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天看到陳德雄神父在聖堂貼了一首打油詩在聖堂,內容大概是提醒教友去聖堂時要衣著端莊。本來這首打油詩也不是甚麼新東西,而內容也沒有甚麼新穎之處;但這樣的一篇打油詩竟然吸引到一些「高登仔」及好一些其他教會外的人士討論,認為這樣的衣著規定守舊云云,筆者倒是對他們忽然的關注感到有點驚奇。

筆者首先當然不明白不去聖堂的人為甚麼關注教友進入聖堂時所需的衣著問題。首先是否去聖堂是個人自由問題,你不喜觀這規則便不要去,就是這麼簡單;另外聖堂在規定或建議教友在禮儀中應有的衣著,即是說給前往私人地方舉辦的私人活動時的衣著,與不去的人何干?當然,在社會上很多口裡說要自由的人,其實就是要把自己的方法套在你身上,否則你便是專制守舊。
但這都不是筆者想談的東西,反之筆者想藉這機會談談大家一直都沒有留意的背景問題。
首先就是,為甚麼陳德雄神父要特別貼一首打油詩出來?當然是因為有參與禮儀的人衣著不理想。而 筆者想提出的為甚麼教友去聖堂會變得這樣隨便?教友對禮儀,尤其是彌撒的理解是否出現問題? 如果我們和外人的理解相似,去聖堂只是普通的社交活動,或只是上上堂、參與一下討論學習一些道理,那裡穿甚麼衣服的重要性真的不高。
然而,正如筆者一直都在強調的教理:彌撒是吾主耶穌基督於加爾瓦略山上的十字架 祭獻 的不流血重現。 彌撒不只是一個人與人的聚會,而是參與天主救世的最大的事蹟。如果我們慶祝自己生日、或參與別人婚禮時都會刻意打扮,那我們該想想去彌撒時我們應該如何穿著。筆者倒不希望好像在瑪竇福音中的比喻中的一個參加婚宴的客人,被國王問說:「朋友,你怎麼到這裏來,不穿婚宴禮服?」﹝瑪竇福音22:12﹞
有些人說,穿甚麼衣服都沒有分別,重要的是在於內心,所以穿甚麼衣服參與彌撒都沒有分別。說這樣的話的人其實在自相矛盾。 筆者相信他們在見工時、約會時、去葬禮時、派對時、或拍攝結婚照時都不會穿同一樣的衣服。為甚麼偏偏去彌撒時的衣著最沒有所謂?是否因為彌撒在他們心中最沒有所謂?

當然,筆者認為教友不必為這些爭論動氣,反正他們真正反對教會的不是衣著,而是她整個對基督的信仰及道德觀。 筆者認為最好的回應方法是,教友應該保持優良的習慣,在主日參與彌撒時穿著 Sunday best,即主日裝扮:可能是西裝、可能是裇衫、可能是整齊端莊的有領衣服,總之就是因應個人情況許可下最端莊的打扮;女士們可行的情況下可戴頭紗;同樣地,神長們,請繼續穿著你們的會衣、羅馬領、甚或黑白長衣,以身作則地教導教友們甚麼是去聖堂應有的裝束。端莊的打扮應該表現我們天主子民參與彌撒的目標:朝拜天主、讚美天主、感謝天主、以及求恩。我們的裝束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個人的身分,而是為了提醒自己、以及告訴別人參與彌撒是一件何等有幸的事,我們是怎樣重視這慶典。

另一方面,讓我們也藉此認清我們的教友身份、我們如何在這亂世中為主基督的教會作證。當我們連穿甚麼時服都有人要管的時候,我們要好好想想,我們會為基督做甚麼,好保持教會的獨立性?教友究竟是需要無止境地迎合世界,還是我們要告訴世界我們是甚麼角色?作為教友,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世界有甚麼可靠的伙伴,要認清我們自己作為基督徒的身份。記著若望在福音中一開始便提醒了我們:「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若1:9-11﹞
在此祝願陳德雄神父神形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