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6)——男女的互補是天主的計劃

上文提到,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由天主取了人的肋骨,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亞當一看到厄娃,就認定了她是自己相稱的助手,因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聖教宗繼續教導指出,男女的結合正正就是表達出整個人的人性。兩個性別性的二重性 (duality) ,正正反映了真正的人性反映在男性和女性的互補:男人和女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他們卻不是對立,而是互補天主為了男人而創造女人,相反也是為了女人而創造男人 (TOB 9, 14 November 1979) 。在這裡,教宗看到創世紀第2章中創造人的描述在表達出,「人」作為一個重要價值的經驗 (Genesis 2, by contrast, reveals, so to speak, the first circle of experience lived by man as a value) 。

JohnPaulII-newpope-19781025

天主藉男女的結合來克服了人的「原始孤獨」。聖若望保祿二世表示是,這就是梵二《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2 中提到的「位格的共融」 (communion personarum, communion of persons)。 在這裡,我們更能夠看到「助手」的意義——二者是相似、同等地位。二人互為「助手」,是互相補足的。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5)——原始結合

上文我們談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從創世紀的敍述中,帶出了原始人性中的「人性孤獨」。「原始孤獨」貫通所有人,是一個普遍的人性經驗,就是人理解到自己和其他受造物並不一樣,由相異的受造物確認了自己的人性。但在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是特殊的,故此他渴望一個相似的「另一個」。

JohnPaulII_SistineChapel-19781017

若望保祿二世 於1978年10月17日西斯汀教堂的彌撒中

人是具一個有位格 (person)的有形受造物——他有靈魂,能夠和別的個體交流。同時他有一個身體,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他的身體讓他認識自己,但也讓他明暸到自己和其他有形的受造物不一樣。

天主說:「人單獨不好」,在這背景中天主創造了一男一女;另一方面,耶穌基督在回答法利塞人的質詢時,用了創世紀作為回覆:「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 2:24; 瑪竇福音 19:5) 。無論在新舊約作者中,「人單獨不好」正正是天主創造男女的背景。然而,這未能解釋「原始孤獨」的整個幅度。

聖若望保祿二世首先提到,我們要先理解到人既是一個身體,因此人有著基礎屬於人性的孤寂;繼而同一個人,人的身體卻以男性或女性的身體表達出性別特徵,這反映了身體的性別意義。當然在時間上,兩者是同時出現的,但在概念上,「作為一個人」比「作為男或女中的其中一種性別」優先,因為前者有著更深層更基礎的意義。 (TOB 8, 7 November 1979)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4)——原始孤獨

cardinal wojtyla cape

成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之前的沃伊蒂瓦樞機 (Cardinal Wojtyla)

上文論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創世紀的創造敍述中,總括了「原始人性」的幾項特質。我們按概念的先後次序,先探討「原始孤獨」。

在創世紀中有兩個創造的敍述,分別是創世紀 1:1 – 2:3,以及創世紀2:4-25。解經學稱前者為厄羅因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Elohim (厄羅因);稱後者為雅威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YWHW (Yahweh, 音「雅威」,「耶和華」是錯誤的讀法) 。而兩個流傳中以雅威典較先出現。

在雅威典的敍述中,「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 (adama) 形成了人 (adam),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上主天主說: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上主天主用塵土造了各種野獸和天空中的各種飛鳥,都引到人面前……但他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 (創世紀 2:7, 18, 19a, 20b)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3)——在天主原始計劃的人性

SOD-1022-SaintPopeJPII-790x480

1979年的若望保祿二世。圖為他在1979年10月訪美,於紐約會見教友 (圖:國會圖書館)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

上文我們開始提到,耶穌的降生,是為將我們由因受罪惡所困擾的墮落狀態拯救出來。不但恢復天主創造人時的原初計劃,還要「在恩寵上加恩寵」,達致一個被救贖或光榮的狀態。但亦在世的我們卻在一個「既成未遂」(already but not yet) 的狀態。一方面我們亦受罪惡所困擾,但另一方面我們卻能分享基督的救贖。我們在世,就是勉力跑向天堂,真正擺脫罪惡而在天主內活出人性的光輝。

而今次,我們開始看人在原罪之前的原始狀態,以及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如何帶領我們探討這個課題。


一如不少人說,我們人與人的溝通當中,我們口中的說話只佔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溝通則在於文字以外的語氣、手勢、身體姿態……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我們的身體是天主恩寵的「原始聖事」 (primordial sacrament, TOB 19, 20 February 1980),就是說我們有形的身體是天主特意設計的工具,用以傳遞祂的無形恩寵。然而,天主本身沒有身體。人的身體如何肖似着純靈體的天主呢?人的身體如何表達「天主」?

「天主是愛」 (若望一書 4:8)。天主因為「愛」而創造了一個「樣樣都很好」的受造界。天主的「創造工程」 (希伯來文: bara’) 都是好的,這包括「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世紀 1:1)以及「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象了人:了一男一女」(創世紀 1:27) 。這個從無到有 (ex nihilo) 的創造,按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解釋,就是天主出自愛的禮物。而人則天主的整個創世工程的高峰。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以「禮物」/「交付」的觀念貫穿整個創世敍述十分重要,他稱之為「交付詮釋法」(hermeneutic of the gift)。 因此,我們要理解我們的身體是一份怎樣的禮物,則要由創世的敍述看起。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2)——起初,墮落,得救贖

1978 FILE PHOTO FROM ELECTION OF POPE JOHN PAUL II

1978年10月16 沃以蒂瓦樞機成為第264任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

上文我們開始提到,我們首先要記得我們是靈魂及肉身兼備的受造物。接著在這裏,我們先很廣泛地看看聖若望保祿二世如何將人類的救贖史分為「在起初」、「墮落後」、及「被救贖」的階段。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解釋我們的身體時,他回到創世紀的敍述。因為聖教宗想和我們一起看,天主「在起初」的計劃是怎樣的。一如前文所述,「在起初」天土創造天地萬物,而「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世紀 1:31)

然而在這萬物當中,人是特別的。這不是因為人能夠比其他動物跑得快或舉起更重的物件。人是特別的是因為「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人:造了一男一女。」 (創世紀 1:27)

「在起初」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整個「身體神學中」有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要先理解聖教宗如何看待這詞語。聖教宗將整個人類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在起初」、「墮落後」、「被救贖」。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1)——人是身體及靈魂

1978 FILE PHOTO FROM ELECTION OF POPE JOHN PAUL II

1978年10月16 沃以蒂瓦樞機成為第264任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

上文提到我們開始了一個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要理解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甚至說,要真正接受天主教會對「性」及「愛」的訓導,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是我們首先要明白的:

  1. 我們是靈魂及肉身兼備的受造物。
  2. 天主「在起初」給人的計劃、人在「墮落後」的境況、以及基督如何「救贖」人性。

教會在二千年來應付過不少異端,就是對天主錯誤的理解。很常見的一種想法就是,將人或世界的物質及靈性分裂。很多古時的宗教將世界視為善和惡相爭之地。創世紀卻說天主創造了世界,說:「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世紀 1:31)

接着,基督徒要面對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跟從諾斯底主義的人都認為人如果要達到真正的完滿,並不是靠信仰、聖書、宗徒傳承,而是靠一種秘密的知識。而這知識不是人人能夠擁有的。既然他們都不相信傳承的信仰,他們信仰的內容其實和基督信仰沒有甚麼關係,卻在用了基督信仰的詞彙去說他們的理論。他們普遍相信,人的靈魂是造物主靈體的「碎片」或「分身」,但這高雅的靈魂卻被困在屬於惡的世界、屬於惡的肉身當中,所以人的終向就是要脫離肉身,回歸到造物主當中。

然而,這並不是基督信仰。基督信仰不依賴一些個人的「覺悟」、超越聖經、歷代聖人教導的學說。基督信仰——聖經及教會的訓導——由一開始就不止於相信創世紀說「世界是好的」,也同樣相信,我們的復活是靈魂和肉身一起復活: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0)——前言

今年2018年是真福教宗保祿六世頒布《人類生命》(Humanae Vitae, 英文)通諭50周年。這通諭對不少教友來說都是頗為陌生,就算知道也是不甚明白。

的確,很少神父會著重解釋及教導《人類生命》通諭,而慕道班導師亦很少有教導,但是我們是不可能忽略這部分的教會訓導。因為在1968年,保祿六世藉《人類生命—論節制生育》,相反世界潮流,堅持教會二千年來不變的訓導:「人工抗孕是違反人類的性,是不道德的」。保祿六世在強調「負責任父母」 (responsible parenthood) 的同時,強調人工抗孕是違反道德的,相反應利用造物主在人身上奧妙的安排,以自然可孕期的周期區間孩子的來臨。而事實上,這種日漸成熟的「自然家庭計劃」發展到今天,成功率既高,而且亦為夫婦二人帶來不少其他身心靈的好處。

LOsservatoreRomano-HumanaeVitae

羅馬觀察報於1968年8月8日刊登《人類生命》通諭

繼續閱讀

老生常談性教育?

picsart_12-15-10.33.01.jpg

這陣子生活真的很繁忙,抱歉還未能好好安排恆常寫文章。現分享前陣子在良友之聲的家長專欄內有關孩子的情性教育的小文章。這個課題看似老生常談,性應是情感的進一步表達方法,但成人往往未能好好地教育孩子這方面的知識。這不是單單生理知識的傳授。如果我們未能好好認識並管理自身的情緒,又怎能談性呢?


原文載於2016年11月良友之聲

性教育彷彿總是帶點禁忌。坊間一般的性教育只談器官認知、避孕、性病等等的性愛教育。然而,性教育應是全面的「情、性教育」,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父母在孩子的德育和情感教育上應有自主權,不能單靠學校,甚至「外判」給不良的社會媒體,灌輸偏差的資訊。父母和家庭正是孕育良好品格和心智成熟孩子的關鍵,正確的教導,亦有助提高兒童的自我警覺及自我保護意識。

父母常見的問與答

我從哪裡來?
小孩子成長到一個階段就自然會問:「我從哪裡來?」這時,就是開始小孩子情性教育的好時機。
視乎小孩子的認知能力,父母可以簡單解釋嬰兒在母親體內成長的生理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父母應同時解釋,小孩子的出現是由於父母相愛,是天主降福這家庭的禮物。這方面比單純的生理知識更為重要,因為這在小孩子心中留下了一個重要的訊息: 父母及天主都愛著自己。

對性好奇是「咸濕」嗎? 或是應毫無禁忌?
小孩子詢問與性相關的問題不是「咸濕」,而是他們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好奇。性敎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没有性,就没有家庭,社會也没有下代。但這也不代表講性就毫無禁忌。正正是因為性跟生命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我們更應教導小孩仔保護自己。

我們要教導小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也要尊重别人的身體。小孩子要學懂保護自己,有些身體的部分是隱蔽的,不能讓外人碰觸,自己也不能碰觸別人的那些部分。這不是單單的生理教育,而是教導小孩以正確的方法愛自己、愛他人。 繼續閱讀

色情文化的傷害——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啟示

筆者剛剛開始閱讀 卡羅爾.華廸卡主教 (Bishop Karol Wojtyla)1 所著的《愛與責任》(Love and Responsibility)。這本書可以說是為將來華廸卡主教成為教宗後,連續一百多篇的星期三講道 (Wednesday Audience) 講論「身體神學」(Theology of the Body)2 的思想基礎。

pope_john_paul_ii_01_710804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愛與責任》並不是「閒書」,讀每一頁都需要花盡腦汁細味咀嚼。然而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這世界卻是賞心樂事。華廸卡主教在書中一開始提到,人不但是自己行動(act)的主體 (subject),也是受體 (object),即使這個行動的受體主要是他人,但自己自然地會先成為行動的受體。華廸卡主教提醒了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我們不要誤以為我們的行動可以不影響他人,更不可能不影響自己。

華廸卡主教的教導,正好就和世俗的想法相反:有些行為只要不影響人就可以做,例如人的性行為只要不影響到他人,別人無權判斷。又或者是一個人關上房門看色情產物,只要不影響人不傷害人,就沒有問題。然而,真的有行動不影響自己嗎?這行動真的不會帶來傷害?


早幾前看到端媒的一篇報導:《在網絡色情裏度過整個青春期:男孩和他們的女伴們,會經歷什麼?》。文中報導的事情正正表達了色情產物可不是「不會傷害人」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年輕男士因為在青少年時期不停地浸淫在色情文化當中,慢慢變得有勃起障礙,不能正常地進行性行為。

靈性方面,耶穌在山中聖訓警告我們:

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 (瑪竇福音5:28-29)

保祿宗徒也嚴厲告誡格林多信友:

你們務要遠避邪淫。人無論犯的是什麼罪,都是在身體以外,但是,那犯邪淫的,卻是冒犯自己的身體。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而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了嗎?你們原是用高價買來的,所以務要用你們的身體光榮天主。(格林多前書 6:18-20)

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顯示,色情物品也帶來身體方面的傷害!由於我們的腦袋本身的設計就是讓我們記住我們性歡愉的情景。如果這時我們面對的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我們就越發加深夫婦二人彼此的關係;但如果我們是坐在電腦前,每次有新的刺激,我們的腦袋則變得越來越麻木,最後麻木得不能進行正常的性行為。最終,這些「不傷害人的」私人享樂,成了「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多祿前書 5:8),擊敗了無知的青少年。


教會由起初便強調人性的高貴,「性」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當作物品般用以取樂。「性」的價值在於它和愛及生命的緊密關係。

本性而言,性行為產生新的生命,讓人參與天主的創造工程;於靈性而言,性行為讓夫婦二人不停地加深關係;於超性而言,性行為更反映著基督和教會互相完全為對方奉獻自己。但當我們背離性行為的真正意義,我們的身體和靈性都受著傷害,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creation-of-eve

天主創造了厄娃,亞當並不以她為滿足自己的工具,而視她為自己「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雖是守獨身的人,卻憑著他牧民的經驗透徹地理解到「性」如何使人、家庭達致完滿,「性」的誤用又如何令人和家庭受到傷害。教會不是落後,而是比我們的認知看得更深、更透徹。

在這玫瑰月,今天也是玫瑰聖母紀念,讓我們特別為求我們個人、眾信友、以及世界的貞潔獻上玫瑰經。望至潔之后、玫瑰之后能扶助我們渡一個潔德的生活!

至潔之后,為我等祈!
玫瑰之后,為我等祈!

ol_rosary_st-dominic


1. 因著書之際 (1960年) 作者還是主教,故慣例上會以著書時作者的身份稱呼。

2. 「身體神學」是聖若望保祿二世以百多篇的講道,他嘗試以現象學(phenomenology)的方法,探討人的身體如何反映天主對人的計劃,從而以一種新的目光看人的身體、性、家庭、獨身聖召。雖然這種探討的手法是新的,但聖教宗卻確認教會傳統一直相信的教理,同時也將教理發展去回答現代社會出現的新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就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確認了真福保祿六世在《人類生命》(Humanae Vitae) 通諭中,教會確立人工抗孕是一個內在邪惡,在違反天主的誡命。聖教宗甚至說整個身體神學都是在解釋《人類生命》的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