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andwater
故事、人生、信仰培育
日前聽了一個關於小童閱讀的講座,講者談及她認為如何作親子閱讀,以及選擇好的繪本圖書。當中講者表示,好的繪本圖書應幫助小孩子表達他自己的想法,但同時亦能讓他們學習現實。另一方面講者亦表示,我們不必太擔心小孩子能否「充分」理解故事的內容。
兒童文學本身是由成人寫作,他們寫作時都放進了他們的人生經驗。 小孩讀者看到故事的趣味,而成人則更能看到故事中的各種人生苦澀甘甜。小孩子看到魔法的奇妙,角色探險的刺激;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善惡及生命的起跌。 我們不必期望小孩子看到故事中多個層次的意義,因為這需要的不是成人的解釋,而是人生的歷練。小孩子經歷了多些事情,就自然明白。
兒童文學如是,基督徒的人生亦然。
好牧者離去的反思
過去的兩三個月,香港教區中不少堂區都有神父職務的 調動。不少教友也因為要和一些相熟分開而感到傷感。的確,天主容許我們要面對各種生命的挑戰,而有時這些挑戰來得十分突然,令我們有點招架不住。我們很多時都對天主的安排感到疑惑,尤其是對教會中的各種事情看不清天主的計劃。
事實上,教宗退位、 樞機過身、主教退休、神父調職,這些事情都令我們會手足無躁,有時令我詢問天主:「為何要由我們當中帶走這樣好的牧者呢?」
祝讀者光榮十字架節快樂有福!
“unde mors oriebátur, inde vita resúrgeret” –Praefatio de Sancta Cruce 「死亡從何處發生,生命也從何處復甦」–聖十架頌謝詞
Cardinal Caffarra - RIP
昨夜知道了 Cardinal Caffarra 過世了,終年79歲。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In paradísum dedúcant te ángeli: in tuo advéntu suscípiant te mártyres,Et perdúcant te in civitátem sanctam Jerúsalem. Chorus angelórum te suscípiat, et cum Lázaro quondam páupere.
樞機本名 Carlo Caffarra,於 1938年6月1日出生於意大利北部的菲登扎 (Fidenza)。1961年7月2日被祝聖為神父,先成為修院教授,後來被召參與聖座的神學委員會,負責向教宗給予神學意見。
聖若望保祿二世親自選了他作「若望保祿二世婚姻及家庭學院」 (John Paul II Institute for Studies on Marriage & Family) 的創院主席。
教宗上電視
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是第一個被拍攝影片的教宗。良教宗生於1810年3月,1837年除夕成為神父,1843年2月成為主教,1878年2月20日被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成為第256任教宗。
今天看良十三世 《新事物》通諭
近日的社會事件令筆者想起教宗良十三世於1891年頒布的《新事物》(Rerum Novarum) 通諭。教宗提到,如果一個工人如果辛勞工作、儲蓄、並為更好的生活保障,將他的儲蓄投資在土地上,這樣的話,土地是他薪酬的另一種形式。因為教宗批評,社會主義者要求將個人的財產轉移到公用,是威脅着所有工作人口2 的利益,因為他們使他失去了使用自己薪金的自由,同時也奪取了他增加資源及改善生活狀況的一切希望及可能性。
筆者在十多年前聽方濟會的 Father Lionel 說他在聖地的生活,他常常強調一點:「有土地就有自由」。尤其在聖地,有土地就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就安全,就有人,就有話事權。
因此,大陸、越南以及其他不少野蠻政權的那一種「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態度,就是把個人的自由及財物擁有權放在「公家」之後。但這卻是首先直接傷害了個人的權益,在未見效果之前就先行相反了這「硬道理」所聲稱的目的。這樣倒頭來,人的尊嚴及自主性受損了,甚麼利益也不能補償了這般傷害。
聖母蒙召升天瞻禮
祝各位有一個有福的聖母蒙召升天瞻禮!
1950年11月1日,教宗庇護十二世 (台譯碧岳) 頒布《廣賜恩寵的天主》宗座憲章 (Apostolic Constitution " Munificentissimus Deus"),確立了教會已保存多年的道理為信條,就是聖母蒙召升天。在重覆了歷代教父如何確立了這信理之後,庇約教宗在第44段確立這為信條:
44. For which reason, after we have poured forth prayers of supplication again and again to God, and have invoked the light of the Spirit of Truth, for the glory of Almighty God who has lavished his special affection upon the Virgin Mary, for the honor of her Son, the immortal King of the Ages and the Victor over sin and death, for the increase of the glory of that same august Mother, and for the joy and exultation of the entire Church; by the authority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of the Blessed Apostles Peter and Paul, and by our own authority, we pronounce, declare, and define it to be a divinely revealed dogma: that the Immaculate Mother of God, the ever Virgin Mary, having completed the course of her earthly life, was assumed body and soul into heavenly glory.
「無玷的天主之母,貞世童貞瑪利亞在結束她在人間生活的過程後,身體及靈魂都被蒙召升天進入天堂的光榮中。」
有關聖母蒙召升天的道理實在很多,但筆者願意在這裡分享今日在彌撒中的默想:聖母的肉身及靈魂升天跟我們有何關係?
李善修神父《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節錄
早些時間,一名神父給筆者看了一本舊書的幾頁,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書是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初版,由台灣的李善修神父所著的《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本書著作於一九七零年代中葉,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剛過去十年,保祿六世頒布的新禮《羅馬彌撒經書》推行了五年左右。各地都在出版不同的著作,配合開展不久的教會革新。無論是革新的優劣,大家還未看得清楚,然而各人都滿懷熱誠地配合當時革新教會的熱情。
湯漢樞機退任、楊鳴章主教接任
相信大部分教友都留意到香港教區牧首的交替。梵蒂岡新聞處亦 報道 了教宗方濟各接納了湯漢樞機的請辭,已楊鳴章主教接任。感謝湯漢樞機這些年來的工作,亦願天主協助楊主教引領教區越加走近基督。
[活動介紹]耶穌顯聖容瞻禮--聖樂及禮儀
中學時期聽音樂時總有個疑問:究竟CD 中的彌撒曲或其他的聖樂作品是否真的可以在彌撒中詠唱。即使經常在書中讀到這些曲目在那些作曲家在世的時候是在禮儀中出現,但現實生活中卻很少這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