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mountainandwater

[主日講道]張心銳神父——天主的慷慨
早一個星期,筆者參與慈幼會張心銳神父的主日彌撒。張神父的講道非常有意思,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天的福音是耶穌的天國比喻,家主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邀請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 天國好像一個家主,清晨出去為自己的葡萄園僱工人。他與工人議定一天一個「德納」,就派他們到葡萄園裡去了。約在第三時辰,又出去,看見另有些人在街上閒立著,就對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凡照公義該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就去了。約在第六和第九時辰,他又出去,也照樣做了。約在第十一時辰,他又出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站在這裏整天閒著?他們對他說: 因為沒有人僱我們。他給他們說:你們也到我的葡萄園裏去吧! 到了晚上, 葡萄園的主人對他的管事人說:你叫他們來,分給他們工資,由最後的開始,直到最先的。那些約在第十一時辰來的人,每人領了一個「德納」。那些最先僱的前來,心想自己必會多領,但他們也只領了一個「德納」。他們一領了,就抱怨家主,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 他答覆其中的一個說:朋友! 我並沒有虧負你,你不是和我議定了一個「德納」嗎?拿你的走吧! 我願意給這最後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難道不許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 或是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這樣,最後的,將成為最先的,最先的將成為最後的。 」(瑪竇福音 20:1-16)
重建聖樂傳統
筆者很早前提過,禮儀中用的音樂應是聖樂,最理想是使用教會建議的聖樂,即《 Graduale Romanum 》中的不同對經。筆者也就這個問題和讀者討論過,現在香港教區所用的頌恩雖然是教區所批准,但始終離《禮儀憲章》及《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的要求很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教會以額我略曲為羅馬禮儀的本有歌曲,所以在禮儀行為中,如果其他歌曲條件相等,則 額我略曲佔優先。《禮儀憲章 n. 116》
李斌生輔理主教被調任澳門教區主教--感想
教廷於1月16日宣布接受了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主教因病請辭,而將香港教區李斌生輔理主教調往澳門教區,並於澳門教區440周年慶典的日子,即2016年1月23日,正式成為澳門教區主教。
有關聖周四洗腳禮的變動
梵蒂岡網站的 Bolletino 在昨天(2016年1月21日)刊登了一份 2014年12月20日教宗方濟各給聖禮部部長 Cardinal Sarah 的 信函,以及相對應的一份 法令。 大概就是,就教宗的要求,聖禮部更改了聖周四洗腳禮的禮文,由 「 Viri selecti (被選的男人) deducuntur a ministris…」更改成「 Qui selecti sunt ex populo Dei (由天主子民中被選的) deducuntur a ministris…」,即是說洗腳禮中,女性可以被選參與洗腳禮。 [getty src=“463002137” width=“445” height=“297”] 以執行上來說,這改動影響不大。反正香港不少堂區已是慣例上會選擇女性參與洗腳禮,只不過是由之前大家這樣做是違反禮儀規定,現在變成禮文批准的行動。
只有看得見的美才值得保留?
現代社會有時很虛偽,當很多人經常提出要捍衛甚麼甚麼尊嚴,要堅持道德,其實只是在維護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筆者最新看到以下一段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LE1-nOlSs 禿鷲對很多人來說不是漂亮的生物,牠們吃動物屍體,又不友善。然而牠們在整個生態平衡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牠們卻被不同的藥物所毒死、被迷信的人所殺害。然而大家都會因為牠們的外貌而選擇不去想牠。也因為這個源故,宣傳保護環境的機構和活動都用熊貓、Q版蝴蝶等等的可愛圖片做標誌及宣傳。雖然熊貓絕種了造成的後果遠遠不如禿鷲、蜜蜂絕種的災難。
由教宗方濟各舉行彌撒到彌撒方向
教宗方濟各在過去的主日(2016年1月10日)在西斯汀教堂 (Sistine Chapel) 舉行嬰兒洗禮及彌撒。由感恩經開始教宗以面朝東方地形式 (ad Orientem) 舉行彌撒。 筆者在近幾天,還聽到有新教友說根據「梵二精神」,神父不會把背脊對著教友開彌撒。這是完全錯誤的。在整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從來沒有說過彌撒祭獻的方向應面向教友舉行。
耶穌聖名--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
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衪起名叫耶穌,這是衪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路加福音 2:21) 早前《樂山樂水》分享了將臨期的 O Antiphon中提到有關耶穌的不同稱呼。而筆者在日前的耶穌聖名瞻禮彌撒中,神父的講道很有深度,筆者想就耶穌的聖名有點分享。 的確,我們非常著重耶穌基督的名字,我們每次在禮儀中聽到「耶穌基督」這名字的時候都會點頭致意。
諸聖殉道嬰孩 -- 香港的嬰兒
那時,黑落德見了自己受了士們的愚弄,就大發忿怒,依照他由賢士們所探得的時期,差人將白冷及其周圍境內所有兩歲及兩歲以下的嬰兒殺死,於是應驗了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話:「在辣瑪聽到了聲音,痛哭哀號不止; 辣黑爾痛哭她的子女,不願受人安慰,因為他們不在了。」(瑪竇福音 2:16-18) 12月28日,教會慶祝「諸聖嬰孩殉道慶日」。當日黑落德王為了自私的原故,害怕生命(耶穌基督)而犧牲眾多嬰孩的生命。今天不斷被殺害的嬰孩在哪裡?你看不到他們,因為他們在未見到陽光的一刻,在吸過第一口氣之前便被殺害。
[圖片故事] 劉偉傑神父 @英國
筆者在假期時隨處上網看看各地的聖誕禮儀,在 New Liturgical Movement 發現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牧羊人的希望
牧人們就彼此說:「我們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報告給我們所發生的事。」他們急忙去了,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在槽中的嬰兒。(路加福音2:15-16) 牧羊人找到了善牧; 卑微的人恭敬自謙自卑的君王; 無權力的人朝拜無力如嬰兒的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