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母親的微笑,是「贏在起跑線」的關鍵?!
在網上看到一個韓國電視節目,其中有一個環節,讓媽媽和孩子被中間的「視覺懸崖」分隔著,天各一方,看看孩子面對著開心笑的媽媽,和木無表情的黑面媽媽的反應。孩子在那個情況可以無視眼前的障礙,克服恐懼,勇往直前呢?
子女行為失態又關我事?
上篇 談及母親如何未能欣賞小孩的心意,更不自覺地傷害孩子。很多時成人不能明瞭孩子的心思。不知道是大人太高深,還是孩子太單純?有時孩子就是單純的盡力希望為家庭作點貢獻,也會落得被罵被責怪的下場。在感情上,屢戰屢敗的還會屢敗屢戰嗎?事實是,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和安全感的人們,愈是會斤斤計較,和對別人的「眉頭眼額」所微微表現出來的情緒,異常地敏感。孩子的思念如果往往沒人關顧理解,他亦自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不安的情緒。 這些情感上的傷害必定會在生命中留下傷痕,日積愈累成為一些難以痊癒的內傷。這有可能會在其品行方面反映出來: 如無理地發脾氣、自殘、哭、尖叫、坐立不安、身體無故的痛楚、尿床、肚瀉和暈眩等,不單影響到其自身與照顧者當下的生活,日積月累也大大牽動其性格發展,學習態度,社交能力,愛情觀等各方面,大大影響未來的生活。
愛消費:慶祝‧炫耀‧紀念日
預祝白色情人節快樂!(說穿了,又是商家哄大家花錢心思的日子吧!)=P 希望您的錢包還未淌血吧。
一個月前的情人節,不論在主流傳媒, 社交網站,街道上,商舖中,也得使人清楚那天是這個歌頌愛情大日子。按主流報章雜誌所轉述團購公司Groupon於全球17個國家就情人節消費行為的網上調查(筆者還未能找到原文,所以還是半信半疑。網絡的假新聞太多了):香港的消費金額冠絕全球,平均花費約HK$1,430港元(184美金)來「慶祝」。網上也不乏男士的訴苦文章,聖誕節、新年、西方情人節、元宵、白色情人節,生日(新曆+舊曆)、相識周年,拍拖周年,結婚周年,就是一個個打劫、頭痛表示愛意的日子。
煮婦唔易做 (二)
[caption id="" align=“aligncenter” width=“579”] 筆者的簡單煮意:快熟蕃茄意粉+韓式牛仔骨
承 上篇,現代女性,特別是在職母親,要在家務、相夫、教子、儀容和工作等取得平衡,似乎真的要變身女超人。如出現像筆者與外子的對話狀況,有的可能以後罷煮:因不想當「黃面婆」,也是應外子「招待客人」的要求,以「外賣」等代替;但通常過了不久就會「有人」埋怨沒有「住家飯」或讚賞某某的內子能「入得廚房、出得廳堂」。亦總有女生會繼續默默耕耘,希望能快手完成就好了:工作量不減,也覺得這是婦女應有的角色和「犧牲」。其實最簡單就是請外子一起幫忙吧 ! (機本上沒有可能吧, 但他同樣要招呼客人喔)。要怎麼辦?!
煮婦唔易做 (一)
快農曆新年了,又是忙著宴客或招呼朋友的季節。回想兩年前,新婚新居,當然有一大班朋友輪候探訪。自己的朋友,外子的朋友,共同的親友。。。
給那些認為方濟各教宗將「解放女性」、「支持女性神職」的人……
很多人認為方濟各教宗將推翻這個古老、男權至上、只講規條、教義主義的教會,而建立一個解放女性、支持女性神職、所有的人和動物一樣可以上天堂的教會………
I’m sorry. 但你錯了。
其實這些類似的事久不久也有發生,而最近在 美國 又有一個女人嘗試接受﹝假的﹞祝聖禮而成為﹝假的﹞神父/司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