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介紹: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 / 聖吉拉‧瑪奇拉)母親和孕婦的主保

wp-1480410870199.jpg

友人給筆者的祝福: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的三級聖髑*。"II Santo dei Felivi Parti" –    “The Saint of Happy Deliveries" – 成功生產的主保聖人

好久也沒見筆者的文章吧。嘿嘿,但〈超簡易焗多春魚〉的食譜點擊率還是很高呢。是的,筆者這陣子真的忙得團團轉,身體家庭健康工作學業靈修也快失衡了。在將臨期收到友人的祝福,就好好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St Gerard Majella.cdr

聖人簡介: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 / 聖吉拉‧瑪奇拉) (1726 – 1755)
瞻禮: 10月16日
主保:母親和孕婦 “II Santo dei Felivi Parti" –  成功生產的主保聖人
宣福: 1893年1月29日, Pope Leo XIII (教宗良13世)
宣聖: 1904年12月11日, Pope Saint Pius X (教宗聖庇護10世)
簡介:ST GERARD 生於意大利南部的慕羅,曾因身體虛弱2次被拒Capuchin monastery ,最後成為贖主會士( Congregation of the Most Holy Redeemer )。他一生獻身事主,奉行主意,按神貧,貞潔,服從三願生活。據說因其聖德很高,故尚在修士的階段,已被委任為幾個婦女修道團體的神師。他在世時已經多次行奇蹟,其中最著名的是透過他的代禱,保護生產中的婦女和胎兒。在他去世前不久,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女孩。ST GERARD留下了他的手帕,女孩欲還給他,他婉拒並告訴她:「可能有一天妳會需要此物。」在他過世後幾年,這個女孩結婚生子,在生產時出現意外,正在危難之時,她以ST GERARD的那手帕祈求,她的痛苦立即減輕了,繼而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在那時代是非常罕見及幸運的。

母親的禱文 (暫無通行的中文版本,以下為筆者翻譯)
啊,可敬的聖哲拉,我們在天主前的有力的代禱者和奇能者,我呼求您,尋求您的援助。 您在世上奉行主旨,請幫助我履行天主的聖意。懇求生命之主,一切父母職之源,賜我豐碩的後代,使我在今世按上主的旨意養育兒女,並期待祂光榮地再來,阿孟。

祈禱咭原文:
Prayer for Motherhood
O good St. Gerard, powerful Intercessor before God and Wonderworker of our day, I call upon thee and seek thy aid. Thou who on earth didst always fulfil God’s designs, help me to do the Holy Will of God. Beseech the Master of Life, from Whom all paternity proceedeth, to render me fruitful in offspring, that I may raise up children to God in this life and heirs to the Kingdom of His Glory in the world to come. Amen.

諸聖相通功
從前總不明白,為何要有聖人聖女等聖髑吖,敬禮等等,每每有人提及總有點「迷信」或「滿天神佛」的婦孺師奶迷信感覺。「不是只相信耶穌,心中愛天主就足夠嗎?」、「 我們只向天主祈禱就可以嗎?其他的也是很多餘的吧?」……要是你有這樣的想法,大概你忽略了我們每星期主日彌撒在信經中的「諸聖相通功」。我們愛天主,相信耶穌為我等罪人死而復活,希望在世上按基督的榜樣生活,那麼聖人就是我們的模範,讓我們可以參考學習。正如這陣子一些家長很關心如何為子女報讀心儀學校時,也會向一些成功報讀的家長偷師吧。有關聖人的代禱,也正表示是整個教會在基督內的共融。我們相信聖人已在天國能直觀天主的榮福,那請他們為我們轉求也很合理吧。正如我們也要為淨煉中的亡者代禱,使他們能早日享見天主的慈顏一樣。

「教會是「諸聖的相通」:這措辭首先是指「神聖事物」,尤其是聖體聖事,「藉這聖事,信友們的合一得以表達和實現,他們在基督內結成一體」。

「諸聖的相通」也指「諸聖」在基督內的共融,祂「為一切人而死」,以致每人在基督內及為基督而作的或忍受的一切,為眾人都有效益。

「我們相信所有基督信徒們的共融,即那些在此世作旅客的,那些在淨煉中的亡者,以及那些在天堂上享真福的,共同形成的獨一教會。我們相信在這共融中,充滿慈悲和仁愛的天主及諸聖不斷地聆聽我們的祈禱」。 」

(天主教教理960 – 962條)

網上有關聖人ST GERARD MAJELLA 的簡介:

 

*何為聖髑?
聖髑可分為三等。一等:真福或聖人身體的一部分 (這常被放置於聖堂聖壇下作敬禮)。二等:真福或聖人生前的用品。三等:觸及到一等聖髑的物品。

如希望得到St. Gerard 聖髑或在代禱請求,可聯絡:
Golgotha Monastery Island
Papa Stronsay
Orkney, KW17 2AR
Scotland, UK
http://papastronsay.blogspot.com

諸聖節快樂! 常舉目向天 向諸聖學習成聖之道

祝各位讀者諸聖節快樂!今天教會慶祝諸聖節,教會的慶日從來不是為慶祝而慶祝,而是對我們旅途中的教會、在世每一名信友的提點,提點我們要成聖自己、聖化他人,同時給予我們希望、告訴我們成聖的工作,是有可能的,從而讓我們能與天主在一起,獲得永恆的福樂。

所以,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他為那擺在他面前的歡樂,輕視了凌辱,忍受了十字架,而今坐在天主寶座的右邊。(希12:1-2)

另外幾位作者在製圖時討論選用哪段經文後,筆者對這句反復讀了幾次,實在有得著。我們被召領洗進教、作為基督徒,並不只是愛人如己、真正的活出基督,是要成聖自己、聖化他人。聖化自己的首要「步驟」,就是勿讓自己在罪惡中打滾,就如上述經文中提及「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特別是持守貞潔這一道,就如聖保祿的規勸,「天主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聖,要你們戒絕邪淫,要你們每一個人明暸,應以聖潔和敬意持守自己的肉體,不要放縱……」(得前4:3-5)

成聖並非不可能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聖,即使是最小的一名弟兄、即使是社會上最卑微的人,都能夠進入天國、列入聖人行列,正如作家Oscar Wilde的明言:「每個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但首要的條件是我們肯認罪、悔改、作保贖。在過程中可能困難重重,但此時我們應舉目向天,同時想起天上諸聖,因為他們就是最好的例子。讓我們今天特別請天上諸聖代禱,教我們時常舉目向天、從他們身上學習成聖之道。

召叫聖瑪竇——一條聖召之路

747px-The_Calling_of_Saint_Matthew-Caravaggo_(1599-1600).jpg

The calling of St. Matthew (by Caravaggio)

耶穌從那裏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衪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衪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須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 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竇福音 9:9-13

今天是聖史瑪竇的慶日。筆者相信各位讀者都記得他是一位稅吏,就是在耶穌年代為羅馬人工作,被視為賣國賊的人。然而耶穌召叫他的事蹟卻非常吸引人。

繼續閱讀

堅離地聖人 —— 聖若瑟.谷白

昨天九月十九日是主日,但本身其實是聖若瑟.谷白 (St. Joseph of Cupertino) 的紀念日。聖若瑟.谷白是名符其實的「堅離地」聖人,因為他在世的時候,經常在神魂超拔的時候會浮在空中。[「堅離地」乃香港新潮用語,意思是「真正離開地面」,或「不貼近現實」的意思,而讀音也近似地名「堅尼地城」]

san_giuseppe_da_copertino_si_eleva_in_volo_alla_vista_della_basilica_di_loreto

聖若瑟.谷白

繼續閱讀

內外對話:一家之主竟然是聖若瑟?!

image_preview
內:嘿嘿嘿,很久以前聽過一個有關聖家的笑話。
外:說來聽聽吧。
內:你覺唔覺得「聖家」好畸型,是一個怪怪的家庭? 繼續閱讀

基督徒的生與死

筆者有朋友是屬主業團 (Opus Dei)1 的平信徒,他在年多前參與了他的一位朋友的宣福禮,就是真福歐華路主教 (Blessed Alvaro del Portillo)。

BlessedAlvaro

真福 歐華路主教

筆者不是主業團成員,也對這位真福認識不多,但筆者看到以下片段卻另外一些的想法。

筆者想指出片中的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信友走到真福聖髑前的那種喜樂。如果讀者們出席過葬禮,都會感受到那種壓人的悲傷;即是過了多年,各人到了掃墓的時候即使不再愁眉苦臉也不至於「喜樂滿盈」。但在以上片中,出席的信眾在恭移聖髑的時候都出於喜樂地拍掌、甚至要觸摸及親吻聖髑。這是我們對死人的反應嗎?

繼續閱讀

聖路易及澤莉馬丁(Louis and Zélie Martin)-被冊封為聖人的夫婦

2011年真福路易及澤莉.馬丁的聖髑在樂山樂水成員家中敬禮

一星期多前,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冊封4位新聖人,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的雙親路易.馬丁(Louis Martin) (1823-1894) 和澤莉.馬丁(Zélie Guerin) (1831-1877) ,以及維琴佐.格羅西(Vicenzo Grossi)神父和無玷始胎聖母的瑪利亞(Mari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修女。相關的中文報導可參考梵蒂岡電台

路易及澤莉.馬丁夫婦(Louis & Zélie Martin)相識以前都曾希望進入隱修院,但天主的旨意引領他們成為各自成為鐘錶匠和蕾絲工藝師。他們婚後生了9名子女,但只有5名平安長大,當中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 繼續閱讀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瞻禮反省

今天7月22日是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St. Mary Magdalene)的瞻禮。首先祝願以聖女為主保聖人的各位、以及團體、修會瞻日快樂!

今天羅馬禮的普通形式及特殊形式採用了不同的福音選段,讓我們能有機會以不同的角度看這位聖女。我相信這也是本篤教宗所說的 Mutual enrichment 。

The Weeping Magdalene, Unidentified artist

The Weeping Magdalene, Unidentified artist

羅馬禮特殊形式中,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是屬於「懺悔者」的聖人,福音選段是路加福音7:36-50:

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衪便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衪背後,靠近衪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衪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衪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人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得正對。 」衪遂轉身向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 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妳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 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妳,平安回去吧!」

首先一提的是,雖然在路加福音中沒有提到聖女的名字,但在若望福音11:2便回應了這女人就是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瑪利亞就是那曾用香液傅抹過主,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過他腳的婦人,患病的拉匝祿是他的兄弟。

繼續閱讀

我讓主保聖人吃醋了!

你喜歡自己的聖名嗎?你認識自己的主保聖人嗎?你和他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而我,則曾經讓他吃醋。

Andreas

圖片:MaryClaire Becan & PeachiePie Designs @ http://www.peachiepie.com/

筆者自幼領洗加入教會,父母為我取聖名為「安德肋」(Andrew)。我有意識以來,只知道Andrew是我的英文名,也知道這位聖人是耶穌親自揀選的宗徒之一,但對他的生平實在認識不多,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對此名字產生厭倦,真想把它更換掉呢!

繼續閱讀

可以只愛主不愛人嗎?

 

image

1月11日主日,傳統禮儀年曆為聖家節,新禮為主受洗節。讀畢彌撒讀經二的章節,勾起不少的思緒。天主是美善,也愛我們,但我們可以只愛主而不愛人嗎? 你和我也曾因不同的人而受傷害,家人、親戚、好朋友、舊情人、同事、同學、老師、點頭之交、陌生人……他們不止不完美,有的更是非常討厭,可以不理他們嗎?

親愛的諸位:凡信耶穌為默西亞的,是由天主所生的;凡愛生他之父的,也必愛那由他所生的。幾時我們愛天主,又遵行他的誡命,那就知道我們也愛天主的子女。原來愛天主,就是遵行他的誡命,而他的誡命並不沉重,因為凡由天主所生的,必得勝世界;得勝世界的武器,就是我們的信德。誰得勝世界呢?不是那信耶穌為天主子的人嗎?(若一 5:1-5)

曾經,我是這樣想的:愛天主,很簡單吧,就是每天祈禱念經就可以,因我知道天主必定很愛我,就如一個小孩永遠在母親的懷中一樣,什麼也不用做。但一句「愛主愛」,真令我非常失落。如果愛天主要愛天主的子女,這樣真的很困難。當知道人並不完美,也不可愛,就算很取考地只愛「教友」,光看到其中有一些偽善的,心裡已覺討厭,教我如何面對他們或與他們相處?(已惶論「愛」,可參考我們樂山樂水的簡介)。

「愛」是今天最常用,也最被濫用的一個字,我們給了它許多南轅轍的意義。﹝《天主是愛》‧2﹞

可知道,我們的天主教信仰,說的並不是近幾十年被個人主義影響所流行的新時代/新紀元運動(New Age)  中的個人「禪修」:如何「認識自己」、「發揮潛能」,或單單使人「感覺良好」、很「舒服」和「平安」…… (請自行把去SPA的感覺填上)。正如早前有關於泰澤祈禱的文章所述,我們信仰目的不只是使人感到「舒服自在」,而是要帶領人「走向天主」,不是令人 “Feel good “就可以。我們在地上的普世教會,是一個團體,團體內任何兄弟姐妹跌倒,也會影響著整個團體。大概你會覺得這個信仰彷彿「令人不安」,是的,這「不安」正好讓我們以愛的行動去回應天主對我們的愛。

「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祂的人」(羅 8:28)。聖人們的見証不斷地証實了此項真理:

聖女加大利納•西恩那給「那些面對不幸的事而反感和抗拒的人」說:「一切都來自愛,一切都為使人得救而安排,天主所作的無非是為這個目的」。
聖多瑪斯•摩爾在殉道前安慰他的女兒說:「除非天主願意,甚麼事情也不會發生。我深信無論發生甚麼事,不管它外表看來是多麼的壞,實際上常是對我們最好的」。
朱利安•諾里奇也說:「我靠天主的恩寵學會要堅決地保守信德,……我應根據和熱切相信吾主在此刻所展示的 —— 一切都會轉好」。 (天主教教理 313)

天主時常照顧著我們,也給我們不同的恩寵、聖事、還有很多的榜樣(耶穌基督是一個「無敵」的榜樣,還有其他聖人聖女)去幫助我們好好生活,學習愛主愛人。多閱讀聖人的故事,你也不難發現他們也和我們一樣,常常遇到「不可愛」的近人。「愛」從來都是很奇妙,可使人受傷、堅強、喜樂……你願意接受這挑戰來回應天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