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
所有人的彌撒
本來也不太想談這個題目,但因為近期又有類似的宣傳,又忍不住要寫一篇短文。
筆者說的是那些「嬰兒彌撒」、「青年彌撒」、「小朋友彌撒」。
其實筆者不太明白「青年彌撒」或「小朋友彌撒」的意義是甚麼。甚麼意思呢?事情是這樣的,筆者小時候聽神父解釋為何所謂的 Private Mass 不好,是因為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的,神父不應該單獨自己開 1。
對的,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那麼「小朋友彌撒」呢?「小朋友彌撒」適合老年人去嗎?「青年彌撒」又適合小朋友去嗎?
再談小朋友望彌撒
上篇 講到小朋友望彌撒的問題,筆者指出了讓小朋友在彌撒中玩玩具等行為有十分大的隱憂存在。這一篇就講一些建議努力讓小朋友參與彌撒。
[圖片故事] - 美國聖母無玷始胎主教彌撒
在 Fr.
你們大家拿去吃……
有時在彌撒時會遇到一些頗為奇怪的事,當時人可能是神父,可能是輔祭,也可能歌詠團,也有時身旁的教友,甚至自己。今天談的是彌撒的最核心部分:祝聖聖體聖血。
曾經遇到有些主祭開彌撒有些很怪的習慣,而以下所要說的習慣雖然在香港的國籍神父也會有,但好多較多數是外籍的神父。要說的是:在成聖聖體的時候,像要轉身 180度般展示聖體……
新教友延續培育調查
早前,公教報報導了一份2014年的 新教友延續培育調查。簡略列出一些重點:
九成新教友有閱讀聖經,其中四成是在主日彌撒中。
只有四成新教友每主日參與彌撒,三成多數參與,超過一成間中參與。3%甚少參與主日彌撒。
超過八成新教友稱有按照聖經及福音精神生活。一成新教友稱很少考慮聖經及福音教訓,或多認同傳媒及般社會的價值觀。
有關於以上問題,筆者抽取了文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圖表讓大家看,首先是釋奧期﹝即復活節開始,到聖神降臨節左右,約七個星期﹞ 彌撒出席率:,第二張是倫理生活。
[圖片故事] 主日講道
圖為張志誠神父於2014年11月16日主日彌撒中講道。
[圖片故事] 領聖體
圖為筆者婚禮彌撒中,輔祭於祭台前準備領聖體。
[圖片故事] 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舉行彌撒
圖片故事: 2014年8月31日劉偉傑神父於香港進教之佑堂舉行彌撒時向祭台獻香。左起為李毓明神父襄禮,劉偉傑神父主祭,梁作偉神父作執事職。
愛者歌也 -- Cantare Amantis est
聖奧斯定說:「愛者,歌也! Cantare amantis est!」歌唱是屬於愛的人。而在每一台彌撒中,也被聖多瑪斯稱為「愛德的聖事」1,我們更應該向上主唱一首新歌﹝詠96﹞。
但要唱好禮儀音樂,我們應先理解在彌撒中的歌唱部分才可。最基本的兩個大類別就是彌撒的 通用部分 (Ordinary ) 及 專有部分 (Propers)。
聖詠團角色
筆者曾參與過不同的堂區聖詠團,也參與過不少特殊彌撒的 Ad-hoc 聖詠團。不敢自稱經驗豐富,但也能算是有點體會。
很多時聖詠團都視自己的角色是彌撒或禮儀中唱歌,故此他們要負責選曲、事前練歌及綵排、在禮儀中帶領教友唱歌等等。筆者也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直至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