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居我人間

Nativity (Rembrandt, 1654)

自香港保衞戰以來,香港人的生活越來越難。2020年對所有人而言尤其困難,連復活期及聖誔的公開彌撒也取消了。仿佛,信仰消失了。

然而,在二千多年前的白冷,「道成肉身,居我人間」的奧跡也是幾乎沒有人知道。一如若望的福音所言:「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若望福音 1:9-11)

創物主這不為人知的降生,卻永遠地改變了這世界。祂以苦難及死亡救贖了世界。祂沒有許諾痛苦消失,卻將痛苦給予意義。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痛苦,結合主的救贖工程。我們未必能理解這說話,但我們卻能夠對此懷有望德。

1941年的12月25日,香港輸了保衞戰。經歷了3年8個月的苦難,香港像火鳥鳳凰般浴火重生。基督的出生沒有標記痛苦的終結,反而是祂痛苦的開端。我們不知道我們何時能夠克服現時的困境。但我們懷著對嬰孩耶穌的望德,我們將能夠分享祂帶來的福份。

祝各位有一個有福的聖誕佳節!

11月11日。和平紀念日

1918年11月11日11時,停戰協議生效,終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事。(大戰要在次年才正式結束)

二戰期間,不少香港人亦參軍,保衞香港及東亞各處的自由,當中不少人喪生。

這一天,讓我們紀念歷史中為保衞我們家園而犧牲的人。有很多保衞者,連名字都被歷史忘記了,但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的付出。

我們在胸前掛著的虞美人花,正正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為這地犧牲的勇者,他們的勇武正是為換取我們的自由。他們倒下之時,甚至不知道他們會否成功。我們能忘記他們嗎?

也有不少人犧牲了很多,勉強撿回性命,之後卻背負著傷痛。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這些無名的英雄,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願我們不要忘記他們。 Lest we forget.
願上主垂顧這些勇毅的靈魂。

[讀者來函]公教會內的國際戰線

編註:這是一名網友的分享,原文的連結在這裡

梵中關係的發展,中國教會的現況,港澳教區的未來,教內領導層及平信徒之關的關係及互動,這一一都值得我們思考。


InternationalLine

一個沒有信仰的大國,外人看來百姓物質生活富足。繼承人貝氏可能擔心它將成為世界的榜樣,以致不惜一切與中共政權交往。這個看法來自一位在南美服務多年的印尼籍神父。事實上,不少非華裔神長認為中共在文明上仍有進步的可能,而支持貝氏此舉。這裡説明中共很早就開始國際戰線,而且宣傳成效顯著。外國人普遍感覺大陸人修養參差,卻非常富裕,將會發財立品。這一點深深吸引各國傳教人員。

為何中共要與聖座交往;聖座又何故要如此委婉。教會內外揣測兩極,無需一一重覆。梵京曾表示它明白大陸的情況,亦獲貝氏高調加持。最近,新法令港人惶恐不安,甚至隨時淪為難民。然而,貝氏一直關心受壓迫人士,特別是難民,卻臨時抽起對港人的公開問侯,令人失望。本地教會方面,領導當局即使面對兄弟姊妹的爭議,亦要保持與共方的關係。讓人懷疑是梵京本身未能掌握局勢,還是已經被共方脅迫。

主耶穌要求我們在愛德中實踐真理,教導我們規勸兄弟。再者,本地署理首牧帶領在港教會成為在陸教會與普世教會的橋樑。既然如此,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本著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的宗旨,讓梵京及其他地方的兄弟姊妹們知道我們對中共和大陸的所見所聞。當中一定不乏真實的正面評價,也有被懷疑的負面信息。之後,掌陀當局如何詮釋和使用這些消息,這自然是他們和天主的帳。我們有份建立祂的神國就好,誰知今天的努力為將來無用,保持望徳吧!

香港人,加油!香港教友,努力!

遊子‧博
7.21 一週年紀念

回復「不」正常?

自2019年12月開始,疫症由中国武漢漫延全球。經濟停頓,學校關門,各學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防疫方向,不少地方的公開彌撒也取消了。很多人都希望回復正常。但是,我們有一個可以回去的「正常」嗎?

早兩前看到美國一名神父 Father John Hollowell 這樣寫道:

人們說:我只想回復正常。

我不想!

我希望多過22%的天主教徒能每周去彌撒。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定期辦告解。

我希望更多人能珍惜他們的公教信仰。

我相信這才是我們要前往的方向

Father Hollowell 點出了一樣很重要的事情:疫症前的生活,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我們是因為習慣了這個不理想的生活才會覺得這是「正常」。但這不是理想的生活!在這時間,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回到正常生活」,而是要思考要「創造一個怎樣的後疫症時代」!

繼續閱讀

公義的制度及個人的道德

這文章構思了很久,寫了一些,卻又因社會事情而影響心情打斷。加上小病數次,更加拖延了進度。不知這還算不算是適時的文章,反正筆者對這個社會也沒有甚麼靈丹妙藥。不過筆者也邀請各位信友,以政治以外的另一個角度反思一下,是甚麼讓我們的社會走到今時今日的這一個地步。

在開始之前,筆者先邀請各位特別懇求聖母和平之后的代禱,協助我們走向和平。

ReginaPacis

和平之后,為我等祈!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很依賴制度的社會。當我們發現社會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很傾向既有的制度尋求解決方法;如果現在制度有所不足,我們則希望能設立新的制度去補足。

的確,好的制度能夠減少因個人判斷偏差而導致不同人的待遇不公;更好說,好的制度有助處理事情的人能夠有一套準則協助決定。

筆者絕對認同一個好的制度是一個公義的社會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如果我們以為我們能單靠制度就能建立公義的社會,這看法未免有所缺失。事實上,執行制度的也是人。無論我們在本地或外地新聞,也會看到一些人的行為符合法律,也按著制度的規則行事,但我們都看到當中的不公義。筆者認為一個公義社會的真正基礎,不只在於一個良好制度,而更在於一個良好制度所依賴的每人的良心及道德觀。

一如依撒意亞先知說:「正義的功效是和平,公平的碩果是永恆的寧靜和安全。(32:17)」我們希望得到和平,先要恢復各人心中以及社會的正義。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在失望中持守信德

剛剛的周日是香港的特首選舉日。讀者 Didymus 來函分享他在這次選舉的反省。 Didymus 提到我們作為基督徒,應以基督徒的目光看待社會中的事務。

同時,繼續歡迎各位讀者也來函分享,以示大公教會之多元。大家可將文章投寄到 mountainandwater2014@gmail.com,詳細內容可按這裡參閱。


本屆香港特首選舉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若果依據傳媒進行的民意調查,愁者應佔多數,筆者亦不例外。然而,在失望的同時,究竟我們作為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選舉結果?

HKCE-election-2017

BBC 

上次執筆的時候,原來已是一年多以前。重新執筆,事緣筆者的一位朋友在社交平台上載了一段她與來自內地朋友的對話。這位朋友嘲笑說:「既然妳沒有票,為什麼仍然這樣關心選舉?妳根本沒有選擇權。」是的,我們沒有選票;是的,我們沒有話事權。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關心選舉?彷彿,在這次選舉的過程裡,很多人顯得漠不關心,表示選舉結果與他們無關。小圈子選舉的確違反民主社會的期望;然而,就是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使這個小圈子更小圈子。從何時開始,我們連關心社會的職責也自願放棄?

有人可能會反駁:「既改變不了事實,何不將精力放在其他事上?反正在投票前已經知道結果。」事實上,我們作很多事情,都看似是徒勞無功的;但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失去應有的信德。我們必須牢記,「天主自會照料」、「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明知事情沒有轉變的餘地,依然選擇相信我們所求的會到來,正正就是基督徒的信德。世人或許會說,這些是盲目的迷信,甚至嘲笑我們「愚蠢」、「天真」;但我們清楚知道,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所求的必定會得到。

這就像上星期五,數以千計市民齊集在愛丁堡廣場,為一位大家都知道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打氣。即使改變不了現實,但仍然堅持要做。當然,有部份市民相信選委們會「暗票轉軚」,筆者也有一刻幻想該名候選人反敗為勝的景象。然而,隨著電視台的「目測點票」數字高速上升,懸念亦隨之升到高空;失望及低落的情緒剎那間湧現,相信不少讀者也有如此的體驗。有網民說:「香港無望」、「香港末日」等等,又是另一缺乏信德的例證。

一個人生病了,我們會想盡辦法為他治療。即使只有半點生機,醫生們依然努力不懈進行搶救。我們的城市亦然:只要一天我們仍有言論自由,只要一天我們仍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我們定必要持守不懈,堅守夢想。我們從前經常聽說:「我們上街,未必可以改變現狀;但若我們不上街,就一定改變不了當權者。」大家還記得嗎?

投票日的福音剛好是與信德有關(若望福音 9:1-41)。耶穌治癒了那個生來瞎眼的人,但法利塞人卻偏不信這人生來瞎眼,不斷審問他。這人向法利塞人連番解說後,他們依然不信,更將他趕走。耶穌問他說:「你信人子麼?」他答說:「主,我信。」我們相信,耶穌每天都在我們中間,引領我們走每一天的路,亦同時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察覺到他的臨在。只要我們堅守原則,作一些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天主定必俯聽我們的祈求。或許少少的挫敗令我們失去動力,但休息過後應重新起程,向目標繼續進發。

福音中,耶穌向門徒說:「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作為基督徒,我們繼承了基督的使命,在他不在世上的時候,不計較付出、成為地鹽世光。在未來的五年,讓我們一同將這個城市的命運獻到主的台前,讓祂為我們實現祂所預備的;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家園祈禱,一起團結向前。

「起來行走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上智之座,為我等祈!

The-Virgin-and-Child-w-st-dominic-and-thomoas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s. Dominic and Thomas Aquinas (Fra Angelico, 1430)

耶穌聖名——應受尊崇的名字

梅瑟對天主說:「當我到以色列子民那裏,向他們說:你們祖先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時,他們必要問我:他叫什麼名字﹖我要回答他們什麼呢﹖」

天主向梅瑟說:「我是自有者。」又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那「自有者」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天主又對梅瑟說:「你要這樣對以色列子民說:上主,你們祖先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這是我的名字,直到永遠;這是我的稱號,直到萬世。」(出谷紀 3:13-15)

梅瑟問有關天主的問題就是:天主的名字是甚麼?梅瑟問的原因就是,天主的名字啟示著天主的本質。然而天主的答案很奇怪,思高譯本譯作「我是自有者」,已經夠奇怪;但原文本身更難明白,大概的意思是:「我是『我是』」。這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名字,甚至可以說天主回答說:我沒有一個「名字」

天主沒有一個「名字」,因為祂的全能全知超越任何一個文字所表達的名字所包含的意義。天主是一切的因,沒有誰可以給祂起名。不久後,天主又說:

繼續閱讀

守齋煮意:超簡易鴛鴦伴豆腐

鴛鴦伴豆腐

鴛鴦伴豆腐

上星期一口氣出了一組守齋宴客菜單建議,今個星期開始將慢慢介紹詳細的製作方法。其實步驟非常簡單,沒有入廚經驗的也可以做到。有時候當你知道有些菜餚製作方法如此簡易,真的不願上菜館,要等待座位之餘也不便宜喔!如像筆者家有小孩,在家吃也較方便,小孩吃後可自行玩耍,成人們可閒閒的談天說地。當然飯後碗筷是總需要有人清洗的,但也大約是二十分鐘內的工作吧。

這道菜可熱葷也可作餐前小吃,製作簡單,宴客也不失禮,非常適合在職煮人,或湊小朋友的忙碌煮人。快動手試試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