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禮儀 » 禮儀中的科技

禮儀中的科技

很久沒有出 post 了。雖然在之前的十多天放了假,但由於要照顧小朋友 + 去不同的禮儀 + 跟家人去了渡假幾天,所以都沒有時間寫東西。

言歸正傳。

有時我們忘記了教會的禮儀在過去的時間是怎樣的,例如:沒有咪高峰,不會燈火通明﹝尤其是清晨及晚上的禮儀﹞,沒有很好的空調﹝建築上可有幫助,但一定不會有冷氣暖氣﹞……

我們現代人需要一個 24/7 都是一模一樣的室內環境,有人說話就一定要有咪高峰。其實禮儀的效力就在我們放棄科技時更明顯。禮儀所追求的不是「實用」,而是以每一個標記提示我們超性的意義,蠟燭即使不用作照明,它們還能夠提升禮儀的莊嚴。

剛剛的平安夜晚上 8 時參加了在堅尼地城聖母玫瑰堂的聖誕夜間彌撒,當晚聖堂只靠燭光照明,另有一番意味:

20141224_20-Preparation

祭台準備中。請留意蠟燭的數量

成聖聖體… Wow….

因為現在我們都太習慣電燈,按一個開關就將全聖堂照光,使我們可能連祭台上都不放蠟燭。但看到上圖的效果,我們可能都應該考慮一下應該在祭台上放回點蠟燭。

加送當晚的祭衣圖片一張:

祭衣

左起:祭披(chasuble) + 祭帶(stole) , 穿祭衣時唸的經文牌, 黑方帽 (biretta), 祭台用彌撒經書 + 手帶 (maniple)

Close-up...  看那精緻的手工!

Close-up…
看那精緻的手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