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mountainandwater

《歷任教宗》八周年
感謝天主恩寵,八年前的今天 (2007年7月7日),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歷任教宗》自動手諭 ( Summorum Pontificum),正式給予批准所有天主教拉丁禮神父,以若望廿三世1962年出版的《羅馬彌撒經書》舉行彌撒,及1962年的《羅馬日課經》誦念日課。
劉偉傑神父講道分享
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慷慨地讓我們轉載他面書的一篇講道詞。 筆者一直十分敬佩劉鐸,他學富五車,字字珠璣,利用靈巧的粵語將天主的道理講得活靈活現。以下是劉神父在 2015年7月3日澳門粵華中學中的講道詞。筆者所加的 重點 及[註釋及少少反省] 粵華中學鮑思高瞻禮 舊陣時啲讀書人呢,總係鍾意寫下啲雋言雅語,而有篇叫「警世賢文」既著作呢,收集左好多教人勤奮上進,鞭策自強之類咁既詩句。咩野「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咩野咩野「學海無涯」等等,係啲你同我歷代莘莘學子,左耳入右耳出,可以直頭話係水過鴨背既經典名句,亦都係呢,歷代老師家長,不厭其煩,想將佢地,由右耳塞返入我地左耳,好似塞北京填鴨,或者係餵法國鵝肝醬咁款,想灌輸番俾我地既呢啲古老格言。成效有幾大,多多小小都睇自己做化,生唔生性,同埋,根本唔係個個胸口有咁多墨水加嘛;天主造人,百花齊放,有啲係文青,書卷氣濃啲;另一啲係工青,鋼水灰水味又重啲,總之各適其適, 行行都出文狀元,武狀元,所以舊時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啲咁既尊優祟優既心態呢,都咪話埋沒左唔少才華洋溢既細路。不過,過猶不及, 書總要讀,字緊要識,否則既話,人文素養,溝通會意,傳統智慧,都無法子培養傳授落去。因此,普及教育,杜絕失學,係天大既使命,責無旁貸。
張樂天神父的晉鐸典禮
昨天 2015年7月5日香港教區喜添一名新鐸。筆者昨天也有到場參禮。
[活動快訊] 兩名新鐸的活動
這個周末是兩位張新鐸的周末了。 首先一提的是教區張樂天執事將在本周末接受司鐸聖秩聖事,請情如下: 日期:2015年7月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00 地點: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大家可以趁這兩天重溫陳繼容博士講解神品聖事! 這裡 和 這裡。
美國兒科醫生學會:「美國兒童悲劇的一天」
美國兒科醫學會主席 Dr. Michelle Cretella 在回應美國最近 Obergefell vs Hodges 法案判決 表示:「這是美國兒童悲劇的一天。最高法院削弱了在人類歷史中最支援兒童的機構:自然家庭。就如在 Roe v Wade 和 Doe v Bolton 的決定1,最高法院將成人的願望凌駕在兒童的需要之上。」同時,美國兒科醫學會也有一頁專門講及同性「婚姻」如何負面影響著兒童的 專頁 2。
[文章分享] - 「路濟亞修女 (Sister Lucia) 告訴我:上主和撒旦最後的抗爭將是在於家庭及婚姻」
由於沒有時間構思文章,很快地選了早前讀到的一篇文章,翻譯一小段分享。 原文出自 Rorate Caeli 網站。請到那裡閱讀 原文。 重點 及[評論] 在2008年2月16日, Carlo Caffara 樞機 (Bologna 總主教) 在聖五傷庇護神父的墓上舉行彌撒後,給「庇護神父電台」(Tele Radio Padre Pio)做了一個訪問,這後來也刊登在月刊「庇護神父之聲」 (Voce di Padre Pio) 的2008年3月號中。以下是最中重要的選段。 問: 樞機閣下,最近你在 Corriere della Sera 媒體提到你對庇護神父有著特別的敬禮,可否告訴我們為甚麼呢? 答: 我由我鐸職的起初就已對庇護神父有很深的敬禮,這由一個特殊的經驗而來。我已成了一個神父好幾個月,而有位神父兄弟來探望我。他比我大一點,並在經歷著一個嚴重的信仰危機。其實很難去形容一個神父的信仰危機,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跟他說:「兄弟,我太小了,我感到我不能背負這麼的一個重擔。去找庇護神父吧!」他去了,當他跟庇護神父說話的時候他有一個神秘的經驗,他深深地被天主的仁慈碰觸了。現在他是我認識最好的神父之一。就是這樣,我的敬禮是這樣開始的。
教宗方濟各:但這不是婚姻!
教宗方濟各:「被提案的不是婚姻,這是一種聯合。但這不是婚姻!將這事情說清楚非常重要,而我們需要說出來!」
參與張心銳神父晉鐸典禮感想
早前參加了慈幼會張心銳神父於2015年6月20日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司鐸聖秩聖事,筆者點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在此之前,以作紀錄也提一下:按公教報早前報導,張神父於次日已於沙田聖本篤堂舉行首祭,另將於7月5日舉行特倫多彌撒。 在晉鐸禮儀中,主教問聖秩聖事候選人幾個問題,其中有一段對答是這樣的: 主教:基督大司祭,曾為我們將自己獻於聖父,作為純潔的祭品;你願意一天比一天更密切地與祂結合,並同祂一起,為人類的得救,而完全獻身於天主嗎? 答:靠天主的助祐,願意。 如果我們留意這段經文,好好反省,便能夠略略明白更多司鐸的意義。有時我們教友們忽略了神父們身分的高貴,甚至覺得他們的生活很輕鬆。然而其實一個聖潔的神父要付出的其實很多,他要效發基督大司祭,一天比一天與祂結合,完全獻身於天主。
《樂山樂水》的願景
不知不覺,《樂山樂水》也成立了差不多八個月。由起初一個星期也不到五十人看,到現在最高紀錄竟然一天差不多兩千個瀏覽,實在有點意想不到。早幾天筆者跟《樂山樂水》的另外幾位作者閒談,講到各自對《樂山樂水》的願景,筆者想也可跟各位讀者分享。 筆者和其他幾位作者對信仰的取態其實也比較傾向傳統 (這也頗為明顯的),強調需要以教會二千年的傳統看當代教會的各種需要和問題。筆者在認同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導之同時,認為要理解梵二必須由傳統教理出發,配合梵二的歷史背景來看,就是以一種「傳承詮釋法」(hermeneutic of continuity)去理解梵二。當然不是所有人也認同這種詮釋,也有不少人是以 Bologna School 的詮釋,或叫「斷裂詮釋法」 (Hermeneutic of rupture) 去看梵二,從而將教會史分為梵二前及梵二後:當然的結果就是有人支持梵二後的改革而推翻梵二前的習俗;也有人渴望保留梵二前的種種而抗拒梵二後的改變1。 筆者知道《樂山樂水》的讀者當中,有些喜歡這裡的文章; 有些卻是抱著懷疑而來,想要找些問題文章出來,或要找出是誰在寫這些文章。筆者可不是聖師,也沒有甚麼專業的訓練,筆者的文章有著種種錯誤也是無可避免的,也期望著有人來指正。但無論讀者是否贊同《樂山樂水》的觀點, 筆者認為理性的交流有其必要 2。
[文章分享] 教宗禮節司談領聖體
早前筆者介紹過 CCWatershed 的其中一位作者 Andrew Leung,他來自香港,現在於美國工作,是位教會音樂家。以下是他早前的一篇文章( 原文)。 Andrew Leung 這篇文章刊於今年的6月4日,即基督聖體聖血瞻禮。由於筆者近日頗為繁忙,故很不好意思地過了這篇文章最好的時機,但內容對每台彌撒也是同樣的合適的。希望大家能夠藉這篇文章有一個反思領聖體的靈修。筆者的 重點 及[評論]。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及 最佳領聖體的方法。當時我沒有談及姿勢的神學意義,故此今天,就在基督聖體聖血節的慶日﹝羅馬禮特殊形式﹞,我想作少許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