜悅,讓我們由基督所聽到的道理披上喜樂。 基督的教導、教會的傳統、教會的禮儀本身都出自與基督的相遇,而這些教導、傳統反過來則讓我們能夠經常活出這種跟基督相遇的喜悅。 就如每次的告解聖事讓我們重新經驗罪赦的喜悅、每年聖周都讓我們重溫跟基督相遇的喜悅……

另一方面,基督徒的喜悅也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表達出來。要表達出來的並不是甚麼大道理,而就只是單單一向「我見了主」。在今天的死亡文化及色情文化當中,「我見了主」正正對世俗是一個極大的警鐘:我「見了」一個在個人享樂以外更重要的主。這挑戰了將金錢、權力及個人享樂當作最高偶像的意識形態。「我見了主」正正指示出一個現世逃避不看的領域,一個超越現世的目的,一個憑著個人能力不能達到的天主。這天主卻屈尊就卑來到這世界,讓人能夠加入祂的家庭。就正正是這點,基督徒的喜樂超越了世俗的喜樂。「我見了主」,就是當代基督徒的一個記號,我們要活出基督徒的喜樂,宣講主復活了,這將基督徒從世俗分隔開來,這不是一種隔絕,而是祝聖:基督徒被分隔開來,為了領所有人走向天主。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一生就像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我們都是罪人,需要走到耶穌腳前,接受他的恩寵。她也是我們的榜樣,見證主的復活,享受這基督徒的喜樂,繼而將這喜悅分享開去。我們應把握今天這個瞻禮,聯合聖女一起祈禱,求主廣施祂的仁慈,讓我們能夠活出基督徒的喜樂。

分類: 普世教會 每日聖言 禮儀

相關文章

《歷任教宗》八周年
感謝天主恩寵,八年前的今天 (2007年7月7日),教宗本篤 …
台灣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將參與傳統羅馬禮彌撒
台灣的「特利騰禮儀教友團」雖然只開始了很短時間,但他們已邀請 …
參與張心銳神父晉鐸典禮感想
早前參加了慈幼會張心銳神父於2015年6月20日在聖母無原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