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每個人的聖召

·

本主日是復活期第四主日,亦是普世教會慶祝第 53 屆國際聖召祈禱日。我們都應該知道「何謂聖召」,很多人都認為聖召只屬於那些獻身給天主的人;不過,其實每一名已進教的基督徒,都擁有一份 走不掉的聖召

一些基督徒在分享見證時,都不時會說起自己如何感受到天主、如何因為一些經歷和感覺而進教。不過,筆者經常認為,我們要謹記這一切都是天主的安排、天主的召叫,不是我們選擇當基督徒, 而是天主選擇了我們成為基督徒;因為天主的慈悲,祂首先揀選了我們跟隨他

在現今的教會,我們不時都會聽到,基督徒的聖召就要「走出去、傳福音」。但很多人卻忘記,最好的傳福音方法是「成聖自己」,再以我們虔敬的基督徒生活去「聖化他人」、傳福音。我們經常聽到,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其實在《禮記‧大學》中一共有三綱領、八條目,在「修身」前有另外四條目,分別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格物:「格」為辨明,「物」是與人的生活有關之具體的「人際規範」與合宜的「處事方法」。「格物」就是「要分辨所有與我相關的人與事」,其目的是要「致知」。 (取自 傅佩榮博客 致知:所謂「致知在格物」,以「格物」為本,來求為真知、明確的善與惡。 (同上,取自傅佩榮博客) 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擁正直之心。 先有「格物、致知」,然後才可談「誠意,正心」。意念誠實,避免「不正之心」,所以誠意之後還須「正心」。 (取自 《予豈好辯哉:傅佩榮評朱注四書》

*在《大學》的「八條目」中,「修身」位居第五,前面四项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很明顯都是個人學習有得及內在修為的部分。 到了修身,其意為「修養言行」,就必須表現於外在,不僅與人相接,還會產生正面反面各種評價與效應。所以接着出現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取自 傅佩榮博客 - 《修身的要訣》

筆者對中國文學、哲學其實沒有認知。不過,簡單一點來說,我們要「修身」,也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本份,這包括不停學習,並要求自己修養德性。其實這些也能應用在我們的信仰路上,若我們連自己也管不好、連基本的也做不到,那我們如何真正跟隨基督、如何傳福音?最好的福傳、最好的回應天主召叫,並非不停求天主讓我們看見應走哪條路、也不是要有一番所謂的「業績」,反而是做好一名基督徒份內的事,在小事上增進與天主的關係,以我們的一生去學習如何 成聖自己 ;而這就是我們每名基督徒的聖召。

我們被天主揀選進教、接受洗禮,從而獲得新生命。這個新生命是 屬神的生命,我們亦要在我們的平日生活上好好照顧這個新生命,以追求心靈的平安。照顧這個新生命,不只是單單的守主日、守十誡便是,而是重視我們靈魂的需要,好好學習何謂聖事、了解誡命的真諦,學習愛天主,亦因為愛天主而懂得皈依。

說到皈依,教宗方濟各在今屆國際聖召祈禱日的文告中說到,「皈依與聖召是一體兩面,而且在門徒的整個傳教生活中,繼續保持著息息相通的關係。」皈依的第一步,就是我們需要對罪惡的認知、對教理的學習,再認用到我們的生活上。就讓我們透過各種聖事,學習何謂罪、何謂愛,學會真正的皈依,以回應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召叫。 *筆者按本文稍作更改,並投稿至澳門《號角報》;更新版本詳見 刊登版本(請按連結)。 【更新版本之版權歸《號角報》擁有;原文版權則歸《樂山樂水》所有】

分類: 普世教會

相關文章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1) -十年的主教生涯及神父聖召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教區總主教 (Archbishop …
新加坡吳誠才總主教對麥當娜的評論
大概在個多兩個月前,歌手麥當娜進行巡迴演唱,香港及鄰近的新加 …
聖體櫃的位置 -- 莫連魯主教的指引
美國 威斯康辛州麥廸遜教區 (Diocese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