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會有關無神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之訓導

基於救主耶穌的聖訓 (瑪竇福音18:17;路加福音 10:16;若望福音21:15-17),全體天主子民均有義務,敬重地服從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基督之名,關於信仰及道德的訓導 (希伯來書13:17):

聖教會有關無神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之訓導

(PDF 中英文版)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
還該提到另一種無神論。這類無神論將人類解脫的希望。特別寄託於經濟及社會解脫。這類無神論認定宗教本質上便構成人類解脫的障礙。在他們來說,令人神往於騙人的來世生命,等於使人對建設地上的王國毫不努力。因此,這類無神論者,一旦取得政權,便激烈反對宗教,並運用政府擁有的強制權,尤其在青年教育上,從事傳播這類無神論。忠於天主及人類的教會,對這種違反人類的共同思想和經驗,並貶抑人性天賦尊嚴的萬惡理論及行為,現在一如昔日,不能不以沉痛心情,極其堅決地加以擯棄。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Gaudium et Spes 牧職憲章, 20-21

secondvaticancouncil-660x350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天主教教理》
教會在現代已揚棄那與「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聯合的極權主義及無神主義。此外,教會也拒絕「資本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把市場的法則視為比人的工作更重要的作法。只憑中央企畫來控制經濟,將敗壞社會關係的基礎;經濟的控制專憑市場的法則,並不能實施社會主義,「因為很多人性方面的需要,並不能由市場來獲得滿足」。需要按照正確的價值等級,並為了公益,鼓勵一種市場和經濟創業活動的合理控制。
–《天主教教理》第2425號,亦參考 第 2423-2428號

教宗方濟各(在位:2013年- )
「正如拉辛格 [本篤十六世] 所說,[馬克思主義跟基督宗教之間]莫大的差異在於,兩者對救贖到底如何來臨,有著深不可測的分歧,更遑論馬克思主義,宣稱要建立人間天堂、使人在現世便得到救贖…… 因此,為了在意識形態權力的壓抑下,捍衛人類和人作為人的意義,必須從今起,重新建立人對天主的服從,並以此制衡人對國家政權的服從。」
–方濟各教宗,「前言」,本篤十六世《信仰與政治:選集》,依納爵出版社,2018年

PopeFrancisBenedict

左:教宗方濟各;右: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繼續閱讀

Alfie 安息吧!

_101010595_alfieevans2

Alfie Evans

整個星期都沒有寫文章,因為整個腦海都被 Alfie Evans 的事情佔據了,情緒太過混亂,下不了筆。結果今天, Aflie 回到父那裡去了。Resquiscat in pace.

早兩天,在 Facebook 上簡單寫了數筆,如下: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基督徒看正義與法律

[編按:公義 (正義) 的課題一向都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以下是一篇讀者來函,作者是一位於法律界工作的天主教徒,他在文中分享我們作為基督徒,該如何以信仰的角度看待法律。]


「公義」或者「正義」 (justice),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一種實在的倫理美德 (virtue)  [編註:天主教教理稱為「德行」],就是首要給予天主祂應得的,然後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 (Iustitia suum cuique distribuit, Justice gives each one’s due.)

一如依撒意亞61:8所說,天主是「愛慕公義的上主」,祂對世人的要求很清楚:「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該亞6:8) 履行公義,要求我們以公正不偏的態度,對待近人:「不可袒護窮人,也不可重視有權勢的人。」(肋未紀19:15)

lawjustice

繼續閱讀

《樂山樂水》的原則 + 回應林鄭月娥宣稱信仰不影響其政治決定的聲明

背景

報道

林鄭月娥今日 [註:2017年2月3日] 接受商台節目《人民大道中》訪問,被問及一旦當選,香港會否啟動婚姻法。林鄭回應指,自己是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會不斷提醒自己,不會用信仰決定政府政策立場。

carrielam_scmp_1280x720

網誌的責任

有好些教友說:「我們不必有立場呀!因為在教會內的立場很多,不必再說重覆的東西呀!」本來如果是個人名義的話而沒有立場,倒沒有人能投訴甚麼。但如果是以「天主教」名義寫作的話,網誌作者或編輯就有道義責任表達天主教會的立場 (或聲明某文章和教會訓導相異),否則的話便很容易使天主教會的訓導模糊了。這對信友或教外人都是缺乏愛德的,一如已故的美國總主教 Fulton Sheen 說:

「在美國少於一百人憎恨羅馬天主教會,但數百萬人在憎恨一個他們以為是羅馬天主教會的誤解。」
“Not a hund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te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but millions hate what they mistakenly think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s"

作為教友,我們有責任宣講天主教信仰的真理,一於基督的勸喻:

繼續閱讀

天主教徒可拜車公嗎? (聖多瑪斯式回答)

《樂山樂水》的其中一條不明文的規條是,我們不太談政治。不是因為這不重要,事實上非常重要,但我們不用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放在一個網誌中。然而在政治及每天的新聞中,也有不少直接跟信仰有關的話題。我們也可以寫寫看。

筆者本篇文章參考聖多瑪斯《神學大全》的格式,回答一個信仰問題。

利申:本文不談政治,只談信仰。 但為求清楚,筆者先將問題和答案放在文章最前。

問題:天主教徒可到車公廟參拜嗎?

答:不可。這是直接違反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於車公廟參拜並非中國傳統習俗,而是民間宗教禮儀。初期基督徒不會順從羅馬人習俗和法律朝拜凱撒,寧死不從;今天的基督徒也應寧死不朝拜車公。

參拜車公屬大罪 (mortal sin),在告解聖事前不可領聖體 (《天主教法典》第916條)。如果是知名人物參朝車公,有可能已達成《天主教法典》第 915條中所提到的條件,即使他上前領聖體,送聖體人員亦能拒絕

jean leon gerome christian martyrs last prayer full.jpg

早期基督徒因不願按習俗,或假裝朝拜羅馬神祗而殉道

詳細解釋如下:

繼續閱讀

聖人介紹: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 / 聖吉拉‧瑪奇拉)母親和孕婦的主保

wp-1480410870199.jpg

友人給筆者的祝福: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的三級聖髑*。"II Santo dei Felivi Parti" –    “The Saint of Happy Deliveries" – 成功生產的主保聖人

好久也沒見筆者的文章吧。嘿嘿,但〈超簡易焗多春魚〉的食譜點擊率還是很高呢。是的,筆者這陣子真的忙得團團轉,身體家庭健康工作學業靈修也快失衡了。在將臨期收到友人的祝福,就好好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St Gerard Majella.cdr

聖人簡介:ST GERARD MAJELLA (聖哲拉‧馬則 / 聖吉拉‧瑪奇拉) (1726 – 1755)
瞻禮: 10月16日
主保:母親和孕婦 “II Santo dei Felivi Parti" –  成功生產的主保聖人
宣福: 1893年1月29日, Pope Leo XIII (教宗良13世)
宣聖: 1904年12月11日, Pope Saint Pius X (教宗聖庇護10世)
簡介:ST GERARD 生於意大利南部的慕羅,曾因身體虛弱2次被拒Capuchin monastery ,最後成為贖主會士( Congregation of the Most Holy Redeemer )。他一生獻身事主,奉行主意,按神貧,貞潔,服從三願生活。據說因其聖德很高,故尚在修士的階段,已被委任為幾個婦女修道團體的神師。他在世時已經多次行奇蹟,其中最著名的是透過他的代禱,保護生產中的婦女和胎兒。在他去世前不久,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女孩。ST GERARD留下了他的手帕,女孩欲還給他,他婉拒並告訴她:「可能有一天妳會需要此物。」在他過世後幾年,這個女孩結婚生子,在生產時出現意外,正在危難之時,她以ST GERARD的那手帕祈求,她的痛苦立即減輕了,繼而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在那時代是非常罕見及幸運的。

母親的禱文 (暫無通行的中文版本,以下為筆者翻譯)
啊,可敬的聖哲拉,我們在天主前的有力的代禱者和奇能者,我呼求您,尋求您的援助。 您在世上奉行主旨,請幫助我履行天主的聖意。懇求生命之主,一切父母職之源,賜我豐碩的後代,使我在今世按上主的旨意養育兒女,並期待祂光榮地再來,阿孟。

祈禱咭原文:
Prayer for Motherhood
O good St. Gerard, powerful Intercessor before God and Wonderworker of our day, I call upon thee and seek thy aid. Thou who on earth didst always fulfil God’s designs, help me to do the Holy Will of God. Beseech the Master of Life, from Whom all paternity proceedeth, to render me fruitful in offspring, that I may raise up children to God in this life and heirs to the Kingdom of His Glory in the world to come. Amen.

諸聖相通功
從前總不明白,為何要有聖人聖女等聖髑吖,敬禮等等,每每有人提及總有點「迷信」或「滿天神佛」的婦孺師奶迷信感覺。「不是只相信耶穌,心中愛天主就足夠嗎?」、「 我們只向天主祈禱就可以嗎?其他的也是很多餘的吧?」……要是你有這樣的想法,大概你忽略了我們每星期主日彌撒在信經中的「諸聖相通功」。我們愛天主,相信耶穌為我等罪人死而復活,希望在世上按基督的榜樣生活,那麼聖人就是我們的模範,讓我們可以參考學習。正如這陣子一些家長很關心如何為子女報讀心儀學校時,也會向一些成功報讀的家長偷師吧。有關聖人的代禱,也正表示是整個教會在基督內的共融。我們相信聖人已在天國能直觀天主的榮福,那請他們為我們轉求也很合理吧。正如我們也要為淨煉中的亡者代禱,使他們能早日享見天主的慈顏一樣。

「教會是「諸聖的相通」:這措辭首先是指「神聖事物」,尤其是聖體聖事,「藉這聖事,信友們的合一得以表達和實現,他們在基督內結成一體」。

「諸聖的相通」也指「諸聖」在基督內的共融,祂「為一切人而死」,以致每人在基督內及為基督而作的或忍受的一切,為眾人都有效益。

「我們相信所有基督信徒們的共融,即那些在此世作旅客的,那些在淨煉中的亡者,以及那些在天堂上享真福的,共同形成的獨一教會。我們相信在這共融中,充滿慈悲和仁愛的天主及諸聖不斷地聆聽我們的祈禱」。 」

(天主教教理960 – 962條)

網上有關聖人ST GERARD MAJELLA 的簡介:

 

*何為聖髑?
聖髑可分為三等。一等:真福或聖人身體的一部分 (這常被放置於聖堂聖壇下作敬禮)。二等:真福或聖人生前的用品。三等:觸及到一等聖髑的物品。

如希望得到St. Gerard 聖髑或在代禱請求,可聯絡:
Golgotha Monastery Island
Papa Stronsay
Orkney, KW17 2AR
Scotland, UK
http://papastronsay.blogspot.com

婚姻和社會的迷思:閱〈為婚姻辯護〉後有感

wpid-wp-1426747472321.jpeg

筆者的文章,很少涉及一些社會時事或其他較「認真」的課題,不是不關心或有冷感,其實是筆者總希望逃避,因坊間的文章不時有很多很多的謬誤,但筆者不似這網誌其他作者有精力去回應或評論。(說穿了就是懶惰!)故筆者的文章多是輕輕鬆鬆的吧:煮煮飯,談談情,說說愛,一些無聊的對話。很久以前,有朋輩給我分享了一篇名為〈為婚姻辯護〉,與近年流行光說「愛」的潮流不同,是少有乎合天主教教理又顯淺易明的文章,就在這兒引述一些選段與大家作點分享吧。

現代社會錯誤的論調,就是在於宣揚婚姻是可被重新定義,以適應時代的改變。這其實是不理性的,並忽視了婚姻的本質。……

真的每一樣事都能重新定義嗎?道路或許可以有很多,但真理只有一個!

真的每一樣事都能重新定義嗎?道路或許可以有很多,但真理只有一個!

語言的偽術,在這個世代,特別是在香港社會,稍有留意時事的你也不會陌生吧。隨著時代的改變,的確很多客觀的情況或許已改變,但有很多東西的本質仍是不變。一個詞語或概念的定義,比大部分人的想像來得重要。但誰人有權力去定義這些詞語和概念呢? 繼續閱讀

子女行為失態又關我事?

wp-1457660517968.jpg

上篇談及母親如何未能欣賞小孩的心意,更不自覺地傷害孩子。很多時成人不能明瞭孩子的心思。不知道是大人太高深,還是孩子太單純?有時孩子就是單純的盡力希望為家庭作點貢獻,也會落得被罵被責怪的下場。在感情上,屢戰屢敗的還會屢敗屢戰嗎?事實是,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和安全感的人們,愈是會斤斤計較,和對別人的「眉頭眼額」所微微表現出來的情緒,異常地敏感。孩子的思念如果往往沒人關顧理解,他亦自然不懂得如何去化解不安的情緒。這些情感上的傷害必定會在生命中留下傷痕,日積愈累成為一些難以痊癒的內傷。這有可能會在其品行方面反映出來:如無理地發脾氣、自殘、哭、尖叫、坐立不安、身體無故的痛楚、尿床、肚瀉和暈眩等,不單影響到其自身與照顧者當下的生活,日積月累也大大牽動其性格發展,學習態度,社交能力,愛情觀等各方面,大大影響未來的生活。 繼續閱讀

父母的盲點:原來是自己在誰傷害孩子?!

wp-1457582742076.jpg

早陣子的一篇文章講及小兒到沙灘的經驗和反思,自覺學習了不少新的東西和可行性,也輾轉勾起了自己藏在心裡多年的傷痛,是時候寫出來,好好梳理後,坦然面對,自己也從新出發,希望當個懂得尊重孩子位格,細心的醒目媽媽。(後按:多年後以文字記錄,心還是戚戚然,是筆者太「玻璃心」嗎?)剛好這陣子愈來愈多朋友關心學生情緒抗逆問題(實情是:成人也常壓力爆煲),其實有沒有想過部份壓力是源於家長嗎?來分享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