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andwater
《歷任教宗》十周年快樂!感謝天主!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 2007年7月7日頒布了《 歷任教宗》( Summorum Pontificum) 自動手諭,同時 致函 所有主教,放寬了由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天主的教會》 ( Ecclesia Dei) 對1969年以前生效的禮書的應用,讓所有拉丁禮神父能夠免卻主教的批准,舉行於1962年有效的禮書,包括彌撒經書 ( Missale Romanum)、日課經 ( Breviarium)及其他聖事典禮的舉行。
而在幾年後聖座再頒布《普世教會》 ( Universae Ecclesiae),作為應用上述《歷任教宗》的指引,再一步放寬傳統羅馬禮儀在聖周的運用,讓神父及教友有更大自由使用禮儀革新前的禮儀。
布朗神父的真理及理智
最近在看著名的英國天主教作家 G. K. Chesterton ,然而不是看他的護教學經典 Heretics, Orthodoxy, 或 The Everlasting Man ,卻是看他用以賺取收入的 Father Brown (布朗神父)系列的偵探小說。
但 Chesterton 卻不放棄在小說中表達他的信仰,以下是在 Father Brown 首次出場時,跟假扮成神父的大盜 Flambeau 的對話:
[The fake priest Flambeau:] “Ah, yes, these modern infidels appeal to their reason; but who can look at those millions of worlds and not feel that there may well be wonderful universes above us where reason is utterly unreasonable?”
“No,” said the other priest; [Father Brown] " reason is always reasonable, even in the last limbo, in the lost borderland of things. I know that people charge the Church with lowering reason, but it is just the other way. Alone on earth, the Church makes reason really supreme. Alone on earth, the Church affirms that God himself is bound by reason."
The other priest raised his austere face to the spangled sky and said:
“Yet who knows if in that infinite universe——?”
" Only infinite physically," said the little priest, turning sharply in his seat, " not infinite in the sense of escaping from the laws of truth."
" Reason and justice grip the remotest and the loneliest star. Look at those stars. Don’t they look as if they were single diamonds and sapphires? Well, you can imagine any mad botany or geology you please. Think of forests of adamant with leaves of brilliants. Think the moon is a blue moon, a single elephantine sapphire. But don’t fancy that all that frantic astronomy would make the smallest difference to the reason and justice of conduct. On plains of opal, under cliffs cut out of pearl, you would still find a notice-board, ‘Thou shalt not steal.’"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 The Blue Cross)
桑普爾總主教講道:凡一城或一家自相紛爭,必不得存立
美國俄勒岡州 砵崙 (Portland, Oregon) 桑普爾總主教 (Archbishop Alexander Sample) 自2013年中接手這教區以來,處處表現他對傳統聖樂及禮儀的熱愛。
於 2015年3月,他在自己的教區的一間隱修院舉行了 主教大禮彌撒。他在講道中提到基督徒應保持團結及合一。
[embe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JAiceWb_A[/embed]
在講道的一開始,總主教引述了四旬期第三主日的福音,路加福音11:17 :
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未來的泉源」研討會開幕辭中文譯本及導讀
沉默了好一段時間,事緣是因為筆者最近忙於翻譯聖禮部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 早前的一段講話。這段講話是樞機在一個在德國舉行的「未來的泉源」 (“Source of the Future”, “Quelle der Zukunft”)研討會所講的。
該研討會是回應着今年2017年7月7日將是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歷任教宗》自動手諭十周年,將羅馬禮特殊形式 (Extraordinary Form of the Roman Rite,或稱傳統羅馬禮) 恢復到一個能恆常地舉行的情況。然而,即使我們未必很常參與羅馬禮特殊形式,甚至一次也沒有參加過,但教宗本篤十六世卻指出,新禮和舊禮兩種形式應該要有「互相增益」 (mutual enrichment),所以即使我們單單只參與新禮的彌撒,《歷任教宗》也確確實實地影響我們的禮儀生活。
薩拉樞機的這篇講辭雖然提到傳統羅馬禮,但事實上,他更集中於禮儀的本質,對每個教友認識禮儀、參與禮儀都有莫大的益處。
我們討論禮儀,很容易流於表面,討論禮節中不同的細節。因為這些是標記,在本質上是容易看見的事物。但實際上,禮儀的本質是以標記進入天主的奧跡之中。而薩拉樞機這次的講話中,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本篤教宗將羅馬禮特殊形式帶回教會主流當中,正正是要讓所有信友從新在禮儀中獲得靈修的養份,真正透過禮儀跟天主相遇。
我的 重點 及[註腳]。
本篤十六世頒布《歷任教宗》十周年 「未來的泉源」研討會 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開幕辭 2017 年 3 月 29 日 黑撒根拉特,鄰近阿亨巿 # 譯自 Catholic World Report 的英文翻譯: http://www.catholicworldreport.com/2017/03/31/cardinal-sarahs-address-on-the-10th-anniversary-of-summorum-pontificum/ 中文譯文全文
首先我願意由心底感謝在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 歷任教宗》自動手諭 ( Motu proprio “ Summorum Pontificum”) 十周年,在黑撒根拉特舉辦「未來的泉源」研討會的主辦人,他們讓我在你們反省這個題目時給予一個介紹, 這題目對教會的生命很重要,尤其是對禮儀的將來;我很高興能給你們一個開幕辭。我願親切地歡迎這研討會的所有參加者,特別是以下這些團體的成員,我特別提到你們因為你們很有心地邀請了我: 德國 Una Voce ;漢堡及科隆總教區司鐸及平信徒公教圈 (The Catholic Circle of the Priests and Laity of the Archdioceses of Hamburg and Cologne)、紐曼樞機協會(The Cardinal Newman Association)、黑撒根拉特聖日多達堂的神父網絡 (The Network of the priests of Saint Gertrude Parish in Herzogenrath)。當如我寫信給黑撒根拉特聖日多達堂的主任司鐸 Guido Rodheudt 神父時表示,我很抱歉我得放棄參加你們的研討會,因為在我已經很忙碌的日程中,有一些突發的事務再出現了。但無論如何,我仍透過祈禱在你們中間:這會每天伴着你們,當然你們也會在研討會的日程,即3月29日至4月1日,我每天奉獻的彌撒聖祭的奉獻當中。所以我會盡我所能,替你們的研討會日程作一個開始, 反思一下《歷任教宗》自動手諭在團結及和平中實行的方式。
聖事有效就夠了嗎?(續)
上次,筆者嘗試就討論「聖事是否有效」是一種很奇怪的想法,表示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問錯了,因為聖事必須有效才是聖事,是最根本作為聖事的條件 ( sine qua non),但我們要追求的是我們在禮儀中能否透過全心的準備及參與慶典,達致自己及他人靈魂的得救。
但不知怎地,有讀者將這種討論拉扯到兩個筆者沒有提及的議題:
禮儀用品的金錢價值1 羅馬禮普通及特殊形式的優劣2 老實說,很多人都誤以為禮儀要好看就一定要花很多錢,雖然這不是事實,但這個題目走出來筆者也算能夠理解,所以其實早已 解釋過 了。但筆者完全不明白為甚麼談到聖事是否有效及聖事的外在隆重性會突然跳到羅馬禮新舊禮的比較呢?筆者認為,新舊禮最大的分別根本就不在它們兩者的隆重程度,而是在它們實際禮儀年曆、禱文等等的分別。這個題目出現實在令筆者摸不着頭腦。3
我用一件剛剛發生的事情來解釋為何這兩個問題是完全的離題。
聖事有效就夠了嗎?
近日,香港教區出版了新的 教區牧民指引。其中有關彌撒聖祭的 指引 列出了不少細節,清楚列明神父開彌撒的種種要注意之處。有些教友會有疑問:「為甚麼這樣麻煩呢?最重要不就是要有效嗎?」
這個問題的確問得很好。其實不少神學家、禮儀專家、甚至聖人也解釋過,筆者不打算在眾多專家前班旦弄斧,用甚麼大道理解釋,但筆者嘗試以一些身邊的小事情作比喻。
[活動介紹]李毓明神父晉鐸鑽慶及九十上壽彌撒
香港教區的李毓明神父將於聖神降臨節舉行隆重大禮彌撒,為了他的晉鐸鑽慶及九十上壽感謝天主。
花地瑪聖母系列(零)--和平天使
2017年是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周年。談起花地瑪聖母,很多人的注意力馬上便跳到去那三個花地瑪秘密當中。但筆者認為,我們最最最重要是回到基礎,就是聖母顯現的事蹟和她帶給世界的訊息。唯有回到這些事蹟和訊息,我們才能真的回應聖母對世界的邀請。
因此,筆者希望由 花地瑪大殿的網頁 中,慢慢逐少逐少重新閱讀花地瑪聖母顯現的事蹟,再反思一下這顯現和我們,聖母顯現後一個世紀的基督徒,有何關係。
聖母在花地瑪的第一次顯現是在1917年5月13日,之後這成為花地瑪聖母的紀念。然而,這一連串的顯現之前,天主特別安排了天使顯現給幾位牧童。
三位牧童,即路濟亞 (Lucia dos Sanctos,1907年生)、方濟各 (Francisco Marto,1908年生) 和雅仙達 (Jactinta Marto,1910年生)在1916年的春天、夏天及秋天都遇到了超性的事情:和平天使的顯現。
和平天使在這個時間出現是很有意義的: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花地瑪所屬的葡萄牙在不久前也正式加入了戰爭。
[圖片故事] 修生餐桌旁的樞機
在 Fr.
道明會士 Father Lawrence Lew 淺談攝影及「美」
以下是一名道明會士談攝影及美。 Father Lawrence Lew, O.P. 是一名網上頗活躍的道明會士,他替很多不同的禮儀拍照,將禮儀的美、信仰的美表達出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paullew/6168250811/in/album-72157627568501963/
攝影由一開始作為畫家的工具, camera obscura ,發展成一項獨立的藝術及紀錄工具,一直也在參與人類歷史的進程。攝影作為一項藝術,也受到不同的藝術思潮所影響。一如不同的藝術,自我表達成了藝術的主要論調。仿佛「美」已失卻了標準。
作為一名攝影人、作為一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 Father Lawrence Lew 在片中這樣說:
現代對藝術的理解似乎只關乎自我表達,但對藝術更古典的理解是要揭示「美」。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s seems to all about self-expression, but the more clas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s is to reveal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