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復活節過了差不多兩個星期,新教友也開展了他們作為教友的新生命。

基督徒不是善會的會員,也不是周日飲茶會的成員。基督徒是基督的肢體。這是一個身份的轉換,傳統教理用「神印」概念來解釋,說我們的靈魂已蓋上天主的印記,解釋領洗使我們整個人完全地轉化。

領洗成為基督徒不是簽約,而可以隨時完約。這是一生的事宜。我們不能「試試」當個基督徒,不,我們必須要立定決心當一個基督徒。所以, Star Wars 中, Master Yoda 跟 Luke Skywalker 的這段對白,也頗適合形容成為基督徒的。

Yoda: You must unlearn what you have learnt.
Luke: All right, I will give it a try.
Yoda: No! Try not!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能力、責任、聖召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早幾年電影《蜘蛛俠》上映後,以上的對白馬上流行起來。

當然能力越大的人,就應背付起更大的責任,就如耶穌「塔冷通」的比喻之中,一個遠行的人按各個僕人的才能,給予不同的數目的「塔冷通」打理。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 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二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瑪竇福音 25:14ff)

parable_of_talents

塔冷通的比喻


然而天主的做法往往超乎人的想象。筆者也算是個很貪睡頗懶散的人,但自從兒子出世後,能夠連續睡8個小時的夜晚寥寥可數,早前兒子病倒進醫院筆者也陪了他好幾天,累得不能筆墨形容。

在閒談間,同事說到做爸爸需要很有能力,筆者反省後卻覺得事實正正相反:

不是因為我們強大有才幹才能負起家庭的責任,反而是因為家庭的責任給予我們能力

不是單單能力使人負起責任,而是願意背負起責任這個意向使我們有能力。而這能力的來源,是聖事。

繼續閱讀

母親節講道隨筆

昨天是母親節,希望大家也有和母親相處,也謹願各位母親能在聖母的幫助下,以母親的身份成聖。

昨天講道時,神父提到教會也是我們的母親:地上的母親給予了我們本性的生命,我們領洗的堂區則給予了我們超性的生命。我們也應該在這節日紀念一下我們各人的母堂,在那裡我們接受領洗,在基督內重生。

羅馬聖母雪地大殿的領洗池

羅馬聖母雪地大殿的領洗池

大家也不妨找天回到自己領洗的母堂紀念領洗重生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