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知道部分讀者未必很關心政治,關心的也未必支持公民抗命,支持的也可能不贊同現在的佔領運動。然而無論各人的立場如何,事實就是, 陳樞機 已準備好明天(12月3日)去自首。
筆者第一個聯想到的是聖若望福音對於耶穌苦難的敘述。先旨聲明,筆者絕對不同意將耶穌化為一個單純為窮人發聲,以改變社會為目標,最後卻失敗而被當權者殺害的革命者。這種以廿一世紀眼光看回公元初世紀的觀點是很膚淺的:因為這種看法首先將耶穌的超性的工作忽視了,也忘記了耶穌的十字架是他的勝利而非失敗1。然而筆者看到聖若望筆下的耶穌及今日的陳樞機的相同處,就是他們是在不公義的制度下,刻意地以一名無罪的公義代言人,審判這個不公義的世界。
當然耶穌的受難史應該由他和門徒的逾越節晚餐開始,然而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幕,來自 J.S. Bach 的《聖若望受難曲》的開頭,就是如下:
猶達斯便領了一隊兵和由司祭長及法利塞人派來的差役,帶著火把、燈籠與武器,來到那裏。耶穌既知道要臨到他身上的一切事,便上前去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答覆說:「納匝肋人耶穌。」他向他們說:「我就是。」出賣他的猶達斯也同他們站在一起。耶穌一對他們說了「我就是。」他們便倒退跌在地上。於是他又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說:「納匝肋人耶穌。」耶穌答覆說:「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你們既然找我,就讓這些人去罷!」﹝若18:3-8﹞
留意,耶穌明明是被捕的人,然而兵士卻「倒退跌在地上」。為甚麼?因為聖若望看到的是耶穌在整個受難中真實的角色:他就是審判世界審判不義的至高法官。
之後,耶穌被帶到比拉多前,但在若望的描述2,比拉多在耶穌和猶太人之間走上走落,忙碌不而,仿佛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最若望在最後這樣說:
約莫第六時辰,比拉多對猶太人說:「看,你們的君王!」他們就喊叫說:「除掉,除掉,釘他在十字架上!」比拉多對他們說:「要我把你們的君王在十字架上嗎?」司祭長答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君王。 」﹝若19:14-15﹞
在若望的描述中,猶太人的司祭長否認為天主作為他們的君王,選擇了世界的君王做自己的君王。還記得嗎?猶太人在舊約要求立君王時是怎樣的?
撒慕爾聽到他們要求說:「請給我們立一位君王治理我們,」大為不悅,便去祈求上主。上主對撒慕爾說:「凡民眾向你所說的話,你都要聽從,因為他們不是拋棄你,而是拋棄我作他們的君王。自從我領他們出離埃及直到今日,凡他們做的,無非是拋棄我而事奉別的神;他們現在也這樣來對待你。好罷! 你就聽從他們的要求,但必須清楚警告他們,要他們明瞭那統治他們的君王所享有的權利。」﹝撒上8:6-9﹞
在耶穌面前猶太人再一次拋棄天主作自己的君王,而選擇了世俗外邦人的做法。現今的香港社會呢?當權的人不是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拋棄公義而選擇了利益及權力作為自己的價值觀?政府高層中的基督徒,不就是選擇了外邦人的做法去追求名利而放棄天主作自己的君王?
同樣地,陳樞機為了人民的益處,為了維護天主造人時所賜予的尊嚴,同樣地走在這不義當中,成為「罪犯」3。雖然筆者不是陳樞機肚內的蟲,不知道陳樞機心內的實際想法,但筆者愚見認為,陳樞機自首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在這不公義中,突顯公義及和平在這亂世中的無力、軟弱,以及它的超然和力量。在這所有人追求權力及利益的荒謬現實中,真理及公義往往被認為是無力及多餘的,只是在書本上的書;然而筆者相信,正正是這種無力及多餘才問一個超越「現在」的問題,以及提供一個超越利慾的看法。
陳樞機可以這樣做,不是因為他手握真理,而是因為他選擇站在真理那邊。
最可敬的陳樞機,Prince of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請以真理的軟弱來審判這荒謬的現實!最可敬的陳樞機,願基督君王垂顧你,願瑪利亞無玷之心協助你!
St. Thomas More, pray for us!
-
如果你看到有書是有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你應該將這書放進你自己的「禁書目錄」中 ( Index Librorum Prohibitorum)。
-
若18:28 - 19:16。太長,不在這裡引文了。
3. 這就應驗了經上所說的:『他被列於叛逆之中。』﹝谷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