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樂水
受傷的靈性反省
下午還抱着大兒子在街上狂奔,晚上一個不小心就發生家居意外,受傷入院。十指痛歸心,不知十趾是否也痛歸心。太太說我很冷靜,但事實是,不冷靜也不能夠怎麼樣。她留在家中照顧孩子,未能陪伴。其實不用照顧孩子,也實在無必要在䌓忙的急症室待診。剛剛才聽到,半夜一時半看完醫生的,是下午七時開始排隊的。「醫生,你的救援何時才來臨?請向我們病人顯示你的面容!」
但原來筆者屬緊急,不久就能見醫生。醫生望了望,說「照張 X光吧!」唔……意料之內。其實入院前都估計情況不太妙,問題是「不太理想」或是「很不理想」。而筆者心裏都知道治療的過程大致也是那幾個選項。身邊有不少好動的同事,受傷也是常發生的事,所以心裏有數,要治療得宜,疼痛都是少不免的。
照好了 X光片,醫生拿着X光片詳細解釋了傷勢,也回答了我的問題。其實筆者一看到那X光片,心裏已暗罵了一聲:「是很不理想的情況。」醫生解釋後,自己心裡已有心理準備面對即將要來臨的痛楚。
過了一會,醫生護士一起過來,再詳細解釋治療方法。有了心理準備,咬緊牙根,抓緊床欄,勉力控制自己不要在痛楚中襲擊醫生護士。
被人魚肉一番之後,抺一抺額頭的冷汗,又是等候的時間。再照一張 X光檢查。再無限的等待。當病情由緊急跌為穩定,等候時間及醫生的關注也隨之急降。其實醫生放在一旁,也代表自己情況應該好轉了,也算是好事。
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聖誕節正確嗎?
在二十世紀中開始,有些學者開始懷疑聖誕的日期是否在12月25日。有好些學者,而接著也有不少神父,都認為耶穌不在12月25日出生,或者有些說12月25日只是羅馬人的無敵太陽神節的日子,而基督徒只是後期才使用了這個節日。
但這些理論都不穩固,也與事實不符。老實說,我們能否完全百份之一百肯定耶穌必然出生在12月25日呢? 筆者覺得,我們的確不能在毫無合理疑點的情況下證明耶穌的出生日期就是在12月25日,但在於探討耶穌在出生的日期時,筆者認為我們能夠有的資料其實都能說服我們,耶穌就是出生在12月25日。
真福保祿六世:魔鬼的尾巴正在瓦解公教世界
[getty src=“141567799” width=“594” height=“393” tld=“com”]
個人短記:家庭玫瑰經
兒子早一段時間已嚷着要唸整串五端玫瑰經。
事緣是兒子的代父早前送給了兒子一條短的玫瑰鏈,只有一端的那一種。兒子對此十分興奮。我想是因為他在祈禱的時候不知道做甚麼好,現在祈禱時,除了口頭唸禱文之餘,他的手終於有所寄托。
那時,晚上家庭祈禱便變為唸一端的玫瑰經。很快兒子便發現爸爸媽媽拿着的玫瑰鏈長得多了!他便發現原來平日唸的玫瑰經是濃縮版!起初兒子只是想拿着這條長的玫瑰鏈唸,但不久,他便不甘於只是用這條玫瑰鏈的一部分:他要唸整串的玫瑰經,他要給聖母整串玫瑰花環。
教會內的罪過
教會本身是聖的,因為她是基督的肢體;但同時她是罪人的教會,絕大部分的信友都在成聖的路途上,還是不斷的犯罪。不但是平信徒會犯罪,修道人和神職都可以犯罪。 事實上,魔鬼更喜歡使修道人跌倒,因為這樣,牠能使更多的人對教會失望,使更多的信友跌倒。
魔鬼是這樣想,但我們呢?我們要相信耶穌的許諾:「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竇福音 16:18) 耶穌沒有許諾所有修道人都不會犯罪,但祂卻許諾魔鬼不能勝過教會。
首先,我們要永遠記着:「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 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馬書 5:8) 既然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已因為愛,而為我們死了。我們必須相信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
好牧者離去的反思
過去的兩三個月,香港教區中不少堂區都有神父職務的 調動。不少教友也因為要和一些相熟分開而感到傷感。的確,天主容許我們要面對各種生命的挑戰,而有時這些挑戰來得十分突然,令我們有點招架不住。我們很多時都對天主的安排感到疑惑,尤其是對教會中的各種事情看不清天主的計劃。
事實上,教宗退位、 樞機過身、主教退休、神父調職,這些事情都令我們會手足無躁,有時令我詢問天主:「為何要由我們當中帶走這樣好的牧者呢?」
Cardinal Caffarra - RIP
昨夜知道了 Cardinal Caffarra 過世了,終年79歲。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In paradísum dedúcant te ángeli: in tuo advéntu suscípiant te mártyres,Et perdúcant te in civitátem sanctam Jerúsalem. Chorus angelórum te suscípiat, et cum Lázaro quondam páupere.
樞機本名 Carlo Caffarra,於 1938年6月1日出生於意大利北部的菲登扎 (Fidenza)。1961年7月2日被祝聖為神父,先成為修院教授,後來被召參與聖座的神學委員會,負責向教宗給予神學意見。
聖若望保祿二世親自選了他作「若望保祿二世婚姻及家庭學院」 (John Paul II Institute for Studies on Marriage & Family) 的創院主席。
災難與天主的愛
獻給澳門及受難中的兄弟姊妹⋯⋯
這幾天,在新聞上看到澳門在颱風後不同程度的破壞,一幅幅的照片越看越令人鼻酸,另一颱風正吹襲港澳兩地,請各位在今天的主日中,記得澳門的兄弟姊妹,以及全球各地受天災人禍之苦的人祈禱。
教宗上電視
教宗良十三世 (Leo XIII) 是第一個被拍攝影片的教宗。良教宗生於1810年3月,1837年除夕成為神父,1843年2月成為主教,1878年2月20日被選為伯多祿的繼任人,成為第256任教宗。
李善修神父《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節錄
早些時間,一名神父給筆者看了一本舊書的幾頁,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書是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初版,由台灣的李善修神父所著的《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本書著作於一九七零年代中葉,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剛過去十年,保祿六世頒布的新禮《羅馬彌撒經書》推行了五年左右。各地都在出版不同的著作,配合開展不久的教會革新。無論是革新的優劣,大家還未看得清楚,然而各人都滿懷熱誠地配合當時革新教會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