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我們一起聽到陳繼容博士講解告解聖事。無疑地告解聖事非常重要,且是教友經常接觸到的聖事。但另一治療聖事卻不然。一般教友並不會有很多經驗接觸病人傅油,最多都可能只是一年數次,更加不要說大部分教友都沒有領受過。
於是,大家都應該看看陳博士講解病人傅油聖事。原文: 病人傅油聖事﹝上﹞ 及 病人傅油聖事﹝下﹞

各位教友:
告解聖事之後要和大家講的,是第二組治療聖事的第二件:「病人傅油聖事」。一聽到病這個字,相信無人會中意。 因為有病,就一定會有痛苦。所以疾病同痛苦,往往是人一生裏面,要面臨的最大考驗。事實上, 當人有病的時候,會立即體驗到自己的無能同埋有限,甚至會令到人好似隱約看到死亡。
故此疾病能夠使人焦慮不安,甚至有時會令到人對天主感到失望和埋怨天主。不過,另一方面,疾病亦都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成熟,幫助人發現及追求人生最重要的事物。 因此,疾病經常會激發人追尋天主,最後歸向天主。[「 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格林多人後書12:9]
我們從福音看到,主耶穌非常憐憫病人,重好多次治好有病的人。這些都是證明耶穌基督是人類的醫生的清晰標記,證明好似路加福音所講的:「天主眷顧了祂的百姓」(路7:16),這個更加是天國臨近的記號。所以 我們不單只從告解聖事看到耶穌有赦罪的權,我們亦都從病人傅油聖事,看到耶穌同時有治病的能力。換句話說, 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正正是要來醫治我們整個人:赦免靈魂上的罪,醫治肉身上的病。[both/and]主耶穌對病人的這份憐愛之情,令到祂甚至與病人認同,祂在瑪竇福音裏面講過:「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瑪25:36)。
……
所以從宗徒時代起,教會已經有一個為幫助病人的禮儀,《雅各伯書》第5章這樣記蛓:「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為他祈禱,因主的名給他傅油:出於信德的祈禱,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來;並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5:14-15)。兩千年來,在天主教會的禮儀傳統裹面,這個病人傅油禮從未中斷過。
今晚時間又到,下星期一再見,多謝大家收聽,主佑!
各位聽眾:
我們今晚繼續講「病人傅油」,這個為病人傅油的傳統,歷經多個世紀的演變後,有頗長一段時間,這件聖事被稱為「終傅」,變成只為臨終者的傅油禮。雖然有這樣的轉變,但教會在這個聖事行動裏面,從來都無忘記為病人祈求上主,如果康復有益於病大的得救的話,就賜他康復。
梵二之後教會恢復這件聖事原來的名「病人傅油聖事」, 同時清楚指出,病人傅油不單只是臨終者的聖事,只要教友因疾病或衰老、開始有死亡的危險,便可以領受此聖事。[即是說,不要在真的臨死前兩小時才找神父。但話說回來,在很多的聖人傳記中,我們都能讀到不少十六七世紀的聖人死前幾天都已領了臨終聖事。]施行聖事的時候,神父會在病人的前額和雙手上,傅抹祝福過的油(橄欖油或其他植物油),同時念以下的經文祈禱:「藉此神聖傅油,願無限仁慈的主,以聖神的恩寵助佑你,祂既赦免你的罪過,願祂拯救你,使你重新振作起來。」

病人領過傅油聖事,痊癒後如果再次患重病,可以再領受這件聖事。就算是同一種病裏,如果病情惡化,也可以再領這件聖事。另外病人在施行有危險的手術之前,亦都適宜先領病人傅油聖事。對那些身體日漸趨衰弱的長者,都可以為他們舉行傅油聖事。[關於病人傅油領受人的條件,文末續談。]
關於這件聖事的施行人, 只有主教和司鐸才可以施行病人傅油,執事是不可以為人施行這件聖事。
……
講到病人傅油聖事的效果,首先為克服重病或年老體弱時所面對的種種困難,這件聖事最重要是 帶給領聖事的病人安慰、平安和鼓勵的恩寵。主耶穌基督藉聖神的力量給予病人這種助佑,帶領他的靈魂獲得治癒。而且 如果天主願意的話,也使他的身體痊癒。另外, 「如果病人犯了罪,亦會得到赦免 」(參看雅5:15)[留意為獲得罪過的赦免,告解聖事仍是最重要的。但在病人已無法告明,例如已失去知覺或已無法說話時,病人傅油便能赦罪,否則病人亦應先辦告解再領病人傅油。]。
其次, 透過這件聖事的恩寵,病人領受了力量和神恩,與基督的苦難更緊密結合,在某種意義下,病人分擔主耶穌的救世苦難。於是痛苦本來是原罪帶來的後果,現在被賦予一種新的意義:痛苦成為參與耶穌救世工程的一種方式。
領受這聖事的病人,為了使天主子民受益,甘願參與基督的苦難和死亡。
今晚時間又差不多,多謝大家收聽,明晚再見,主佑大家!
上文筆者提到對於領受病人傅油聖事的條件,這可能需要點解釋。
《聖教法典》第1004 條 1 項:「 已能運用理智的信徒,因病或年老而開始有生命危險時,即可領病人傅油。」其中的「因病或年老而開始有生命危險」是必要條件。即是說,例如在戰爭中或沉船中,雖然各人有生命危險,但因為這生命危險不是由於病或年老,這些將死的人都不是病人傅油的合適領受人。

但即使在於甚麼是「因病或年老而開始有生命危險」,好像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有一些極端的例子就是,某些堂區可能定期邀請堂區的老年人來接受病人傅油,這便是不恰當的。 因為這些參加者雖已「年老」,但他們並沒有「生命危險」。堂區舉行彌撒為老人求健康是應該的,為老人祈禱也是值得稱許的;但誤用聖事卻不應被鼓勵。
有些較具爭議的課題是例如全身麻醉。筆者傾向的看法是,雖然全身麻醉有死亡風險,但手術本身不應是病人傅油的原因,但手術的源由卻可以是。例如某某因為癌症而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去割除腫瘤,他應該可以在手術前接受聖事,因為他因癌症這個病而有生命危險;但如果某某只是為了做腸鏡檢查要接受全身麻醉,但由於某某並不是「因病或年老而開始有生命危險」,故此這時候接受病人傅油聖事的並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