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humane-vitae

2018年——《人類生命》通諭 50周年
不少人對《樂山樂水》的角度是,很禮儀為本的。這也是真確的。但重望初衷,筆者一開始除了希望跟各地信友分享有關神聖禮儀之外,其實另一個筆者很想談的就是家庭及婚姻,而對此不能分割的就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真福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通諭。
色情文化的傷害——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啟示
筆者剛剛開始閱讀 卡羅爾.華廸卡主教 (Bishop Karol Wojtyla)1 所著的《愛與責任》( Love and Responsibility)。這本書可以說是為將來華廸卡主教成為教宗後,連續一百多篇的星期三講道 (Wednesday Audience) 講論「身體神學」( Theology of the Body)2 的思想基礎。
香港教區成立70周年
今天是2016年4月11日,70年前的今天,香港教區正式成立。 香港開教175年,1841年4月22日正式脫離澳門教區而成為監牧區,再在1946年4月11日成為香港教區。當年香港屬澳門教區,今天香港卻給澳門教區一個主教。香港教區能走到今天,確實有賴天主一直看顧。正如聖詠作者對上主的讚嘆: 若不是上主興工建屋,建築的人是徒然勞苦;若不是上主在護守城堡,守城的人人白白儆醒護守。你們極早起床盡屬徒然,每夜坐至深更圖謀打算,為了求食經過多少辛酸;唯獨天主賜所愛者安眠。(聖詠127:1-2) 如果各位讀者有去過跑馬地的聖彌額爾墳場,走到幾個傳教修會的墓看看,都可以發現香港開教之初來的傳教士都十分短命,很多都是四十歲前就過世,有些在二十多歲時便死了。對那些歐洲的傳教士來說,他們一決定踏上旅途往這遠處的亞洲小島出發,他們便是半隻腳踏進了棺材,永遠都不會再回到家鄉。 當時的傳教士要越洋而來,來到一個氣候濕熱又水土不服的地方,服務民眾卻連語言都成問題。催逼他們來的,就是一顆救靈的心。這些傳教士知道聖教會的道理還沒有在中國廣傳,他們不願這麼多的中國人的靈魂失落,便來了這裡。這些傳教士實在地執行了耶穌升天前的命令:「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 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徒大事錄 1:8) 願天主豐厚地賞賜這些傳教士,沒有他們視死如歸的決心,沒有今天的香港教區。
陳繼容博士電台短講 (12)
來到陳繼容博士整個聖事系列短講的最後一集,陳博士這一集由婚配聖事延伸到夫婦之間的愛。 一如以往,請到原文處收聽及閱讀整篇短講: 第二十二集:夫妻之間的愛情 各位聽眾: 今晚是這個有關天主教會的聖事最後一次的講解,我們繼續深入看天主的上智計劃中的夫妻之間的愛情。 這種愛情包括身體和本能的需求、感覺和情感的力量、心靈和意志的渴望。這種愛情要求夫妻二人要有一個 決定性的彼此交付[筆者在 上文 也有提到了婚配中的盟約],從此既 不可以拆散,又要 忠貞不渝;同時 保持對生育開放的態度。這種愛情是所有夫妻的自然愛情的正常特質,而基督徒的婚姻,更加以一種新的意義淨化、加強這些特質,最後提昇這些特質,使這些特質成為天主教會對夫婦的婚姻特有的價值觀的表達。 …… [留意:]最後要講的,是對 生育的開放態度,當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之後,天主對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創1:28)。 所以,真正的夫妻之愛,以及出自夫妻之愛的整個家庭生活制度, 其目標就是使夫妻們,在不輕視婚姻其他宗旨的條件下,願意和造物主及救主的愛合作,生育兒女,因為天主正是透過夫婦的合作,使祂自己的家庭日益擴展。 由於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所以 夫婦對生育的開放態度不但只限於生育子女,他們也有責任在道德、精神和超性生活培養他們的子女。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對今日的社會來說,這是個非常迫切的需要。
家庭在教會及當代世界的聖召和使命」諮詢問卷綜合報告出爐
在《公教報》的 面書 頁及教區 網站,昨天刊登了「家庭在教會及當代世界的聖召和使命」諮詢問卷綜合報告主要內容,這份問卷當時由李斌生主教帶領團隊分析及撰寫報告。 快速地看了一次,筆者想分享若干想法:
Blessed Paul VI and Humane Vitae - 真福保祿六世及《人類生命》
老實說,真福保祿六世不算是我最喜愛的一位教宗,但無論如何,他的教導對現在的教會仍是非常有用。在他剛被 宣福 的日子,我想說的是他其中一份通諭:《 人類生命》。 《人類生命》可能是二十世紀天主教會最具爭議的一份通諭,然而香港的教友卻普遍不認識這份通諭,甚至不知道這份通諭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