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婚姻

《樂山樂水》的原則 + 回應林鄭月娥宣稱信仰不影響其政治決定的聲明
背景 # 據 報道: 林鄭月娥今日 [註:2017年2月3日] 接受商台節目《人民大道中》訪問,被問及一旦當選,香港會否啟動婚姻法。林鄭回應指,自己是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會不斷提醒自己,不會用信仰決定政府政策立場。 # 網誌的責任 # 有好些教友說:「我們不必有立場呀!因為在教會內的立場很多,不必再說重覆的東西呀!」本來如果是個人名義的話而沒有立場,倒沒有人能投訴甚麼。 但如果是以「天主教」名義寫作的話,網誌作者或編輯就有道義責任表達天主教會的立場 (或聲明某文章和教會訓導相異),否則的話便很容易使天主教會的訓導模糊了。這對信友或教外人都是缺乏愛德的,一如已故的美國總主教 Fulton Sheen 說: 「在美國少於一百人憎恨羅馬天主教會,但數百萬人在憎恨一個他們 以為 是羅馬天主教會的誤解。」 “Not a hund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te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but millions hate what they mistakenly think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s” 作為教友,我們有責任宣講天主教信仰的真理,一於基督的勸喻:
能力、責任、聖召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早幾年電影《蜘蛛俠》上映後,以上的對白馬上流行起來。 當然能力越大的人,就應背付起更大的責任,就如耶穌「塔冷通」的比喻之中,一個遠行的人按各個僕人的才能,給予不同的數目的「塔冷通」打理。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 按照他們的才能, 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二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瑪竇福音 25:14ff) 然而天主的做法往往超乎人的想象。筆者也算是個很貪睡頗懶散的人,但自從兒子出世後,能夠連續睡8個小時的夜晚寥寥可數,早前兒子病倒進醫院筆者也陪了他好幾天,累得不能筆墨形容。 在閒談間,同事說到做爸爸需要很有能力,筆者反省後卻覺得事實正正相反: 不是因為我們強大有才幹才能負起家庭的責任,反而是因為 家庭的責任給予我們能力。 不是單單能力使人負起責任,而是願意背負起責任這個意向使我們有能力。 而這能力的來源,是聖事。
別人的那些令人稱羨的愛情,我能擁有嗎?
近年,媒體/討論區等等都愛標籤「港女」沉迷愛看韓劇,只因愛看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戲。不少網民 (也許大部分還是男性)更喜歡嘲笑「港女」沉迷那些偶像劇中才會發生的「浪漫」情節,被劇中男主角迷得魂不守舍,更抱怨因為女性愛看浪漫愛情戲,才對現實中的另一半要求更高:為什麼你不能像某某劇的男主角那樣XXXX? 的確,也許大部分女生偏向喜歡看感情戲,畢竟大部分女生都愛浪漫。那些帥氣的男主角,為了女主角,或霸道或溫柔,或深情或浪漫,經過重重困難最終排除萬難幸福地相愛。劇中的那些男主角對女主角說的深情的說話,女生們也許的確會將幻想將自己當成女主角去經歷那些夢幻美好又感動的愛情,也許會羨慕那些動人美麗的愛情。可是,換個角度想,當我們羨慕電視劇裡的愛情時,有人或許會感慨現實中不會有這些夢幻似的情節,有人或許會對另一半的要求更高,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動人的愛情戲裡也包括了男女主角為對方的各種付出和成長。其實電視劇裡和現實中的愛情都一樣,需要雙方的包容、理解、遷就和付出。
內外對話:「睇下我老婆幾月巴…」
外:今天忍唔住,爆左個朋友仔一下…… 內:做乜? 外:佢攞左張相,係佢老婆同兩個仔女,同我話:「睇下我老婆幾肥…」。 內:=.=衰人。
藝人Selina(任家萱)與張承中離婚有感
Selina(任家萱)與張承中二人突然於社交媒體各自宣佈結束5年婚姻,令唔少人士錯愕並感到可惜。看看他們的自白(原文: Selina + 張承中),筆者作為旁觀者,也希望在此分享一點感受吧。本文無意作任何批評或當任何的判斷,只是一點點的感受。說到底筆者也不認識兩位,他們的感情事當然沒有資格談論,再者,他們大概亦非教友(純猜測),也沒有守教會法律的義務。只是看到他們二人對婚姻的感受,不就是社會很多夫婦在婚姻關係緊張時的心聲嗎?
內外對話:等著你回來「接力」?
內:你放心吧! 有我在照顧孩子。 外:我完成後會盡快趕回來。 內:慢慢來。最緊要注意路面安全吖,不用急。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4) -- 普世教會及地區教會?
前文提到,正在剛完結的世界主教會議中有提議是讓地區主教團去決定教會對有同性戀傾向、以及離婚後民法再婚者的牧民問題。討論的開端是在會議的初期,在10月12日的 記者會 中,德國一名修院院長 Abbot Schroeder 表示每個地區均有不同文化,所以應由不同地區去處理同性戀傾向及離婚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ACV8ChJoM 「例如,我是德國人,對我來說婚後再婚問題是在德國很普遍並很嚴重,而在其他地方則不是。這是一個範圍可以給空間予新穎的牧民意見,對同性戀的議題也是一樣」。 之後不久, Cardinal Kasper 的建議(即讓離婚後民法再婚的人領聖體) 的一個支持者比利時主教 Bishop Johan Bonny 也 這樣說: 「世界主教會議給予地區主教空間和責任去制訂合適的答案去解決他們被委託照顧的天主子民當中的牧民問題是很重要的。」 然而,地區教會或地域性的主教團雖然在決定牧民方向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它們決不做法改變教理的決定。前聖禮部部長 Cardinal Francis Arinze ,他在位時主理著聖體、告解、婚姻等聖事問題,在接受LifeNewsSite 訪問 中能否領聖體不是地區教會甚至洲際教會能夠決定的。
戀愛=起點?婚姻=終點? (又一發人深省的夫妻對話 ?)
明天在香港是重陽節假期,又來與大家分享一個筆者與外子的改編真實對白(八個多月前了),希望大家輕鬆之餘也有點生活的反省。 筆:霍金 (Stephen Hawking) 學術係唔係好勁架? 外:是的。他的理論是關於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和宇宙物理學(cosmic physics)。是廿一世紀物理學界的其中一個重要學者。 筆:那些理論對我來說太難啦。(馬上企圖終斷此學術話題,以防外子嘗試對我解釋其理論!) (奸笑!) 外:那為何突然提起他? 筆:剛剛看了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那電影的宣傳預告片,就是拍得太唯美吧,很想去看喔! 外:我全無興趣呢。不論在戀愛、家庭或婚姻角度來看,霍金是一個衰人,不折不扣的自私精。 筆:係咩??!!! 套戲 D 取景很美麗,也很唯美吧。看來是一個就是排除很多很多困難而在一起超浪漫的故事呢。 外:咁不如你google(搜尋)下現實是什麼的一回事吧。。。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 (3.5) - 前信理部長 Cardinal Arinze 談家庭及世界主教會議
雖然在 上文文末 答應了讀者分享有關世界主教會議中,有與會者提議將離婚後再婚者領聖體的規定放到地區教會處理。但筆者看到這一篇前聖禮部長尼日利亞樞機 Cardinal Francis Arinze 的一篇訪問,便打算先跟讀者分享一下。 [getty src=“163131149?et=Omlw3kT2T5x4R9Tk0nuWvg&viewMoreLink=on&sig=u6PgRbDzVlb_OGT-yzw9_WRXZ24Y_4W7smXomQmhf4g=” width=“315” height=“445”] Cardinal Arinze 現時已80歲,過了可選教宗的年齡,否則的話他會是筆者其中一個心水人選。雖然他現時在教廷沒有公職,但這不代表這位既有聖德又有智慧 (而且很風趣!) 的樞機會就此停下來。最近他也有份寫作《 Christ’s New Homeland - Africa: Contribution to the Synod on the Family by African Pastors》。非洲的教會受著貧窮、內戰、伊斯蘭教等等不同的威脅,卻比歐洲的教會更為忠貞、發展得更蓬勃。 最近,Cardinal Arinze 接受了 Crux 雜誌的邀請,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附近做了一次 訪問。有興趣請到原網站看看。筆者的 重點 及[意見]。 Crux :非洲人希望在這主教會議看到甚麼? 樞機:我想他們希望見到主教會議清楚地說出, 婚姻來自天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天主創造了一個亞當,一個厄娃。當基督來時,祂降福了婚姻的結合。祂去了在加納的婚宴,並行了祂第一個被記錄的神蹟——將水變酒,這表示了祂贊同(婚姻)!婚姻來自天主,不是來自人類,所以人不能重新創造或重新定義婚姻。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 (2) -- Cardinal Erdo 的致辭
承接 上文,第十四屆世界主教會議已開幕了大半周,今次的主題是「家庭在教會及在當代世界的聖召及使命」 ( Lineamenta: “The vocation and the mission of the family in the Church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 這幾天有好的消息也有壞的消息,筆者認為這正正反映著很多信友在會議前的擔憂是正確的,但我們仍有理由抱著希望,在祈禱中等待好的結果。 筆者這篇文章提到會議的協調人(?) (Relator General) 匈牙利樞機 Cardinal Erdo 在10月5日的致辭。 Cardinal Erdo 的致辭相當發人深省,他一開端就引述馬爾谷福音6:34「耶穌一下船,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樞機提到: 我們,同樣地,應該在我們的工作中跟隨著:「看見,動了憐憫的心,教訓」我們稱它們是 牧者的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