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
父母的盲點:原來是自己在誰傷害孩子?!
早陣子的一篇 文章 講及小兒到沙灘的經驗和反思,自覺學習了不少新的東西和可行性,也輾轉勾起了自己藏在心裡多年的傷痛,是時候寫出來,好好梳理後,坦然面對,自己也從新出發,希望當個懂得尊重孩子位格,細心的醒目媽媽。(後按:多年後以文字記錄,心還是戚戚然,是筆者太「玻璃心」嗎?)剛好這陣子愈來愈多朋友關心學生情緒抗逆問題(實情是:成人也常壓力爆煲),其實有沒有想過部份壓力是源於家長嗎?來分享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故事。
聖路易及澤莉馬丁(Louis and Zélie Martin)-被冊封為聖人的夫婦
一星期多前,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冊封4位新聖人,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的雙親路易.馬丁(Louis Martin) (1823-1894) 和澤莉.馬丁(Zélie Guerin) (1831-1877) ,以及維琴佐.格羅西(Vicenzo Grossi)神父和無玷始胎聖母的瑪利亞(Mari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修女。相關的中文報導可參考 梵蒂岡電台。
路易及澤莉.馬丁夫婦(Louis & Zélie Martin)相識以前都曾希望進入隱修院,但天主的旨意引領他們成為各自成為鐘錶匠和蕾絲工藝師。他們婚後生了9名子女,但只有5名平安長大,當中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
我讓主保聖人吃醋了!
你喜歡自己的聖名嗎?你認識自己的主保聖人嗎?你和他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而我,則曾經讓他吃醋。
筆者自幼領洗加入教會,父母為我取聖名為「安德肋」(Andrew)。我有意識以來,只知道Andrew是我的英文名,也知道這位聖人是耶穌親自揀選的宗徒之一,但對他的生平實在認識不多,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對此名字產生厭倦,真想把它更換掉呢!
所有人的彌撒
本來也不太想談這個題目,但因為近期又有類似的宣傳,又忍不住要寫一篇短文。
筆者說的是那些「嬰兒彌撒」、「青年彌撒」、「小朋友彌撒」。
其實筆者不太明白「青年彌撒」或「小朋友彌撒」的意義是甚麼。甚麼意思呢?事情是這樣的,筆者小時候聽神父解釋為何所謂的 Private Mass 不好,是因為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的,神父不應該單獨自己開 1。
對的,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那麼「小朋友彌撒」呢?「小朋友彌撒」適合老年人去嗎?「青年彌撒」又適合小朋友去嗎?
別人的小朋友望彌撒---還在哭!
早前《樂山樂水》有幾篇文章都是關於嬰幼兒在彌撒的表現,有讀者說:
幼童參加彌撒,無可避免地會發出聲音 (有時只是輕量的聲音),有些教友很接納,有些則會面露不悅之色,他們認為小朋友干擾彌撒安靜的氣氛,甚至我聽過有些服務人員會 “趕人" ——真的是 “趕",而不是好言相勸 —— 令很多父母難堪和苦惱。
作為教友,我們應如何面對在禮儀中哭鬧的小孩子?在討論實際做法前,請容許筆者先討論教友望彌撒應有的心態,才再分享一下筆者的實質建議。
其實香港的教友很多時都有種潔癖,或對彌撒有種錯誤的觀念,引致他們認為彌撒中要一粒聲也沒有。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反問自己,為甚麼彌撒要保持安靜。而這個問題的基礎是:甚麼是彌撒。讓我們重溫這基礎教理
五個你一定要懂的嬰幼兒靈修
前一兩天,樂山樂水的另一位作者寫了兩篇文章,提到小孩子望彌撒的問題,引起好些討論( 前篇 和 後篇)。既然大家都關注小孩子的信仰培育,那筆者又加入這討論。
就和我們大人一樣,小朋友平日沒有靈修,彌撒時自然不知所措。所以筆者想介紹幾個作為家長必定要懂的靈修。這幾項都是由小朋友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的。當然,以下的靈修是很需要家長們的實際參與的。
1. 降福你的孩子
現代教友對「降福」這概念不太熟悉。但如果我們看拉丁文 benedicere ,直譯就是 speak well ,說好說話。天主向人 benedicat 就是降福人,而人向天主 benedicant 就是讚美天主。 天主的說話就是降福 (當然最大的降福就是祂的聖言降生)。最常見當然就是主教神父藉著他們神品聖事,代表天主降福教友。
再談小朋友望彌撒
上篇 講到小朋友望彌撒的問題,筆者指出了讓小朋友在彌撒中玩玩具等行為有十分大的隱憂存在。這一篇就講一些建議努力讓小朋友參與彌撒。
小朋友望彌撒?
筆者近幾年看到越來越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一起去聖堂參與彌撒,這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卻看到很多家長為了讓小朋友在彌補中保持安靜而「各出奇謀」──包括給他們看故事書、畫畫、玩玩具、玩手機等等。這原意(讓小孩在彌撒中保持安靜)其實是好的,但在筆者旁觀卻覺得這種方式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小孩失去了參與彌撒的意義 參與彌撒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讓小孩子從小學習彌撒中的禮儀,知道彌撒中到底在做什麼是很重要的。可為了讓小孩安靜而給他們玩玩具,讓他們做和彌撒完全無關的事情,小孩也不能算是在「參與彌撒中」,更讓小孩從小培養了「人在而心不在」的習慣,同時亦為長大後如何教導小孩專心參與彌撒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