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本篤十六世給羅馬教廷的2005年聖誕賀詞 (一)
早前收到讀者的來函鼓勵,《樂山樂水》的幾位筆者都感到十分鼓舞。同時,來信也希望我們能翻譯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的一篇 聖誕賀詞。
然而筆者卻十分抱歉,因為家庭及工作繁忙,起初打算在聖誕前譯好,變成到現在只譯到一半,令讀者及他的堂區教友失望,實在是筆者的失信。因此,筆者改變了些許計劃,將整段講辭分為兩至三個部分,逐段刊登。
筆者其實也 提過 這篇賀詞,但一直都沒有翻譯。然而這篇賀詞非常重要,因為在其中,本篤教宗清楚地指出我們該如何理解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就是討論何謂真正的「梵二精神」。筆者願意稍盡綿力,翻譯這篇賀詞。我的 重點 及[筆記]。另外,可在這裡下載 足本譯文,沒有我的筆記的。
2005年教宗本篤十六世 向羅馬教廷致聖誕賀詞 # 可敬的樞機, 各位可敬的主教及神父, 親愛的兄弟姊妹:
" Expergiscere, homo: quia pro te Deus factus est homo" - 「醒來吧,人啊!因為天主為了你而成了人」 (聖奧斯定.講道集.185)。聖誕的慶祝將要來到,羅馬教廷中親愛的合作者,我先以聖奧斯定對理解基督誕辰的真正意義的邀請,去開始跟你們的會面。
我自你們每一個人致以最由衷的致意,而我感謝你們的虔敬及熱情,你們的樞機長 (Cardinal Dean) 都把這些感情告訴了我,我也感謝他。
兩周年快樂! 願聖若望保祿二世常伴《樂山樂水》
今天(10月22日)是已故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慶日,也是我們《樂山樂水》這個小小平台建立的兩周年日子。
色情文化的傷害——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啟示
筆者剛剛開始閱讀 卡羅爾.華廸卡主教 (Bishop Karol Wojtyla)1 所著的《愛與責任》( Love and Responsibility)。這本書可以說是為將來華廸卡主教成為教宗後,連續一百多篇的星期三講道 (Wednesday Audience) 講論「身體神學」( Theology of the Body)2 的思想基礎。
由一場火災反思痛苦
痛苦是一個奧跡。這是指它是超乎我們能夠理解的事。
痛苦及死亡藉罪惡進入世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難及光榮復活戰勝了罪惡,但罪惡、痛苦及死亡卻仍未完全從這世界上消滅。我們人性要在基督的再來時才能擺脫罪惡、痛苦及死亡。
昨日在牛頭角的大火,高級消防隊長張耀升sir 不幸殉職,遺下了妻子和幼女。一個盡忠職守的消防員為社會出力,貢獻自己,換來的卻是一個丈夫及父親的死亡。這不禁讓人詢問: 這痛苦有何意義?為何義人受苦,要替其他人的失誤或疏忽承受後果?這符合天主的公義嗎?
家庭培育與聖召(1)--家庭的氣氛
司鐸聖召是大題目。昨天聽說,現在香港教區神父只有大概十五位以下的神父是五十歲以下的 (不計修會及傳教士)。而當有人提出以 35歲以下的神父 數目作為一個教會健康的指標時1,香港教區的司鐸聖召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恩寵並不破壞本性,卻完滿它」2
聖多瑪斯在其《神學大全》的開頭便提出這樣的觀點。既然司鐸也是因著在神品聖事中所領受的恩寵而成為司鐸,那麼當我們在思考司鐸聖召時,就不得不考慮司鐸品位在本性中的基礎:父親的職務。
母親是誰?
近期,《樂山樂水》的另一位作者分享她作為母親的不同感想( 這裡& 這裡& 這裡),筆者覺得也值得深思。碰巧最近得知有認識的人的胎兒沒有了,故此筆者也另一個角度反省一下,究竟母親是誰?而母親的角色在現代教會及社會又有甚麼重要性?
筆者認為,母親的身分就是生命的守護者。她孕育她的子女,滋養他們,引導他們成長。母親是生命的至聖所 (tabernacle),而正正如此,「母親」是教會對抗「死亡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們教友必須明白「母親」的尊嚴,否則我們不能對抗這「死亡文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通諭《生命的福音》( Evangelium Vitae)中訓導我們,現在我們正面對「死亡的文化」: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3) - 世界主教會議及家庭議題
上文 中,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在跟Catholic World Report 的 訪問 中談到了聖樂及禮儀的問題。接下來, CWR 將繼續訪問總主教有關去年家庭 主教會議。
CWR: 去年,你邀請天主教徒為十月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成功唸玫瑰經及慈悲串經祈禱。你對這兩次有關家庭的世界主教會議的強項和弱項有甚麼想法?
總主教: 我只能以一個外圍觀察者而非參加者去作評語。我所知道有關這會議的事都來自媒體及和其他主教的言談交流。我會等待教宗預計在三月頒布的會議最終文件才會有我自己的最終意見。
話雖如此,有兩件事情令我失望。首先是太多媒體的注意力都放在有關離婚後民事再婚者的共融[即領聖體]問題,以及同性戀傾向和同性民事結合的問題。這都分散了世界主教會議真正的焦點,就是如何在現今社會及教會中支持家庭生活。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 (2) -- Cardinal Erdo 的致辭
承接 上文,第十四屆世界主教會議已開幕了大半周,今次的主題是「家庭在教會及在當代世界的聖召及使命」 ( Lineamenta: “The vocation and the mission of the family in the Church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
這幾天有好的消息也有壞的消息,筆者認為這正正反映著很多信友在會議前的擔憂是正確的,但我們仍有理由抱著希望,在祈禱中等待好的結果。
筆者這篇文章提到會議的協調人(?) (Relator General) 匈牙利樞機 Cardinal Erdo 在10月5日的致辭。
Cardinal Erdo 的致辭相當發人深省,他一開端就引述馬爾谷福音6:34「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樞機提到:
我們,同樣地,應該在我們的工作中跟隨著:「看見,動了憐憫的心,教訓」我們稱它們是 牧者的動詞。
陳繼容博士電台短講 (12)
來到陳繼容博士整個聖事系列短講的最後一集,陳博士這一集由婚配聖事延伸到夫婦之間的愛。 一如以往,請到原文處收聽及閱讀整篇短講: 第二十二集:夫妻之間的愛情
各位聽眾: 今晚是這個有關天主教會的聖事最後一次的講解,我們繼續深入看天主的上智計劃中的夫妻之間的愛情。 這種愛情包括身體和本能的需求、感覺和情感的力量、心靈和意志的渴望。這種愛情要求夫妻二人要有一個 決定性的彼此交付[筆者在 上文 也有提到了婚配中的盟約],從此既 不可以拆散,又要 忠貞不渝;同時 保持對生育開放的態度。這種愛情是所有夫妻的自然愛情的正常特質,而基督徒的婚姻,更加以一種新的意義淨化、加強這些特質,最後提昇這些特質,使這些特質成為天主教會對夫婦的婚姻特有的價值觀的表達。
……
[留意:]最後要講的,是對 生育的開放態度,當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之後,天主對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創1:28)。 所以,真正的夫妻之愛,以及出自夫妻之愛的整個家庭生活制度, 其目標就是使夫妻們,在不輕視婚姻其他宗旨的條件下,願意和造物主及救主的愛合作,生育兒女,因為天主正是透過夫婦的合作,使祂自己的家庭日益擴展。
由於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所以 夫婦對生育的開放態度不但只限於生育子女,他們也有責任在道德、精神和超性生活培養他們的子女。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對今日的社會來說,這是個非常迫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