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斯定說:「愛者,歌也! Cantare amantis est!」歌唱是屬於愛的人。而在每一台彌撒中,也被聖多瑪斯稱為「愛德的聖事」1,我們更應該向上主唱一首新歌﹝詠96﹞。
但要唱好禮儀音樂,我們應先理解在彌撒中的歌唱部分才可。最基本的兩個大類別就是彌撒的 通用部分 (Ordinary ) 及 專有部分 (Propers)。 通用部分 就是每一部彌撒都是一樣的部分,不會因為禮儀年曆、或特殊彌撒而改變的。最主要的曲目包括:2
- 垂憐經 Kyrie
- 光榮經 Gloria
- 信經 Credo
- 聖聖聖 Sanctus
- 羔羊頌 Agnus Dei (+ Benedictus)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很多經典的彌撒曲都是以這幾首曲來編寫,偶然會忽略信經或光榮經。
而 專有部分 就是指會隨著禮儀年曆、彌撒意向而改變的部分,就好像讀經一樣,只是沒有分甲乙丙年或單雙年。專有部分最主要的曲目包括:3
- 進台詠 Introitus
- 答唱詠 Responsorium 或 階台經 Graduale
- 亞肋路亞 Alleluia
- 奉獻詠 Offertorium
- 領主詠 Communio
例如將臨期第一主日的進台詠是取自聖詠詠24(25)頭四節,如下:
Ad te levavi animam meam: Deus meus in te confido, non erubescam: neque irrideant me inimici mei: etenim universi qui te exspectant, non confundentur. Ps. Vias tuas, Domino, demonstra mihi: et semitas tuas edoceme.
上主,我向你把我的心舉起,我的天主,我全心要倚靠你。懇求你不要使我蒙受羞恥,也不要容許我的仇人歡喜。凡期望你的人絕不會蒙羞,唯冒昧失信人才會受辱。 詠:上主,求你使我認識你的法度,並求你教訓我履行你的道路。
這些專有部分由於隨著禮儀年曆改變,它們絕大部分都取自聖經章節,主要為舊約聖詠。
雖然專有部分可能因禮儀年曆或聖人節日而每天不同,但它們仍屬於彌撒一部分,不是可以隨個人喜好更改的經文。當然,這不是說唱《醒吧!醒吧!》是錯,畢竟這也是《羅馬彌撒經書總論》所允許的選擇﹝雖然是最尾的選擇﹞。但正如 之前 提過,教會早已給我們選好了曲,而這選曲正正是非常配合當天禮儀的聖經章節,是最理想的選擇。
1. Cf. Saint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e III, q. 73, a. 3.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7年的「愛德的聖事」 Sacramentum caritatis 宗座勸諭亦是因而得名。
-
嚴格來說,致候詞、對答等都是通用部分,但主要依賴主祭詠唱,暫且不提。
-
專有部分的曲目還包括主祭頌唱的頌謝詞,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