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15
人啊,你要記住,你原是灰土,你仍要歸於灰土
祝各位讀者有一個祝滿恩寵的封齋期!
上圖所繪的雖然是十六世紀中的歐洲,但其實和現在的香港也不是非常相似嗎?在畫右方的教會叫我們悔改祈禱,但畫左方的人還在瘋狂地吃喝玩樂,畫下方還有個大胖子醉到坐上了啤酒 …
閒時到墳場學吓嘢
筆者昨日買了一本名叫《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思考的藝術)的書,由一名瑞士作家 Rolf Dobelli 執筆的一部有關社會心理學的書。
書中共 99 篇短文,都是 …
唱彌撒和在彌撒唱歌
筆者過去的一星期,家中三代同病,忙於照料,故現在才發文一篇。
筆者曾參加過不同的歌詠團,包括堂區的歌詠團,特別彌撒的 ad-hoc 歌詠團。根據筆者個人經驗, 很多歌詠團成員,甚至神職都彌撒中的音樂有 …
培育二:分享≠培育
久違的一篇文章,希望各位讀者見諒。上回 《培育一》 簡單說過教友需要接受培育的原因,全基於我們對天主的愛,而這愛也不是容易實行的,因此我們需要透過培育,去認識我們的天主。
今次Prudence想說說培 …
基督的苦難安慰我
之前提到,我們的信仰 不是心靈雞湯,因為我們信仰的安慰不是在於消除人生的一切痛苦:世間的痛苦只有在基督第二次來臨時才會完全被除去;我們的安慰在於一個會和我們一起受苦的天主。
由陳德雄短文看婚姻法典問題
剛剛在 Facebook 看到陳德雄神父寫了這篇短文,筆者雖不是法典專家,但也請容許筆者插嘴討論。
很多教友都不知道,教會有自己的法律。這法律是為了管理全球拉丁教會天主教徒 (東方禮教會有自己的法律, …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之諮詢問卷
公教報Facebook:
心靈寄託?
很多時我們都聽到很多教外人說,信教能讓人心靈有所寄託,其實也有不少教友有這個想法,覺得信教後能讓自己遇到困難時有點寄託。筆者不評論其他宗教,但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的大公信仰:
大公信仰不是一種心靈寄託。 …
堂區團體?
筆者小時候在一個成長中的堂區長大,由起初堂區只有數百人,一個主日兩台彌撒,到後來每主日超過兩千人,一個主日連提前彌撒共有六台彌撒。筆者很感謝家人,因為他們在堂區也頗為活躍,讓我也能夠在堂區認識到很多 …
守齋煮意:香草三文魚長通粉
剛剛的主日傳統禮儀年曆是七旬主日,又差不多是時間準備復活節了。(那麼快?!)是的,2015年也剛過了一個月了,看看二月份的日曆,二月份除了星期五,有很多有關傳統上守齋的提示:有我們熟識的大小齋@聖灰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