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prudencecheung

聖召與聖召彌撒
早前有不少朋友廣傳對上一期公教報的一篇投稿,是一位名叫 「海星」 的讀者所分享的文章,很有共鳴,令筆者也想作出(遲來的)評價。
如果這個世界有天主…
早兩星期前,印度七旬修女遭輪姦,轟動全球,令人十分痛心。過了一段時間,彷彿全球的人已經漸漸忘記,但這篇遲來的文章,希望能在四旬期最後幾日分享Prudence的想法,並好好反省與默想。
培育二:分享≠培育
久違的一篇文章,希望各位讀者見諒。上回 《培育一》 簡單說過教友需要接受培育的原因,全基於我們對天主的愛,而這愛也不是容易實行的,因此我們需要透過培育,去認識我們的天主。 今次Prudence想說說培育的形式;先作一個澄清,Prudence在此只是發表個人意見,亦並非針對某些人,純粹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訴說自己的經歷與感受。 培育的形式有很多種,而在香港亦有不同的團體,並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育,祈禱會、分享聚會、電影欣賞會…… 每次參加這些聚會,都會有不同的得著,但同時有一種畫面卻令Prudence感到不安 - 信仰分享。
培育一:為何要接受信仰培育?
在Prudence發表愚見之前,請容許筆者先作一個簡單的省察,Prudence亦誠邀大家一起反省以下幾點: 在我們的生命中,信仰的位置是什麼? 天主在我們的心中佔了多少? 我們愛天主聖三、愛教會、愛我們的信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