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守齋隨筆

今天是難得肚子總感到餓的一天,參加了彌撒和領聖灰,又是認真準備復活節,和耶穌逾越,去除舊我,更新自己的時候。

幾時你們禁食,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樣,面帶愁容;因為他們苦喪著臉,是為叫人看出他們禁食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獲得到了他們的賞報。至於你,當你禁食時,要用油抹你的頭,洗你的臉,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但叫你那在暗中之父看見;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瑪 6:16-18)

很喜歡這段福音。的確,年少時真的很喜歡告訴非教友,自己當天怎樣怎樣要守大小齋。縱然有人說這是福傳的機會,認真想想自己,是希望炫耀自己的付出,還是真心希望別人知道耶穌如何愛我們,願意以自己啲性命把我們高價地贖回來?! 嘿嘿! 真是慚愧。。。。。。

我們如何生活正好是信仰的最佳佐證。現在也盡量提醒自己低調仍是真正學習謙遜的開始。要時刻慎言。四旬期正好是一個提醒。人總有改過的機會,就由這一刻,繼續為生命奮鬥吧!

教宗的決策和自身的信仰

RNS-Pope-Francis-back-waving

近日關於教宗的外交決策引起廣泛討論,甚至不是信徒的一般人市都「加上兩嘴」評論分析一番,因為有關中國大陸所以一眾報紙媒體甚至 KOL 都相當敏感,討論度更高。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說教宗做了個錯的決定,有人說一切都是天主的旨意,有人因為這個決定而對教宗甚至整個教會心灰意冷,亦有人毫無保留地支持教宗認為所有決定都有其意義。

關於教宗的決定是否「有錯」還是天主自有安排,信眾能否認為神父主教甚至教宗「有錯」,還是盲目地相信所有神父都「不會錯」就是所謂「信德」,筆者並不打算在本文深究。筆者打算說的是,看到近日一些教友,或者熱門時事評論員,甚至一些非教友都紛紛說教宗的決定是「將天主教變成惡魔、末路、助紂為虐。。。。」「這個教的信徒從此蒙羞」的一些個人感想。

繼續閱讀

小朋友望彌撒 – 筆者自述

筆者寫過的小朋友望彌撒系列 (例如這個這個),最常看見的讀者評論都是「作者肯定未有小朋友,所以才…..」大致都是覺得筆者自己還沒有生育小朋友,所以不會明白父母的艱辛,才輕易地做評論去指點父母該如何如何教育小孩。其實看見這類評論筆者是納悶的,為什麼都覺得筆者必須要有小朋友才有資格給予意見不然就是不夠中肯? 因為這類評論實在太多,而讀者會因為筆者的「身份」而先入為主覺得筆者的意見不聽也罷,所以今天筆者要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媽媽是怎樣帶我去望彌撒的。

children-in-church

小朋友參與禮儀

繼續閱讀

小朋友望彌撒 – 遠離那些魔鬼叔叔阿姨

筆者最近在聖堂旁觀了一件事件,讓筆者發現父母要教導孩子學會望彌撒真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因為要面對的挑戰實在太多了。

pope-francis-and-mini-pope

可能連教宗也會對小孩子毫無辦法

事源筆者附近前排坐著一對夫婦,手抱著一個約一兩歲的小朋友。小朋友固然天真可愛,筆者有時也會忍不住在彌撒中分心多看小朋友幾眼 (笑)。那對夫婦其實已經很努力地在帶小孩,小朋友沒有玩玩具也沒有哭鬧,整個彌撒中都非常乖巧安靜,可是在彌撒後期在隔兩排後方有一個叔叔,竟然手拿著一個手套玩偶在逗小朋友玩,小朋友當然非常開心地目不轉睛地看著,甚至試圖想去往玩具的方向移動,而父母則要用非常大的力氣才能抱穩小孩而不讓他扭動想脫離控制


筆者其實長年都在同一聖堂長大,所以那叔叔也算是從小知道的,可能就是因為算是從小認識的長輩,所以他們逗小朋友玩父母也不好意思說些什麼,也不能拒絕。畢竟長輩都只是疼愛小朋友喜歡小朋友才想要逗他們玩。而且環觀現在的風氣,大人逗嬰兒/小朋友實在是很常見的事了,就算沒有筆者看到「自備道具」的,普通也會對小朋友擠眉弄眼,聊天的。也許大人覺得只是很小的事情,就是看小朋友可愛和他們玩一下的「小事」而已。

繼續閱讀

拜年的啟發——禮儀的創新

農曆新年剛過,相信不少讀者都要拜年。其實拜年期間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大家互相祝賀幾句,閒話家常,吃吃過年食物,打打麻雀等等。有些家庭拜年時十分熱鬧,有些則無甚氣氛。如果問到為甚麼有些家庭拜年時氣氛冷冷清清,是因為家庭成員各人的關係都不密切,自然地各個成員都只是為了滿足祖父母的願望來吃飯,吃完就趕著離去。沒有人會認為沒有過年氣氛便要改變拜年活動:要改善的是各個家庭成員的關係。

改善了家人的關係,拜年時自然有氣氛;家人關係不好,你家裡有個私人影院也沒人來,來了也不是為拜年。

其實禮儀不也是一樣?我們為求增加信友歸屬感,經常問:我們的彌撒或禮儀要有甚麼變化才能吸引人?筆者認為這是問錯了問題。改善了信友跟基督的關係,彌撒不必改變也自然令人舉心向上;信友跟基督沒有關係,彌撒怎樣變也不會吸引信友。

liturgy-outfocused

當我們不斷問「要怎樣改變禮儀」,禮儀的真諦已模糊了。

繼續閱讀

所有人的彌撒

本來也不太想談這個題目,但因為近期又有類似的宣傳,又忍不住要寫一篇短文。

筆者說的是那些「嬰兒彌撒」、「青年彌撒」、「小朋友彌撒」。

其實筆者不太明白「青年彌撒」或「小朋友彌撒」的意義是甚麼。甚麼意思呢?事情是這樣的,筆者小時候聽神父解釋為何所謂的 Private Mass 不好,是因為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的,神父不應該單獨自己開 1

對的,每一台彌撒都是為所有人,那麼「小朋友彌撒」呢?「小朋友彌撒」適合老年人去嗎?「青年彌撒」又適合小朋友去嗎?

教宗本篤十六世給兒童送聖體,和給成人送聖體沒有甚麼分別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彌撒中給兒童送聖體,和給成人送聖體沒有甚麼分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