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計劃非常奇妙,為不同性格的人準備了不同的信仰道路。筆者認識不少朋友,對信仰的認識及堅持來自知性的追求及對真理的服從。對他們來說,一切的真善美都來自天主,自己「喜好」僅屬其次,重要的是真理的要求。一如聖詠作者說
「上主,我說:我的福分,就是遵守你的教訓。」——聖詠119:57
筆者認識的一位朋友可說是另一種信仰經驗。這位朋友於一所跨國企業當高層。一如大家所想,他在工作上既能呼風喚兩,平日和人相處不免帶點自傲。但是一提到信仰,他卻變成了另一個人似的。
朋友不是個擅長讀書的人,卻很重人與人的關係。他說他今天仍是天主教徒,全是因為香港教區的譚坤神父。朋友在小時候跟譚坤神父當輔祭,結婚後譚神父亦在信仰上鼓勵他。朋友因為譚坤神父而不敢不去主日彌撒,同時亦很自豪地說自己按譚神父的訓導沒有任何人工避孕,喜樂地接受天主賜予的小孩。幾億元的生意在他的指揮下完成,在信仰路途上竟然像小孩子一樣緊隨著一個離世的慈父。
筆者對朋友的信仰之路感到萬分驚訝。就像在登山的過程中,發現有其他登山者經由一條自己從沒有在意的山路會合一樣。有的朋友翻閱了各個宗派的信仰書本最終抵達了公教信仰,這位朋友就是靠著對一位慈父的依賴走到了同一的信仰。如果筆者和這位朋友的經歷對調了,可能我們的信仰都會失落了。然而天主按祂的神妙的安排,我們都有幸仍在信仰的路上。
筆者從沒有和譚坤神父有過交集,但單憑朋友的這些經驗,相信譚坤神父確確實實地活出了司鐸的使命,甚至在離開現世之後,譚神父生前的指引仍使朋友走在信仰之路上。這信仰不是單純感覺的信仰,而是生活的規律、生命的指引、倫理的基礎。
十二月八日聖母無染原罪是譚坤神父的死忌。他在2015年離世,筆者相信9年後的今天仍有很多信友受譚坤神父的善表所影響。其實不只譚坤神父,而是每一個善牧的善功不會因死亡而結束。「你按照默基瑟德的品位,為做司祭」,筆者心中也有不少神父主教,沒有被封聖,但個人心中相信他們很大機會已在天堂。﹝但我仍為他們的靈魂祈禱﹞如果他們在現世已經能夠帶不少的信友走向天堂,難道他們在天主面前做的不是更多嗎?
請繼續為在世及以亡的司鐸祈禱,也請為自己信仰路途上遇到的種種感謝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