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 提到 有聖召活動,有網友提到這不是「泰澤共融祈禱」。我腦海中第一樣出現的是:「為甚麼『泰澤祈禱』好像是預設了的祈禱模式?如果不用這模式就要特別提出來?」甚至退一萬步來說,為何要用「泰澤祈禱」?利申,筆者曾經在中學及大學初期也頗為支持「泰澤祈禱」,但現在筆者對這種祈禱方式頗有保留。但在談個人觀感之前,一個簡短的介紹是應該的。
背景及在香港的流行 #
泰澤本身是法國里昂北邊的一個小鎮,羅哲修士 1(Brother Roger)在二戰時期開展了一個祈禱小團體,在二戰差不多完結時落根於泰澤小鎮,直至1952-53年寫下了泰澤的「會規」。
泰澤團體強調他們的團體生活,及那種「超越宗派」的理念。他們團體的修士也有一個類似發願的獻身儀式以正式加入團體。
泰澤式祈禱在香港的流行,如果筆者沒有理解錯,應該是1997年巴黎普世青年節後,一班香港團的成員在世青完結後去了泰澤,回港後就各個堂區及教區活動推擴這一種祈禱方式。
祈禱模式 #
香港見到的泰澤式祈禱,往往都是在聖堂,或更常見的是在禮堂,放一個 San Damiano crucifix 或一個沒有苦像的十字架。四周拉些長布條作裝飾,再在上面隨意點蠟燭。除了十字架外,很多時還會放上東方教會式的聖像畫。往往負責人都要調暗燈光,甚至連手上的書本都看不清楚。
祈禱內容都是一些不斷重覆的短頌,一句起兩句止。短頌可能是以一部或多部形式頌唱,唱了十多二十篇之後便改唱令一首。其實短頌的選曲及次序,或間中加插的聖經都沒有規定,都取決於一兩個負責人的決定。
參加者都會坐在地上,坐在矮凳,或跪在矮跪凳上。
意見 #
筆者認為這種祈禱的目標,是讓人感到很輕鬆自在。老實說,筆者覺得燈光調控、蠟燭、配樂都像去那些高級地方做 Spa多過去祈禱。但回正題,泰澤式祈禱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目的是使人舒服自在,多過領人走向天主。
在早前 提過 的新教友延續培育調查,其實有一條問題很有趣:
這問題有趣的地方是:有何感受。而最高的兩種回答是純感覺的。現代教友最最最最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為有效,或成功的祈禱應該有著舒服平安的感覺,其實這是錯誤的。
譬如說當我們讀到山中聖訓這一段:
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瑪5:29-30﹞
我們如果認真看待耶穌的命令,我們應該是平安舒服,還是戰戰競競地避免犯罪?要避免犯罪不是容易的事,不是我們能夠舒舒服服做到的。祈禱也是。當我們想到我們自己生活的軟弱,想到我們未能跟隨天主的誡命時,我們是平安還是羞愧?如果我們想到明天要受的挑戰,我們是平安還是戰競? 平安是祈禱可能出現的感覺,但不是我們祈禱的目標。我們祈禱是因為要和天主維繫友誼。 有時天主我們不說話想天主說話,但祂甚麼都不說,我們會感到空虛、焦慮,但這不代表祈禱沒有效。
另外更嚴重的問題是「主題」。我們很多時都看到那些泰澤式祈禱會先有一個主題,然後負責人就用自己的判斷選曲、選讀經,這些判斷很視乎於負責人的喜好及教理,而老實說,筆者對於很多時這些判斷都有點保留。另一個同時出現的情況就是,參加者在整個祈禱會中,集中於唱歌多於祈禱,例如怎樣做配樂,怎樣唱和聲,至於歌詞聖經,就很容易水過鴨背,這是整個祈禱模式結構性的效果。 In view of the above points, I would say, however reluctantly, that this mode of prayer is fundamentally flawed. 我不認為這種祈禱是完全無效或很差,但明顯地它是有缺憾的。其實還有很多枝節位的問題筆者沒有提及,但以上的重點已概括了筆者的想法。
其他可行建議 #
筆者很不明白的一點就是為何我們不用那些已通行幾百甚至過千年的祈禱方式,它們歷久常新,因為這些團體祈禱的中心是聖體和聖言。包括:
朝拜聖體
筆者不明白為甚麼要用一個沒有苦像的十字架,而不直接朝拜聖體?2在聖堂,向耶穌祈禱,為甚麼不請耶穌出來?同樣我們可唱聖歌及讀經。而很多的聖歌的內容經過千錘百鍊,並非泰澤的短頌可比。而同時間這些內容豐富的聖歌也同樣地引人更加思考基督的救恩,是另一種的培育。玫瑰經
玫瑰經的優點,不用筆者在這裡說了。只引用庇護九世的一句話:「給我一隊玫瑰經軍隊,我就能戰勝世界」
神聖日課
配合禮儀年曆,可以唱可以唸,用天主聖言祈禱,屬教會禮儀,不用依賴負責人的判斷,人多人少均可做,不用奇怪的佈置,可簡單可隆重……任何一方面都比泰澤祈禱優勝。
小結 #
筆者不認為泰澤祈禱一文不值,起碼在跟其他宗派的基督信徒一起祈禱時是一個可考慮的方式3。但如果是天主教徒的祈禱聚會,筆者不明白現在近乎是泰澤祈禱壟斷的情形對信友培育有何好處,亦不見得能幫助信友踏進更深的靈修階段。筆者希望讀者能思考一下現時泰澤祈禱的壟斷是否唯一的選擇,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 羅哲本身不是天主教徒,這裡「修士」的稱呼只是反映他日後的生活方式,並不表示他和天主教會的修士相同。
2. 就算是單用十字架都不應用一個沒有苦像的吧!我們的救恩不是來自一個空的十字架,而是十字架上為人捨身的基督!
- 其實日課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