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靈修

每天的首個戰場——起床
四旬期第三主日已過,亦表示四旬期也過了差不多一少半。筆者也是軟弱的信友,在四旬期的克己上難免有所怠惰,正好要找一些小事情重燃四旬期的靈修。 今早想到起床的事,我們總希望每天起床後,能將少許的時間拿來祈禱,讀一兩節經文,但為何每天總是最後一刻才起床?
真 · 友誼
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主恩滿溢、身體健康。 近日,適逢農曆新春,人人到處拜年。新春期間也病倒了,幾天卧床,只好透過短訊向好友拜年問好,看看最近生活如何。其中一位朋友向筆者傾訴,可見其心中之寂莫。
[讀者來函] 常年期第四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四主日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動聽的話。(路加福音 4:22) 承接上主日的讀經,今日福音描述耶穌講道後群眾的反應。路加敘述群眾對耶穌的話是有興趣的。但在耶穌繼續解釋以後群中卻變成憤怒的。耶穌在講道中指出納匝肋人的一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常陷入的困難。 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加福音 4:24)往往人在他們的家鄉中不容易受到接納。同學之中成績出類拔萃的總受到嫉妒的目光。同事之間表現突出的常受流言蜚語的攻擊。耶穌列舉了幾位大先知,他們在生時正是受到大眾的厭惡,在逃離大眾的憤恨時,卻在外邦人身上施行了奇蹟。
[讀者來函]常年期第二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二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今天的福音我們讀到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讓我們默想一下聖母向耶穌所說的話,「他們沒有酒了」。從聖母的這一句語,我們可以反省到祈禱的兩個要素。 聖母的這句話無疑是向耶穌的祈禱。 聖母看出酒席主人的困難,便向耶穌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自己祈禱,然而從聖母的榜樣,我們看見應為他人祈禱。我們對天主的愛,應在關心他人時體現。 若果我們不關心他人,也不為他人的需要祈禱,我們怎能被認出是基督的門徒?(若望福音 13:35)
在世而不屬世
不少聖堂都非常漂亮,設計上處處都是無言的教理。但聖堂的外觀和設計都只是在反映它的本質:就是用作朝拜天主。因此,所有聖堂在使用前都被祝聖。 祝聖有著「分開出來」的意思:這個地方、這個物件、這個人被祝聖,就是說這個地方、物件、這個人本來是和其他尋常事物一樣的,但從被祝聖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樣。這個人被祝聖,是由尋常群眾中被分隔出來,為了群眾被獻給天主;這個物件被祝聖,就是我們不再將它用作平常的用途,而是單獨使用於有關祭獻的用途;這個地方被祝聖,就是我們在這地方上特別恭敬天主。
[讀者來函]主受洗節反省
主受洗節反省 作者:尋道少年 傳統上本日慶祝的奧跡已在主顯節慶祝過了,現時的禮儀日曆特別在本主日再次慶祝。讓我們深入默想這端奧跡。 耶穌本是無罪的,無需受悔改的洗,為此若翰本願拒絕「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瑪竇福音 3:14),但卻在耶穌堅持下給主施洗了。為此,本日晨禱有一對經如此形容:「若翰為救主施洗,是兵士為君王、僕人為主子施洗;河水驚愕,鴿子作證,聖父發言聲明:這是我的愛子。」主更藉這謙下的行為揭示天主聖三的奧祕。 那麼二千年前耶穌的受洗除了是謙遜楷模外,為我們有什麼意義?傳統上認為耶穌下降水中,聖化了水,好使我們這些信者能藉水和聖神而重生、並由上而生(若望福音 3:4-7)。
離我們不遠的死亡
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主教最近因病逝世,看到有些信友都表示生命的確無常、「很化學」(很容易壞/失去)。 的確,生活在廿一世紀初的我們,死亡好像離我們很遠。尤其是住在如香港、澳門這些城巿,我們都似乎擁有不錯的醫療、人生安全還算得到保障。我們平常會生病,但我們不常想到我們會病死;我們時不時也看到馬路上有意外,然而我們未必想到有人可能因此而喪生。 但是,死亡其實從沒有離開過我們。記得中學畢業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再次集合全班同學的,就是因為其中一名同學的死亡。當時還分別不久的我們都似乎不太懂得怎樣面對,我們好像第一次意識到,等待我們的不一定是光明的前途,死亡其實也就在我們身邊。 人漸大,也聽到身邊的人患病逝世,也有朋友的小孩一出生便過世。即使是何等先進的科技,我們也要記得死亡是我們每人要面對的事。
[讀者來函] 主顯節反省
主顯節 作者:尋道少年 「我們慶祝由三個奧蹟所裝飾的聖日:今天異星引導賢士們來到馬槽前;今天在婚宴中,水變成了酒;今天基督為了拯救我們,願在約旦河中接受若翰的洗禮,阿肋路亞。」 (主顯節第二晚禱謝主曲對經) 主顯節傳統上慶祝三個天主向人顯示自己的奧蹟。為二千年後的我們有什麼意義? 今天我們慶祝的三個事件中,天主向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顯示自己。祂以異星奇光引導賢士、以變水為酒啟示僕人、以聖三形象啟示若翰及在場的人。為每一種人,天主總有其方式啟導。
「離地」的信仰?聖誕八日慶期之反思
聖誕八日慶期,這段時間並不是每天沉淪吃喝的日子,而是記得天主為了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所行的大事。 筆者今年有幸於澳門參加聖誕子夜彌撒,李斌生主教提到一個重點,我們有否在心中為耶穌預留一個位置。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提醒:我們心中有多少空間給天主?還是我們只停留在物質上的享受? 很多人會說,我們作為人,要「貼地」一點。每次說到信仰都「太離地」,人家怎能跟得上?「太離地」亦讓人覺得沒有人情味,甚至直斥沒有愛德! 猶記得一位神父所說:「若我們不離地,我們便不會接近天主,不會爬上十字架與耶穌基督一起。若我們不離地,我們怎樣升天國?」這位神父說得真對!在我們基督徒的信仰中,「離地」並非「不吃人間煙火」,而是要於現世活出聖德。
[讀者來函]聖誕節反省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誕節 作者:尋道少年 「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望福音 1:14) 子夜彌撒中我們聽到路加聖史對我主誕生可見事件的陳述,而日間彌撒則讀到聖史若望對降生奧跡不可見的事理的描述。的確,聖誕節就是為慶祝「聖言成了血肉」這神妙的奧跡。然而,在歡呼的氣氛中,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這奧跡與我們的關係? 降生聖嬰是可愛的、聖誕裝飾是美麗的、節日氣氛是溫馨的。可是降生與十字架密不可分。嬰孩耶穌與受苦的耶穌是同一位天主聖子,可愛的嬰孩與架上的苦人是同一的天主聖言。這位天主聖言從起初就決定要愛你我愛到底。 且看聖誕彌撒的習慣, 神父抱著聖嬰聖像進堂,不久以後卻高舉耶穌的聖體。降生的目的就是主向人宣示、踐行祂的愛。祂的聖言不是空虛的,是有行動的。祂的愛不是說的,是實踐的。 這愛的高峰就是十字架。在人類拒絕中,祂伸開被刺透的手把我們擁入懷中,祂敞開聖心將我們進入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