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星期五守大小齋

A11593.jpg

Gerrit Dou (Dutch, 1613 – 1675 ), The Hermit, 1670, oil on panel, Timken Collection

「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竇福音 17:21

請各位響應香港教區主教楊主教的呼籲,9月的星期五守大小齋。

香港教區主教公署

一、宣告九月將為祈禱及懺悔月,為神職人員性騷擾兒童醜聞贖罪

數天前,教宗方濟各表示,對於美國一大陪審團的報告中披露駭人聽聞的賓夕法尼亞州神職人員性騷擾兒童案例,感到羞愧與心痛惡絕,並呼籲所有聖職人員為曾犯罪的弟兄祈禱和贖罪。教宗亦邀請所有信徒共同懇切祈禱,哀求慈悲的天父,恩賜所有人,祂的恩寵與慈愛;更要祈求聖神,啟廸及強化那些雖處於極大困苦和折磨中,仍竭力奉行天主旨意的一群。

為回應教宗的呼籲,楊鳴章主教經諮詢教區主教公署後,公佈九月為祈禱及懺悔月。楊主教鼓勵信友於九月份的星期五守大小齋,並參加由堂區舉辦的朝拜聖體及頌唸贖罪經文,為受害者及犯罪人士祈禱。

主,求你依著你的仁慈,時時刻刻潔淨與護佑你的教會

Dominica XV Post Pentecosten
五旬節後第十五主日

Oratio: Ecclésiam tuam, Dómine, miserátio continuáta mundet et múniat: et quia sine te non potest salva consístere; tuo semper múnere gubernétur.
禱文:主,求你依著你的仁慈,時時刻刻潔淨與護佑你的教會;因為沒有你,她便不能保持安全;望你常施恩祐,使她得到你的照管。

剛剛過去主日的彌撒經文非常配合當今教會遇到的問題。筆者拿起禮書,馬上便被首兩個字吸引著: Ecclesiam tuam 「祢的教會」。筆者想到,天主的教會為何會被負賣主的神職所佔據著呢?但這禱文同時提醒著我們,天主的教會要靠著上主不斷的仁慈——miseratio continuata ——才能得到潔淨。是天主沒有仁慈嗎?不是,而是我們抗絕了天主的仁慈,是我們沒有善用天主的恩寵。

JesusSleepingStorm

因為沒有了天主,我們便不能持續地得到安全,健康、救恩 (salvus);而教會則需要天主不斷的掌舵——gubnero ——才行。教會的醜聞,正正是我們沒有讓天主掌舵。我們憤怒的,不單單是一些兇殘的神職向青少年,甚至修生埋手;更令人憤怒的是教會高層受著所謂的 gay mafia / lavander mafia 所滲透,而互相包庇那些犯事的神職。外文稱他們為 Judas priests ——猶達斯神父、背主神父。

我們能否將教會的掌舵人,由這些背主神職當中奪回而歸還給天主?


這天的書信取自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書 5:25 – 6:1-10 :

繼續閱讀

「地獄的存在」與「克己和補贖」

為主真復活,阿肋路亞!

每一年,我們重重覆覆過着相同的節日,有甚麼意思呢?當然,並不是放假,而是要我們常常謹記,基督的救贖工程,也就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今天的福音,正是再次提醒我們要記起天主的救贖工程:天主派遣子到世界上來,為叫世界藉着他而獲救。而彌撒讀經亦十分有意思,顯示出宗徒們的信德。

Temptation

耶穌三退魔誘 (Maesta Altarpiece by Duccio, 1308-11, 局部)

的確,耶穌基督就是光明,並將我們由黑暗中救出。有位神父在講道中,道出我們人類很多時愛黑暗過於光明,他說:「人生活中有兩種拉力,一種是向下的拉力,一種是向上的拉力。而祈禱、克己、補贖,就是去控制向下的那股拉力、提升向上的拉力。」

這一句很有趣,故在此分享,並談談「克己、補贖」這題目。現在很多教友都沒有把這美麗的祈禱,好好實踐出來;筆者認為這實在乃一大可惜。 繼續閱讀

聖灰星期三——「你憐憫眾生,因為你是無所不能的」

「你憐憫眾生,因為你是無所不能的,你假裝看不見人罪,是為叫罪人悔改。的確,你愛一切所有,不恨你所造的;如果你憎恨什麼,你必不會造它。如果你不願意,甚麼東西能夠存在?如果你不吩咐,甚麼東西能夠保全?愛護眾靈的主宰! 只有你愛惜萬物,因為都是你的。」智慧篇 11: 24-27

PaulVI-receivingash

1966年聖灰禮儀中,保祿六世由 Archpriest Paul Cardinal Marella 手中領聖灰。

四旬期是我們為準備復活節的日子。我們在這四十天,按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能力,效法耶穌守齋四十天,我們克己、守齋、補贖、協助窮人。我們平日都應該有做這些事情,但四旬期更提醒我們要更加熱切地克己守齋。

聖伯爾納鐸 (St. Bernard of Clairvaux) 寫道:「impassibilis est Deus, sed non incompassibilis」 ——大概就是「God cannot suffer, but can suffer with. 天主本身不能受苦,但能夠一起受苦」。正正是這原因,「厄瑪奴爾」——天主與我們同在——就是天主親自和我們一起受苦。天主和我們一起受苦,是因為愛。我們相信,祂既願與人一起受苦,就是祂願意我們都能走到祂前,和祂在一起。

耶穌的整個傳教生涯,以四十天嚴齋開始,直到十字架上,祂以聖詠22/21 進入了人性最痛苦之處:「我的天主, 我的天主,你為什麼捨棄了我?」聖子是天主聖三的一位,祂永遠與聖父、聖神同在,即使在十字架上,聖三都保持共融。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是以人類最高大司祭的身份向天主呼喊:對人來說,還有甚麼比和天主分離更為痛苦?

聖子本身不能受苦,但祂也卻降身成人,與人受苦。我們每一個個別的人,也不能受盡所有的苦難,但我們能藉著在教會內克己守嚴齋做補贖幫助窮人,稍微參加基督的身體——教會與世人共同受苦的功勞。

jean-leon-gerome-christian-martyrs-last-prayer-full

跟受苦受迫害的教會在一起

今年,我們尤其能夠將這四旬期的一切克己補贖,獻給中國教會。中國教會的苦難看似永不完結。我們可能失望,但不能絕望。一如保祿宗徒所說:

但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為彰顯那卓著的力量是屬於天主,並非出於我們。我們在各方面受了磨難,卻沒有被困住;絕了路,卻沒有絕望;被迫害,卻沒有被棄捨;被打倒,卻沒有喪亡;身上時常帶著耶穌的死狀,為使耶穌的生活也彰顯在我們身上。(格林多後書 4:7-10)

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到中國教會受苦,或親自幫助及安慰忠貞的教友神職。但我們每個人都能為他們獻祈禱、做補贖。

因著愛德 應常為煉靈獻上祈禱與補贖

踏入11月煉靈月,教會邀請我們特別為煉獄的靈魂祈禱,而今天更是「追思亡者節」,提醒我們不會因為死亡而斬斷他們與我們在世之人的連繫;相反地,我們因著愛德而為他們獻上祈禱與補贖、獲得大赦,讓他們得以更快進入天國。

耶穌基督為我們每一個人在天國預留了一席,但首要的是我們所有的罪都需要得到淨化。即使多小的罪,靈魂也不能進入天主的居所、享受永生。因受到原祖父母遺留的原罪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留下了原罪的疤痕、帶有罪的傾向,甚至不停地重覆犯罪。筆者從釋經《心靈語主》閱到一點,覺得能帶到今天的祈禱與默想當中,希望與各位讀者分享:

繼續閱讀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 — 《躬行克己》通諭

今天(10月11日)是聖教宗若望廿三世的瞻禮。他在位時年紀也不輕,已接近77歲。然而在位4年多,他召開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參與了第一會期;在1962年頒布了《羅馬彌撒經書》的修訂,即現行羅馬禮特殊形式所用版本。

johnxxiii-mass-1

聖教宗若望廿三世開彌撒

聖教宗於 1962年7月1日頒布「躬行克己」通諭 (Paenitentiam Agere) ,邀請信友以克己補贖來為大公會議祈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