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澳門朝聖好去處 (1)

·
目錄

不知道澳門這個地方,給大家甚麼印象呢?是昔日的漁村,還是今天的賭城?其實,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她曾受葡萄牙殖民統治,因此,當你走進歷史城區,不但會看見充滿歐洲風格的建築,還會感受到濃厚的天主教氣氛。

Macau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一位香港修生打算帶學生來澳朝聖,詢問我有關路線,於是我便瘋狂起來,索性約朋友實際走一次。此外,我認為這些歷史性建築才是澳門最真和最美的一面,而非賭場。所以,藉著本文,希望讓教友們多認識澳門,有時間的話,也不妨來澳門走走。朝聖是很有效的神修喔!

讓我這個澳門人,帶各位到處逛逛,認識一下澳門的真面目吧!


一、聖母雪地殿 (葡萄牙文: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
#

或許各位曾有此想法︰為甚麼聖母顯現的朝聖地,好像都只集中在歐洲?其實,澳門也有一個,就是東望洋燈塔旁的聖母雪地殿教堂。

聖堂建於1622年,當時正值葡萄牙人租借澳門,也是荷蘭人入侵的時期,相傳聖母曾經走出教堂,打開自己的斗蓬,為葡兵擋住敵軍的槍炮攻擊。筆者嘗試找過資料,有關此顯現的記載實在不多,也許只是個傳說,但我深信天主一直都在祝福這個小城。

建築方面,聖堂以白色為主,帶有黃色線條。主堂呈長方形,長16米,闊4.7米,面積雖小,卻保留著十七世紀葡國修院的風貌。聖堂內供有雪地聖母,繪有聖經故事壁畫,且採用中國繪畫技術,是華南地區唯一發現壁畫的聖堂,可謂獨一無二。此外,據一些記載,聖堂牆壁藏有神父駭骨,這也是十七世紀時教會的習慣。

聖母雪地殿教堂位於松山市政公園,需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達,參觀聖堂後,可在山上走走,若天氣不太炎熱,這實在是個親近大自然的好地方。沿路會看見一些殖民時期葡國的軍用隧道,現在擺放著少量相片及軍事用品供遊客遊覽。


二、聖味基墳場 (葡萄牙文:Cemitério São Miguel Arcanjo)
#

聖味基墳場,俗稱舊西洋墳場,設於1854年,位於西墳馬路,是當時澳門城外。中央聖堂建於1875年,名為聖彌額爾小堂,堂內供有總領天使聖彌額爾的聖像。

關於聖味基墳場的小歷史︰

1852年10月,鑑於聖保祿墳場已無地方再容納墓葬,澳門總督基馬良士下令通過募捐方式,在城牆外位於望德堂和塔石之間的一座小山崗上,選址興建聖味基墳場。1854年11月,墳場喪葬收費管理辦法公佈,聖味基墳場開始投入使用,專用於埋葬天主教信徒亡者。墳場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辦法,實行收費制度,形成一種不同於華人的拜祭文化。一般澳門市民將聖味基墳場稱為舊西洋墳場,而位於美副將馬路的望廈墳場則稱為新西洋墳場。每年11月2日的追思節,澳門政府都會在墳場舉行追思彌撒,紀念因公殉職的官員、公務員。另外,每年的3月14日是治安警察局紀念日,局方會在墳場內舉行已故軍事化人員追悼儀式,向已故的軍事化人員致送花圈。(取自澳門街道網)

筆者原本對這裡沒太大興趣,但由於在中學時期,每到煉靈月,老師們都會帶領教友同學到這裡參與彌撒,為亡者祈禱;此外,為我施洗的神父,也葬於此墳場內,試問我怎能沒有感覺呢?墳場亦葬有已故澳門主教、教區司鐸及修會會士,身處這裡,彷彿正在閱讀澳門教會的歷史書。

其實,墳場呈現了一個很美的畫面︰墓碑圍繞著墳場中央的聖堂。正是提醒我們,人一生結束後,都會回到天主的懷抱中。所以,作為基督徒,要盡力擯棄物質享受,追求福音喜樂,積蓄天上財寶,這才是最有意義啊!

這次先介紹兩個地方,下次再給大家送上其他朝聖好去處。願各位教友們在朝聖時獲益良多,主佑!


參考書籍︰《天主聖名之城︰澳門教會歷史之旅1553~2005》

分類: 聖藝 輕鬆一刻

相關文章

圖片故事:五月是聖母月
剛過去的母親節,作子女的總要做點事,就到花墟買了一大堆花兒, …
聖母領報(天使報喜)二
續 前篇 細心的讀者大概亦能察覺到在此畫面的左邊有另一個場 …
聖母領報(天使報喜)一
本星期三 (3月25日)是聖母領報慶日 Feast o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