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參加了慈幼會張心銳神父於2015年6月20日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司鐸聖秩聖事,筆者點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在此之前,以作紀錄也提一下:按公教報早前報導,張神父於次日已於沙田聖本篤堂舉行首祭,另將於7月5日舉行特倫多彌撒。
在晉鐸禮儀中,主教問聖秩聖事候選人幾個問題,其中有一段對答是這樣的:
主教:基督大司祭,曾為我們將自己獻於聖父,作為純潔的祭品;你願意一天比一天更密切地與祂結合,並同祂一起,為人類的得救,而完全獻身於天主嗎?
答:靠天主的助祐,願意。
如果我們留意這段經文,好好反省,便能夠略略明白更多司鐸的意義。有時我們教友們忽略了神父們身分的高貴,甚至覺得他們的生活很輕鬆。然而其實一個聖潔的神父要付出的其實很多,他要效發基督大司祭,一天比一天與祂結合,完全獻身於天主。

甚麼是「完全獻身於天主」呢?就是不再以自己的意願為先。我們在俗世的教友,雖然有工作及家庭的負擔,但仍可在空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一個神父卻要每一天毫不間斷地為教會獻出自己:獻彌撒、念日課、唸玫瑰經……這些只是一個神父的本份,還未計因他的職份安排而來的工作:教書、打點堂區、探訪監獄、聽告解……這一切一切都沒有收工時間,由起床的一刻開始,到睡覺的時候都不會完,因為會突然有電話叫神父去送聖體。
神父「放假」的時候只是放下他職份的工作,但彌撒日課還是要繼續的,因為他在聖秩聖事中領受了一個印記,使他分享了基督永恆司祭職的身份,這身份使神父不斷地為世界祈禱。這身份不會消失、不會暫停,而是永遠地因著聖秩聖事改變了,神父在放假時也是神父,作為司祭,他的使命是不會停止的。

聖鮑思高神父及張神父所屬慈幼會的格言:「予我靈,取其餘」( Da mihi animas, caetera tolle),一個神父就是要把一切都放棄,只追求天主的事,在現世活出天國的精神,一生只將目光望著永生光榮的天主。就如基督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神父也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以天主的意願為自己的意願,為著教會及全世界的得救獻出整個的自我。這非常困難,但就如禮儀中的對答,神父不是藉著自己的能力去做:
答: 靠天主的助佑,我願意。
我們作為平信徒,有沒有欣賞過神父的付出?我們要不斷為我們的司鐸祈禱,讓天主帶領他們成為肖似基督大司祭的神父。就好像張神父在晉鐸後分享說,每個慈幼會神父都要成為第二個鮑思高神父。這種目標其實是非常遠大崇高的。要達成一點也不容易,但作為教友、作為神父、作為慈幼會士,張心銳神父卻在眾人面前立下了這個目標。讓我們為他代禱,望主耶穌能夠幫助他成為第二個鮑聖!
另外一點想跟大家分享。不知道讀者們有否留意到,張心銳神父晉鐸的時候有一個在中文晉鐸禮儀小冊子沒有的動作,就是雙手被祝聖後,由主教將其以合十手勢,繫上 manuturgium 。張神父之後則將這送給她的母親。

這 manuturgium 象徵著聖殮布,它在基督被埋葬在墳墓中(tomb)的三天保護著基督神聖的身體,故此新神父將 manuturigum 送給他的母親,象徵新神父還在母胎(womb)時,母親就是他的第一個保護者。當這位母親完結現世的生命時,她將和這manuturigum 一起進入墳墓,那當她進入天國時,她將被認出是以自己的一生養育了一位司鐸。
同一的習俗中,新神父也會將他首次聽告解的領帶 (stole) 送給父親。在告解聖事中,司鐸在展現著基督司祭職的公義與慈愛,而這領帶正正是司鐸聖職的標記。新神父的父親就正正是在神父小孩子的時候,教導他公義與慈愛;故此神父將這慈愛和公義的標記送給他的父親,讓父親在進入天國時能被認出他以自己的一生培育了一位司鐸。
這 manuturgium 本身出現在傳統羅馬禮的祝聖禮,在新禮中沒有出現。但張神父的晉鐸中出現,一來也藉著標記帶出了司鐸就是基督的概念,二來也是新舊禮互相豐富 ( mutual enrichment) 的成果。
各位讀者有沒有去到張心銳神父的晉鐸禮?有沒有觸動到你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