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禱文分享及疫症聖人介紹

早前,有朋友在一本舊的祈禱書找到以下三篇禱文,筆者覺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遇流疫求止誦

吾主、仁慈天主。萬災皆我自招。干犯主命,違主生我養我聖意。致受諸疢。今者時疫橫流,均我極惡大罪所宜,非至仁全能,疇為止之。我今求主,憐視我等,使安居樂生,和氣調暢,人無夭札,乃得受主所賜平善,欣謝主恩,敬奉主命。亞孟。
*疢:音「親」

遇流疫求聖母誦

天主寶星,乳養吾主,除免原祖所遺罪疫者。求爾嚴禁災星交鋒糜爛下民。
吁!至慈海星,速救我等於疫害。主母俯聽我等。以爾聖子孝敬無違爾求。我乃童貞聖母轉達之人,耶穌求爾拯救。
啟:天主聖母為我等祈。
應:以致我等,幸承基利斯督所許之鴻錫。
請眾同禱:仁愛慈悲寬容者天主,昔爾憐民憂患,特諭天神停擊。今為鐘愛寶星,賴其哺養,克除我罪之毒。慨施聖寵扶佑。俾得脫免諸疫,及諸猝死。庶幾災害流行,得保無恙。為爾子耶穌基利斯督榮福之王,永生永王於無窮世。亞孟。

遇流疫求聖羅格誦 (St. Roch)

請眾同禱:天主,因天神牌示真福羅格,呼其聖名,無染諸疫。懇祈爾,俾凡我等,虔敬聖羅格者,賴其功德轉達,脫免神形死疫。為吾主基利斯督。亞孟。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常年期第二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二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今天的福音我們讀到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讓我們默想一下聖母向耶穌所說的話,「他們沒有酒了」。從聖母的這一句語,我們可以反省到祈禱的兩個要素。

von_carolsfeld_-_the_wedding_feast_at_cana_cropped

The Wedding Feast of Cana (局部) (by von Carolsfeld)

聖母的這句話無疑是向耶穌的祈禱。聖母看出酒席主人的困難,便向耶穌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自己祈禱,然而從聖母的榜樣,我們看見應為他人祈禱。我們對天主的愛,應在關心他人時體現。若果我們不關心他人,也不為他人的需要祈禱,我們怎能被認出是基督的門徒?(若望福音 13:35)

繼續閱讀

離我們不遠的死亡

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主教最近因病逝世,看到有些信友都表示生命的確無常、「很化學」(很容易壞/失去)。

的確,生活在廿一世紀初的我們,死亡好像離我們很遠。尤其是住在如香港、澳門這些城巿,我們都似乎擁有不錯的醫療、人生安全還算得到保障。我們平常會生病,但我們不常想到我們會病死;我們時不時也看到馬路上有意外,然而我們未必想到有人可能因此而喪生。

©Photo. R.M.N. / R.-G. Ojéda

但是,死亡其實從沒有離開過我們。記得中學畢業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再次集合全班同學的,就是因為其中一名同學的死亡。當時還分別不久的我們都似乎不太懂得怎樣面對,我們好像第一次意識到,等待我們的不一定是光明的前途,死亡其實也就在我們身邊。

人漸大,也聽到身邊的人患病逝世,也有朋友的小孩一出生便過世。即使是何等先進的科技,我們也要記得死亡是我們每人要面對的事。

繼續閱讀

主,求你依著你的仁慈,時時刻刻潔淨與護佑你的教會

Dominica XV Post Pentecosten
五旬節後第十五主日

Oratio: Ecclésiam tuam, Dómine, miserátio continuáta mundet et múniat: et quia sine te non potest salva consístere; tuo semper múnere gubernétur.
禱文:主,求你依著你的仁慈,時時刻刻潔淨與護佑你的教會;因為沒有你,她便不能保持安全;望你常施恩祐,使她得到你的照管。

剛剛過去主日的彌撒經文非常配合當今教會遇到的問題。筆者拿起禮書,馬上便被首兩個字吸引著: Ecclesiam tuam 「祢的教會」。筆者想到,天主的教會為何會被負賣主的神職所佔據著呢?但這禱文同時提醒著我們,天主的教會要靠著上主不斷的仁慈——miseratio continuata ——才能得到潔淨。是天主沒有仁慈嗎?不是,而是我們抗絕了天主的仁慈,是我們沒有善用天主的恩寵。

JesusSleepingStorm

因為沒有了天主,我們便不能持續地得到安全,健康、救恩 (salvus);而教會則需要天主不斷的掌舵——gubnero ——才行。教會的醜聞,正正是我們沒有讓天主掌舵。我們憤怒的,不單單是一些兇殘的神職向青少年,甚至修生埋手;更令人憤怒的是教會高層受著所謂的 gay mafia / lavander mafia 所滲透,而互相包庇那些犯事的神職。外文稱他們為 Judas priests ——猶達斯神父、背主神父。

我們能否將教會的掌舵人,由這些背主神職當中奪回而歸還給天主?


這天的書信取自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書 5:25 – 6:1-10 :

繼續閱讀

[文章分享] 陷於火海中的教會

早前看到了美國的一名神父 Father Bill Peckman 的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義。得到了神父的批准後,特意翻譯,想大家好好想想,在教會現在的危機中,我們每個人有甚麼可以做。

雖然神父指的是天主教會,但近日的新聞中我們知道,出現問題的教會不單是美國的教會,而是整個教會都受著互相包庇的同性戀 (並且有著同性性行為) 的神職所毒害。

ny_church_transfiguration_in_ruins.jpg

美國紐約 顯聖容堂

原文為: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is country is on fire and has been for decades


這國家的天主教會陷於火海之中,而且已有數十年之久。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人們開始衝出門外,讓告解亭荒廢結蜘蛛網,空蕩蕩的彌撒,曾經活躍的堂區只剩下外殼。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修院、修會會院、隱修院、初學院變得冷清。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堂區、修院、隱修院、及其他天主教機構開始關門。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天主教教育的印刷商以教理為名,出版那些不冷不熱、平庸、低俗而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書刊。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彌撒的神聖超越感受被排除出去,好像它是招人厭的外物般,而彌撒則成為讓人自我慶祝的靈性自戀。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那些希望推翻及改變教會訓導的人被給予完全的自由,而那些渴望堅持「信仰寶庫」(deposit of Faith, 見《天主教教理》n.84) 的人卻被懷疑及輕視。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神父及修道人捨棄他們的神恩召叫的外在標記,修會放棄他們的特恩而改為一種「你愛做甚麼就甚麼」的態度。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神職變得在酒會中比在告解亭中更為得心應手。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這國家的宗教領袖關注政治議題,同時卻讓神職班的道德日漸低落。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好的行政就被當為好的牧民。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神職及神學家接受、教導、推廣性方面的自由主義。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神職及神學家厭惡地反對《人類生命》、《信德與理性》、《生命的福音》。

我們那時看不到嗎?那時家庭由為生產一個聖召祈禱,變成刻意勸退聖召,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子女被當成怪人。

我知道我曾投訴運動和其他活動被放在信仰之上的做法。驚訝吧!我們神職當中很多人呼號我們不夠「貼地」(relevant)……我們有這些現代思想真危險。在我們的歷史中有很多更嚴重的迫害。但從來不是迫害使我們敗下來。教會的墮落總是由內部開始的。

這國家的天主教會陷於火海之中,而拿著火把的正這她自己的領袖。有很多好的領袖、主教、導師也準備好滅火。他們需要我們的祈禱和支持,因為魔鬼並不喜歡失去牠贏了的領土。好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留心防備。不能再這樣。我們要迎戰。我們不能臨陣退縮。

mass-during-wwii

回歸正道,迎戰魔鬼


預告一下,筆者得知「聖十字福傳」(網站面書) 將召集信友,以玫瑰經作武器,為世界、為教會、為每個信友祈禱,向魔鬼宣戰。敬請留意。

「地獄的存在」與「克己和補贖」

為主真復活,阿肋路亞!

每一年,我們重重覆覆過着相同的節日,有甚麼意思呢?當然,並不是放假,而是要我們常常謹記,基督的救贖工程,也就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今天的福音,正是再次提醒我們要記起天主的救贖工程:天主派遣子到世界上來,為叫世界藉着他而獲救。而彌撒讀經亦十分有意思,顯示出宗徒們的信德。

Temptation

耶穌三退魔誘 (Maesta Altarpiece by Duccio, 1308-11, 局部)

的確,耶穌基督就是光明,並將我們由黑暗中救出。有位神父在講道中,道出我們人類很多時愛黑暗過於光明,他說:「人生活中有兩種拉力,一種是向下的拉力,一種是向上的拉力。而祈禱、克己、補贖,就是去控制向下的那股拉力、提升向上的拉力。」

這一句很有趣,故在此分享,並談談「克己、補贖」這題目。現在很多教友都沒有把這美麗的祈禱,好好實踐出來;筆者認為這實在乃一大可惜。 繼續閱讀

教宗的決策和自身的信仰

RNS-Pope-Francis-back-waving

近日關於教宗的外交決策引起廣泛討論,甚至不是信徒的一般人市都「加上兩嘴」評論分析一番,因為有關中國大陸所以一眾報紙媒體甚至 KOL 都相當敏感,討論度更高。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說教宗做了個錯的決定,有人說一切都是天主的旨意,有人因為這個決定而對教宗甚至整個教會心灰意冷,亦有人毫無保留地支持教宗認為所有決定都有其意義。

關於教宗的決定是否「有錯」還是天主自有安排,信眾能否認為神父主教甚至教宗「有錯」,還是盲目地相信所有神父都「不會錯」就是所謂「信德」,筆者並不打算在本文深究。筆者打算說的是,看到近日一些教友,或者熱門時事評論員,甚至一些非教友都紛紛說教宗的決定是「將天主教變成惡魔、末路、助紂為虐。。。。」「這個教的信徒從此蒙羞」的一些個人感想。

繼續閱讀

花地瑪聖母系列(零)–和平天使

2017年是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周年。談起花地瑪聖母,很多人的注意力馬上便跳到去那三個花地瑪秘密當中。但筆者認為,我們最最最重要是回到基礎,就是聖母顯現的事蹟和她帶給世界的訊息。唯有回到這些事蹟和訊息,我們才能真的回應聖母對世界的邀請。

OLFatima

因此,筆者希望由花地瑪大殿的網頁中,慢慢逐少逐少重新閱讀花地瑪聖母顯現的事蹟,再反思一下這顯現和我們,聖母顯現後一個世紀的基督徒,有何關係。


聖母在花地瑪的第一次顯現是在1917年5月13日,之後這成為花地瑪聖母的紀念。然而,這一連串的顯現之前,天主特別安排了天使顯現給幾位牧童。

三位牧童,即路濟亞 (Lucia dos Sanctos,1907年生)、方濟各 (Francisco Marto,1908年生) 和雅仙達 (Jactinta Marto,1910年生)在1916年的春天、夏天及秋天都遇到了超性的事情:和平天使的顯現。

和平天使在這個時間出現是很有意義的: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花地瑪所屬的葡萄牙在不久前也正式加入了戰爭。

繼續閱讀

[圖片故事]愉快的修道生活

又到沉悶的星期一,筆者看到幾張圖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未知這些修道人面上的喜樂,會否吸引年輕人認真考慮一下為主獻身的聖召。筆者在這裡先請大家為自己及年青人的聖召祈禱,另外也可以考慮購買這些修道人的產品,支持他們專務祈禱的生活。

Summit-WIMPLE-NewJersey-DominicanNuns.jpg

以上是美國新澤西洲的玫瑰聖母修院,她們是道明會修女。她們仍保持道明會的傳統配帶著會衣及頭巾。

如果想支持她們的話,可以到她們的網上商店買蠟燭、肥皂、洗澡液、護膚品、書等等。


以下則是早前介紹過的在意大利的本篤會士,他們受地震影響,現在正慢慢重新維修他們的修院。早前禮儀及聖事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Sarah) 探訪他們的修院,並祝福了他們臨時修院的小聖堂、抄經閣 (scriptorium)、廚房等等地方。

薩拉樞機更說:

我肯定教會的將來就在隱修院中……因為哪裡有祈禱,就有將來。
(I am certain that the future of the Church is in the monasteries… because where prayer is, there is the future.)

Norcia 的本篤會士都有網上商店,售賣本篤傳統的啤酒及他們咏唱禮儀的 CD。小弟未試過這樣郵購買啤酒,未知會否打碎酒瓶,讀者可以試試。另外他們的 CD 相信也能讓各位讀者更加明白禮儀音樂,大家不妨支持。他們也有地震重建專頁

monksofnorciawithcardsarah

monksofnorcia_cardsarahblessing

聖禮部長薩拉樞機於特敬聖伯多祿聖保祿彌撒講道辭

在等候 Sacra Liturgia 2016 官方公佈薩拉樞機的開幕致辭的時候,我們不妨讀讀樞機在那天共祭彌撒的講道。原文刊於 Sacra Liturgia 2016 面書。我的重點[筆記]。沒有[筆記]足本譯文


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 Sarah)
聖禮部部長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講道辭
特敬聖伯多祿聖保祿彌撒
倫敦 — 2016年7月6日

CardinalSarah_SacraLiturgia2016.JPG

「耶穌即刻催迫門徒上船,在他以先到對岸去;這其間,他遣散了群眾。耶穌遣散了群眾以後,便私自上山祈禱去了。」[瑪竇福音 14:22-23a] 耶穌和門徒分開的時間就是他將自己專心投入祈禱的時間。門徒發現他們自己深入湖中,而在跟耶穌分別之外,他們還要面對著在怒海逆暴風中獨自掙扎求存的壓力。他們在日間時已啟程,但他們到了夜間還在水中,事實上,這是「夜間四更時分」。

這是人類共有的經驗,就是我們經常在生命中都有些時刻,感到耶穌看來跟我們很遠,而困難及苦痛的狂風大浪不斷地由四方八面衝擊我們。事實上,這是教會在歷史浪濤及每一個嘗試在掙扎及艱苦前行的信友生命的描繪。當這困難大得我們感覺不到天主的臨在,恐懼擴大,陰影驅之不散,生命的風暴變得更加嚇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