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不實際的禮儀的用途

·

《禮儀憲章》8

在人間的禮儀中,我們預嘗那天上的,參與那在聖城耶路撒冷所舉行的禮
儀,我們以旅人的身份向那裏奔發,那裏有基督坐於天主的右邊,作為聖所及真會幕
的職司

在上一篇 文章 中,筆者分享了些許有關懺悔時節的特別禮儀服飾,大家有興趣重溫有關前摺祭袍及寬肩帶的話,可以回去重溫。由禮儀看教會歷史的發展當然很有趣,但也有人覺得禮儀中這些事情十分不實際,很多餘。如果要跟從「梵二精神」,我們便不能守舊,把這些舊東西都捨棄掉才能符合現代人。事實又是否如此?

首先一種說法指這些禮儀行動、服飾不重要,不符合現代人需要。筆者想回應一點:禮儀由頭到尾就不是要「實際」。在宗教以外,無論是現代人或古人,祭神禮儀都不是一件尋常事。如果現代人的生活中缺少了對超性事情的追求,他當然是不可能在這樣的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事物去理解禮儀。教會要改變禮儀去「配合」現代人是一種捨本逐末的想法,就好像要向未戒奶的嬰兒解釋一場婚宴的各種食物。我們應該將婚宴的食物都變成嬰兒餐,還是以耐性教養小孩,待他成長後也能參與?一如聖保祿宗徒對格林多的教友訓話中的提醒,信仰成長中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要: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還不能把你們當作屬神的人,只能當作屬血肉的人,當作在基督內的嬰孩。我給你們喝的是奶,並非飯食,因為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你們還是不能……」格林多前書3:1-2

記有很神父﹝還是自稱在教會禮儀很有地位的神父﹞曾投訴主教彌撒很複雜,有機會的話他一定會簡化。首先,我同意主教大禮彌撒是十分複雜的,因為這就是彌撒的典型、最完滿的 實現。其中在奉獻禮時,單單是戴冠及免冠都要做很多次:

  • 主教先免去簡單禮冠,轉戴隆重禮冠,才由座位走到祭台前
  • 到達祭台前,先免去禮冠才敬禮
  • 在祝福餅酒及獻香後,再戴上隆重禮冠接受獻香
  • 洗手及唸畢相關禱文後,再次免冠

二戰後在長崎被炸毁的主教座堂遺址舉行的主教大禮彌撒

就是在大概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單單是免冠戴冠都要做三四次。是複雜嗎?筆者同意是很複雜。是無用多餘的嗎?筆者絕不同意!

一如剛才所說,禮儀將不應追求「實用」。反而,禮儀是教會的一道窗,讓信友一睹天上禮儀。禮儀的發展有很趣,每次信理在歷史中的種種發展,總會在禮儀的某些地方留下足印。這種有機的成長讓我們能夠由現在的禮儀,回望到教會在歷史的各種經歷。就如在長輩的舊屋的角落,往往能找到家族各種歷史的痕跡。

想簡化禮儀的人要想一想,主教多次戴冠免冠的禮儀有給信友造成負擔嗎?覺得神父執事在禮儀中可以單戴祭帶而不穿祭袍的,神職人員穿上完整的祭獻服飾會令教友很困擾嗎?在所有可選擇的禮儀項目中都要選擇最短最快選項的,為了讓教友早5分鐘離開聖堂而縮短或減少其他信友的祈禱時間值得嗎?

就在三數星期前,筆者就聽到一位老教友向神父詢問副執事披著聖體披肩舉著聖體碟的意思,神父就由此解釋了當時羅馬教會的副執事的角色要將教宗彌撒的聖體分發出去的歷史。這正正由一次禮儀行動,引起信友對教會歷史及信理的求知慾的活生生例子。

2016年7月8日- 郭德麟總主教 - 主教隆重大禮彌撒 - 羅馬禮特殊形式

信友看到禮儀中不明白的部分而向神父詢問,不正好就是值禮儀去學習教會信理及歷史的好機會嗎?教會不是一直渴望信友能夠以心神參與禮儀嗎?很多時這些禮儀的偷工減料,美其名是所謂的「牧民需要」,其實往往都只是「牧者需要」。教友不知道,就不會問,懶惰的牧者就不用答,同時也不用為禮儀準備這樣多。但倒頭來,信友的靈修需要是否又被忽略了?禮儀本身不是訓導的時間,但在禮儀中開啟了信友對禮儀、教理、靈修的渴求,難道不正正是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渴望嗎?

《禮儀憲章》14

慈母教會切願教導所有信友,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參與禮儀,因為這
是禮儀本身的要求,也是基督信眾藉洗禮而獲得的權利和義務,他們原是「特選的種
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獲救的民族」

分類: 靈修

相關文章

祝各位有福的將臨期! 短述「前摺祭袍」
先祝各位在將臨期的守齋準備能充滿天主的恩寵! 進入將臨期,彌 …
2020年終隨想
不久前,在沉悶的工作中,突然收到朋友的訊息,告知一位我們都共 …
[活動介紹]耶穌顯聖容瞻禮--聖樂及禮儀
中學時期聽音樂時總有個疑問:究竟CD 中的彌撒曲或其他的聖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