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另一個有關額我略聖詠的往事

·
目錄

上次談到一件關於禮儀的往事,今次又想談談另一件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往事。

往事
#

今次提到的是另一位傳教士神父,亦已不在事發的教區,所以大家不必嘗試尋找當事人。大家可以選擇相信這個故事,否則的話也可以當筆者在「榕樹頭講故」

事情發生在某修會慶祝來華 XX 周年聚會,當時該修會的慶祝也邀請了其他修會及傳教士參與。在那個聚會中,除了最後的聚餐閒談外,當然少不得祈禱會。筆者也在那裏碰到了一位認識的、不屬於這個修會的傳教士神父,於是在祈禱會中我們便站在一起。由於參與祈禱會的人甚麼國籍的人也有,基本上都是用英文舉行,只是其間以拉丁語唱了《天主經》及《天皇后喜樂》(Regina Caeli) 。

唱畢《天皇后喜樂》,這位傳教士神父靜靜地對筆者說:「這些拉丁文歌已經落伍、不合時誼了。再過不久便不會再有用。」筆者心裏不同意這說法,但那個時候也不是爭論的時候,所以只是笑而不語。

今日
#

十多年過去了,情況如何呢?就堂區而言,筆者知道有些堂區不介意有額我略聖詠,甚至有些堂區會在禮儀中使用額我略聖詠。

同時也有些堂區神父一聽到額我略聖詠便會馬上跳出來阻止,表示他們不應使用拉丁文,因為會使人不明白。但有趣的是,通常這些神父似乎不介意在祈禱會中詠唱那些以拉丁文詠唱的泰澤短歌。

然而,教宗良十四世至今,仍然不斷在禮儀使用拉丁文額我略聖詠作祈禱及對答;宗座聖樂學院早前更有製作學習詠唱額我額聖詠的教材影片,當中也有以上提到的聖詠。天主經 / 天皇后喜樂

拉丁文額我略聖詠的存留當然不受筆者、或那位傳教士的說法影響。不過如果要說的話,單純因為我們現在不說拉丁語,所以用拉丁文祈禱就要被禁止嗎?筆者認為在全球化達到高峰的今天,使用不是任何國家的官方語言的拉丁文不是更能突破不同國家的界限、將不同文化的人帶到一起嗎?

如果有人想說,拉丁文是僅僅屬於歐洲文化的話,筆者想分享一下不久前在 Instagram 看到這段短片

片中的尼日利亞的聖詠團也是用拉丁文詠唱 Marco Frisina 的《Anima Christi》 (基督的靈魂),在容許信仰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表達的同時,我們不是也應該協助各地教會能夠有共同的信仰表達嗎?

分類: 聖樂
如果希望不靠社交媒體,直接收到《樂山樂水》電郵通訊,請按此

相關文章

被嘲笑的敬禮
那些和他一起住的神父慢慢地就留意到這位傳教士神父合起手指的這 …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彌撒禮成
學習如何用拉丁文回應教宗的降福 V. Dominus …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天皇后喜樂
和教宗一起唱《天皇后喜樂》傳統拉丁聖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