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媒體/討論區等等都愛標籤「港女」沉迷愛看韓劇,只因愛看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戲。不少網民 (也許大部分還是男性)更喜歡嘲笑「港女」沉迷那些偶像劇中才會發生的「浪漫」情節,被劇中男主角迷得魂不守舍,更抱怨因為女性愛看浪漫愛情戲,才對現實中的另一半要求更高:為什麼你不能像某某劇的男主角那樣XXXX?
的確,也許大部分女生偏向喜歡看感情戲,畢竟大部分女生都愛浪漫。那些帥氣的男主角,為了女主角,或霸道或溫柔,或深情或浪漫,經過重重困難最終排除萬難幸福地相愛。劇中的那些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深情的說話,女生們也許的確會將幻想將自己當成女主角去經歷那些夢幻美好又感動的愛情,也許會羨慕那些動人美麗的愛情。可是,換個角度想,當我們羨慕電視劇裡的愛情時,有人或許會感慨現實中不會有這些夢幻似的情節,有人或許會對另一半的要求更高,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動人的愛情戲裡也包括了男女主角為對方的各種付出和成長。其實電視劇裡和現實中的愛情都一樣,需要雙方的包容、理解、遷就和付出。
為什麼在看劇的時候,我們看到男女主角為了對方做了各種付出和讓步會跟著感動流淚;看到男女主角有誤會時會緊張他們趕快把誤會解釋清楚;在男女主角要放棄時會著急要他們不要放棄……可是在現實生活裡,很多人都會覺得「長痛不如短痛」、「個性不合就離婚吧」、「現在已經是個離婚也不用感到羞恥的年代」、「不值得為這個人繼續付出」……
為什麼在現實中就能如此輕易放棄?在看劇時卻希望男女主角不要放棄?因為看劇會知道男女主角是「命中註定」的一對?那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就肯定想要放棄的那個不是你的「命中註定」呢?
當然, 現實裡當然比電視劇更為艱辛,因為電視劇裡是寫好的劇本,生活卻沒有劇本。 生活不只有巧合好運浪漫誤會和好,更有柴米油鹽瑣事。電視劇中當然會美化一些情節,又簡化一些生活上相處上的困難。可是,在爭吵中,在矛盾出現時,不要第一時間就想「長痛不如短痛」,試著多想想像電視劇裡男女主角那些為對方的付出和犧牲,當我們羨慕那些感人的浪漫的轟烈的愛情時,有沒有看到裡面的犧牲和付出?生活從來不是童話,所以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包容和付出。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比其他人更清楚愛是什麼,愛德是什麼,而更應把這份愛德實踐出來。
很多人在結婚典禮上都愛引用格前十三章那段關於愛德的經文:
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這段經文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可是在歲月累積裡慢慢就被生活中的磨擦一點一滴地耗掉了當初想要包容付出的心情,最後變成「長痛不如短痛」、「不合就分」。
其實美好的愛情不只出現在電視劇裡,新聞中也會有相愛數十年的老夫妻的報導,現實中我們也曾看到老公公老婆婆十指緊扣互相扶持的畫面,我們看到那些報導那些畫面都會感動,因為我們深知這是很不容易很珍貴的事,因為在現在的社會裡分離實在太容易。所以,在羨慕別人美好的愛情的同時,不要覺得那都是遙不可及的童話,也努力讓自己擁有令人羨慕的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