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教宗

靜默的力量——薩拉樞機談禮儀中的靜默
早前有神父給我分享了一個網頁,原來薩拉樞機 (Cardrinal Sarah) ——禮儀及聖事部部長又有新書,名為《靜默的力量——反抗嘈音霸權》。法文原文是 La Force Du Silence ,英文版好像要十一月尾才出版。 著名網上博客 Father Z 及 Sandro Magister 都分別有介紹過這書,也有數段的英文翻譯。筆者覺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 《靜默的力量》是薩拉樞機跟Nicolas Diat 的訪問筆錄,內容似乎包括著教會現況、神聖禮儀等等議題。雖然當中樞機也有提到朝東獻祭的議題,但 筆者今天卻想分享一下薩拉樞機就禮儀中的靜默的想法。 聖十字若望說過:「靜默是天主的第一種語言。」 然而現在不少信友都沒有經驗過被天主充滿的靜。教友在平時所參與的彌撒未能經驗靜默,所以他們不習慣在聖體前的那種令人震撼的靜默。 然而,樞機指出,靜默是神聖神儀的重要部分,甚至應被視為 sine non quo :沒有靜默便沒有禮儀。 以下是薩拉樞機對靜默的看法。我的 重點 和[筆記]。 問: 在我們的拉丁禮儀中,你會給予「靜默」甚麼角色?你在哪裡見到它,而你怎樣調和「靜默」及「參與」? 薩拉樞機:在天主的偉大前,我們啞口無言。 誰膽敢在全能者前說話?聖若望保祿二世在靜默中見到不同形式祈禱的本質,因為 靜默蘊含一個朝拜的幅度,表現著「在不停地揭示自己就是愛的天主前,一個受造物面對面見到祂的無限超性 (infinite transcendence) 謙遜地接受自己的有限。」 拒絕這可信賴的驚訝和朝拜(confident awe and adoration) 的靜默,就是拒絕天主自由地以祂的愛和臨在攫取我們。[拒絕靜默,就是拒絕天主愛的邀請。] 因此,神聖靜默是我們和天主相遇的地方;因為我們以正確的態度來到祂前,就是 戰慄地站在遠處,卻同時有信心地懷有希望。我們神父必須重新學習對天主的敬畏,和我們跟他的關係中的神聖特質。我們必須重新學習在天主的神聖前、和我們鐸職中無可比擬的恩寵前,懷著驚訝地戰慄。[樞機的這種說法,正正和應著瑪竇福音18章,那個遠遠站著不敢望天的稅吏,他戰慄地站在天主前,然而我們知道只要願意走向天主,我們就能接受慈愛。]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 -- 《躬行克己》通諭
今天(10月11日)是聖教宗若望廿三世的瞻禮。他在位時年紀也不輕,已接近77歲。然而在位4年多,他召開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參與了第一會期;在1962年頒布了《羅馬彌撒經書》的修訂,即現行羅馬禮特殊形式所用版本。 聖教宗於 1962年7月1日頒布「躬行克己」通諭 ( Paenitentiam Agere) ,邀請信友以克己補贖來為大公會議祈禱。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4) -- 普世教會及地區教會?
前文提到,正在剛完結的世界主教會議中有提議是讓地區主教團去決定教會對有同性戀傾向、以及離婚後民法再婚者的牧民問題。討論的開端是在會議的初期,在10月12日的 記者會 中,德國一名修院院長 Abbot Schroeder 表示每個地區均有不同文化,所以應由不同地區去處理同性戀傾向及離婚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ACV8ChJoM 「例如,我是德國人,對我來說婚後再婚問題是在德國很普遍並很嚴重,而在其他地方則不是。這是一個範圍可以給空間予新穎的牧民意見,對同性戀的議題也是一樣」。 之後不久, Cardinal Kasper 的建議(即讓離婚後民法再婚的人領聖體) 的一個支持者比利時主教 Bishop Johan Bonny 也 這樣說: 「世界主教會議給予地區主教空間和責任去制訂合適的答案去解決他們被委託照顧的天主子民當中的牧民問題是很重要的。」 然而,地區教會或地域性的主教團雖然在決定牧民方向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它們決不做法改變教理的決定。前聖禮部部長 Cardinal Francis Arinze ,他在位時主理著聖體、告解、婚姻等聖事問題,在接受LifeNewsSite 訪問 中能否領聖體不是地區教會甚至洲際教會能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