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聖樂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3)
上文 跟各位讀者分享了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Sarah) 願意大家先重溫禮儀的本質,明暸清楚才正式研究《禮儀憲章》,否則只會做成誤讀。 樞機在之後的篇章,將看看 1. Where were we ——教長們的意向、 2. Where are we ——教長們的意向至今如何被實踐、以及 3. Where can we go ——樞機的建議。今次讓我們先看會議教長們的意向: 乙、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長們有何意向? # 我們必須更仔細地探究會議教長們的意向,尤其是如果我們今天渴求更忠於他們的意向。他們究竟意向藉著《禮儀憲章》帶來甚麼? 讓我們先由《禮儀憲章》的首段開始;該段開宗明義: 神聖公會議,既然計劃日漸加強信友的基督化生活,使可以改變的制度更適應我們現代的需要,促進一切有利於信仰基督人士的合一,鞏固一切召叫眾人加入教會的途徑。 (1節) 讓我們記得當大公會議開始時,禮儀改革已是之前的幾十年的一個特點,而會議教長們已是對這些改革非常熟悉。他們不是毫無背景地,純理論地考慮這些問題。 他們預期將會繼續那本身已開展了的工作而去考慮 “ altioria principia”,即聖若望廿三世在1960年7月25日所頒布的自動手諭《禮節指引》( Rubricarum Instructum) 中提到的禮儀改革中更高或更基礎的原則。
Miserere mei, Deus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歌詠團於2013年復活節詠唱 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 的 “Miserere mei, Deus” ,即聖詠51 (50):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2) - 聖樂及禮儀
續 上文,本文繼續 Catholic World Report 和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 的 訪問。 接著下來,桑普爾總主教開始談論禮儀及聖樂。 CWR: 在馬凱特教區,你的繼任人多伏爾主教 (Bishop John Doerfler) 最近頒布了 一封信,名為《普世大地,請向上主謳歌!》(Sing to the Lord, All the Earth!)1 ,他說這信是建基在你自己還在馬凱特教區時的一封牧函《應當常常喜樂》(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2 。多伏爾主教的信特別提到教友要學習詠唱彌撒中的額我略調,及堂區需要使用教區批准的歌集。你有沒有計劃在波特蘭教區推出有關聖樂的指引,就好像你在馬凱特教區般一樣? 總主教: 我還未看多伏爾主的的信函,但我們兩人都同意聖樂是禮儀重要的一部分。我很高興我在馬凱特教區所嘗試奠基的,他現在已建設起來。
重建聖樂傳統
筆者很早前提過,禮儀中用的音樂應是聖樂,最理想是使用教會建議的聖樂,即《 Graduale Romanum 》中的不同對經。筆者也就這個問題和讀者討論過,現在香港教區所用的頌恩雖然是教區所批准,但始終離《禮儀憲章》及《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的要求很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教會以額我略曲為羅馬禮儀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禮儀行為中,如果其他歌曲條件相等,則 額我略曲佔優先。《禮儀憲章 n. 116》
澳門特敬聖母頌唱彌撒錄像
早前 報道過,澳門聖若瑟修院舉行了一次傳統羅馬禮彌撒。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最近便將9月5日該次傳統羅馬禮彌撒的足本錄像上載。
[活動介紹] 特敬聖母頌唱彌撒
澳門即將舉行特敬聖母的頌唱彌撒。
音樂黑名單
1922 年,美國 Society of St.
文章分享:彌撒中的「本有部分」 的音樂
早前我們在 Facebook page 提過,在 Views from the Choir Loft 網誌有位作者 Andrew Leung 是來是香港的。現分享一下他的一篇文章。原文是英文,筆者自行翻譯做中文,如有修正歡迎指出。 先簡單解釋一下,每次彌撒可分為不變的「常用部分」 (Ordinary) 及因禮儀年曆變更的「本有部分」或 (Propers) 。例如致候詞、悔罪經、垂憐經、信經等就是「常用部分」,集禱經、獻禮經、進台詠、領主詠就是「本有部分」。
唱彌撒和在彌撒唱歌
筆者過去的一星期,家中三代同病,忙於照料,故現在才發文一篇。 筆者曾參加過不同的歌詠團,包括堂區的歌詠團,特別彌撒的 ad-hoc 歌詠團。根據筆者個人經驗, 很多歌詠團成員,甚至神職都彌撒中的音樂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他們要在彌撒中唱歌。 其實不是。 一個好的歌詠團不是在彌撒中唱歌,而是要唱彌撒。
Gaudete in Domino semper! 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的第三主日經常被叫做「喜樂主日」,禮儀顏色由紫色轉玫瑰色1,讓教友在長達四週的將臨期的克己中稍為放鬆一下。但,為甚麼將臨期的第三主日叫做「喜樂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