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的「繁文縟節」?

有朋友最近訂婚,便向認識的已婚朋友詢問有關婚禮事宜。

在香港,非教友只需走到婚姻註冊處簡單行禮、在見證人前宣讀誓詞便是一段合法婚姻。教友也只需按教區規定接受簡單培育,接受神父資詢,就能於教堂內、在見證人前舉行婚禮。甚至這個婚禮,甚至可以簡單到僅僅有兩名證人,在聖堂內簡單的房間中舉行,筆者就試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個婚禮補禮的見證人。

IMG_5929

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結婚當日都選擇盛裝出席

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會單按這基本要求來舉行婚禮,反而會隆重其事,穿上平日不會穿著的婚紗裙掛、邀請親友參與見證婚禮、大破慳囊宴請親朋。甚至在婚禮之前,按華人習俗,三書六禮(或部分)、拍攝婚紗照等等…… 問題是,如果婚禮的基本要求單單是作一個登記這樣簡單的話,我們為何大費周張地準備一天的婚禮?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編註:有海外讀者翻譯了一篇有關聖召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翻譯:Waverly

AFP6578492_Articolo

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5月7日祝聖新神父(圖:AFP)

美國的羅德島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多瑪斯.托賓主教(Thomas J. Tobin)最近在他的教區報紙專欄中强調了他的教區目前面臨的的聖召危機。托賓主教指出:

拿一些普羅維登斯教區的神職人員數字來思考:從十年前開始,由於退休的原因,已經導致我們減少了58位本來在教區活躍服務的神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教區只有祝聖了18位新晉神父。教區總計一共少了40位能夠活躍服務的神父。目前可以活躍服務的神父平均年齡為59歲。算上退休神父, 教區所有神父平均年齡是67歲。40歲以下的神父只有21位。

當然,並不是唯獨只有普羅維登斯教區忠誠的信友們遇到這樣嚴峻的狀況。 神父的短缺,缺少新血的晉鐸班,表現平平的神學院註冊統計數字,都顯示了未來年度的問題沒有改善。教會當局為了因應這個慘淡的情況,解决聖召危機 ,多在尋找最新的方案、主動的策略來推廣聖召。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我們早已經知道答案:當每個地方,傳統的天主教在那裡蓬勃發展,聖召也就蓬勃發展。

BishopThomasJTobin

托賓主教 (中)

 

過去,我曾經寫了由內布拉斯加州林肯教區 (Lincoln, Nebraska) 和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教區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所提供的藍圖。兩教區儘管規模不大(林肯有不到10萬名登記的天主教徒,夏洛特有20萬人) [編按:據香港教區教務統計二零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統計,香港教區約有 389,000 教友。] ,但這兩個教區有著成功的聖召實例:

繼續閱讀

面朝東方舉行彌撒——聖禮部長的建議

早幾天,一名熱愛禮儀的神父給筆者一篇文章。筆者讀後覺得也可以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下。

這文章原文是法文,是聖禮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 的一個訪問。筆者的法語只限於「今晚打老虎」(Comment allez-vous?),唯有用英文譯文再翻譯為中文。雖然不是很理想,但也希望這譯上譯的文章能給大家一點反思。如果有法語專家的讀者,不妨修正筆者的翻譯。

CardinalSarah

薩拉樞機 (Photo: Alberto Pizzolli /AFP)

薩拉樞機可說是字字珠璣,他在很短的訪問中說出了很大的道理。很多意思其實已隱含在字裡行間。筆者的重點[評論]


問:最近幾個星期,你說希望看到聖體會「被理解為聖事中的核心聖事」。為甚麼呢?

薩拉樞機:我希望我們能夠在這課題上有更多的反省,去將聖體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我留意到我們很多的禮儀都成了娛樂。很多時神父都不再以基督的祭獻去慶祝祂的愛,卻變成一個跟朋友的聚會、溫暖的聚餐、一個兄弟的時刻。為了尋找並創造有創意和慶祝氣氛的禮儀,我們便有危機將朝拜變得太過著重人,為求配合當刻的意向和潮流。一點一點地,教友被奪去了那賜予生命的禮物。對基督徒來說,聖體是生死大事!

問:如何將天主放在中心?

薩拉樞機:禮儀是我們跟天主相契合的大門。如果感恩慶典變成人的自我慶祝,那就非常危險,因為天主消失了。我們必須將天主放在禮儀的中心。如果人在中心,教會就變成了純粹屬人的團體,就如教宗方濟各所說的,變成 NGO (非政府組織的慈善團體)。如果相反,天主成了禮儀的中心,那教會就會重新獲得動力及生命力!「我們跟禮儀的關係中就是信德及教會的終向」拉辛格樞機[即後來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曾這樣預言了。

pope-benedict-distributing-the-eucharist-to-a-child1

教宗本篤十六世送聖體

繼續閱讀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2)

上文提到美國林肯教區雖然人數不多,但司鐸聖召非常蓬勃,而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教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由三位很正統的主教所帶領。今天我們就看看這個教區在主教的帶領下,做了甚麼使教友生活及司鐸聖召能夠相反現今聖召低落的風氣。原文在


至聖所內只有男性

林肯教區在禮儀上有數項事情是和美國其他的教區[甚至世界上大部分教區,包括香港]很不一樣。

基本來說,林肯教區保存了只有男性才進至聖所 (Sanctuary) 的習慣。在這範圍,林肯教區沒有順從世俗思想,而順從了傳統及常理。

Lincoln_MaleAltarBoy

林肯教區:全男班輔祭 (圖:Southern Nebraska Register)

她也是全美國唯一一個維持全男班輔祭的教區。就如我所寫過的,羅馬早在1994年已直接表示過贊同的:

聖座希望提醒,順從高貴的傳統而讓男孩子服務祭台是很合適的。眾所周佑,這會幫助司鐸聖召的可靠發展。所以必然會繼續支持這些全男輔祭的團體。

繼續閱讀

感想:如何看待遍地「彩虹」

筆者facebook近日大量出現彩虹色profile pic,當然是因為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全國允許同性婚姻,美國總統奧巴馬更在twitter上表示「Love win」「同性婚姻裁定是邁向平等的一大步。」Facebook上當然普天同慶,無數機構、專頁都欣喜並換上彩色頭像以示支持。其中筆者發現有不少基督徒亦表達自己支持的論點,然而筆者對這種論點卻有點存疑。

152585032
圖片來源:  news.hexun.com

當中支持的基督徒最普遍最首要的論點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