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童話: 小孩為未來的煩惱

兒:我煩緊。好煩惱。我諗唔到天主想結婚定做神父。
母: 咁你諗成點?有乜可以幫你?
兒: 結婚係唔係只可以揀一個女仔?
母:係。揀咗就無得轉。
兒: 但係我有好多好朋友喎.
母:所以你慢慢諗清楚!
兒: 結婚係唔係就好似你同爸爸咁,要照顧小孩子?
我:係吖。
兒: 咁好辛苦,我唔想結婚。
我:(暗笑)其實你仲有時間慢慢諗。

親愛的兒子,其實往天堂的路從來也不會是輕鬆容易呢!我們每天也要為天國而努力奮鬥呢! 再聽到兒子這次的童話,也得提醒我要保持喜樂的心情,作上主的事業。

父母是最先負責教育他們子女的人。為指證這個責任,他們首先創立一個家庭, 是溫柔、寬恕、尊敬、忠實和無私的服務。家庭是培育品德的適當場所。品德的培育要求學習自我的克制、健全的判斷、作自我的主人,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條件。父母應該教導子女使「物質和本能的層面隸屬於心靈和屬神的層面。(1) 給自己的子女樹立良好的表樣,為父母是一個嚴重的職責。在子女面前知道承認自己的過錯,父母能夠更有利地引導和糾正自己的子女。 疼愛自己兒子的,應當時常鞭打他,訓導自己兒子的,必會因他而得幸福。(30:1-20) 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但要用主的規範和訓誡,教養他們。(6:4) (天主教教理2223條 )

(1) 參閱《百年》通諭36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6)——男女的互補是天主的計劃

上文提到,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由天主取了人的肋骨,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亞當一看到厄娃,就認定了她是自己相稱的助手,因為他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聖教宗繼續教導指出,男女的結合正正就是表達出整個人的人性。兩個性別性的二重性 (duality) ,正正反映了真正的人性反映在男性和女性的互補:男人和女人有著明顯的不同,但他們卻不是對立,而是互補天主為了男人而創造女人,相反也是為了女人而創造男人 (TOB 9, 14 November 1979) 。在這裡,教宗看到創世紀第2章中創造人的描述在表達出,「人」作為一個重要價值的經驗 (Genesis 2, by contrast, reveals, so to speak, the first circle of experience lived by man as a value) 。

JohnPaulII-newpope-19781025

天主藉男女的結合來克服了人的「原始孤獨」。聖若望保祿二世表示是,這就是梵二《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2 中提到的「位格的共融」 (communion personarum, communion of persons)。 在這裡,我們更能夠看到「助手」的意義——二者是相似、同等地位。二人互為「助手」,是互相補足的。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5)——原始結合

上文我們談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從創世紀的敍述中,帶出了原始人性中的「人性孤獨」。「原始孤獨」貫通所有人,是一個普遍的人性經驗,就是人理解到自己和其他受造物並不一樣,由相異的受造物確認了自己的人性。但在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是特殊的,故此他渴望一個相似的「另一個」。

JohnPaulII_SistineChapel-19781017

若望保祿二世 於1978年10月17日西斯汀教堂的彌撒中

人是具一個有位格 (person)的有形受造物——他有靈魂,能夠和別的個體交流。同時他有一個身體,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他的身體讓他認識自己,但也讓他明暸到自己和其他有形的受造物不一樣。

天主說:「人單獨不好」,在這背景中天主創造了一男一女;另一方面,耶穌基督在回答法利塞人的質詢時,用了創世紀作為回覆:「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 2:24; 瑪竇福音 19:5) 。無論在新舊約作者中,「人單獨不好」正正是天主創造男女的背景。然而,這未能解釋「原始孤獨」的整個幅度。

聖若望保祿二世首先提到,我們要先理解到人既是一個身體,因此人有著基礎屬於人性的孤寂;繼而同一個人,人的身體卻以男性或女性的身體表達出性別特徵,這反映了身體的性別意義。當然在時間上,兩者是同時出現的,但在概念上,「作為一個人」比「作為男或女中的其中一種性別」優先,因為前者有著更深層更基礎的意義。 (TOB 8, 7 November 1979)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4)——原始孤獨

cardinal wojtyla cape

成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之前的沃伊蒂瓦樞機 (Cardinal Wojtyla)

上文論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創世紀的創造敍述中,總括了「原始人性」的幾項特質。我們按概念的先後次序,先探討「原始孤獨」。

在創世紀中有兩個創造的敍述,分別是創世紀 1:1 – 2:3,以及創世紀2:4-25。解經學稱前者為厄羅因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Elohim (厄羅因);稱後者為雅威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YWHW (Yahweh, 音「雅威」,「耶和華」是錯誤的讀法) 。而兩個流傳中以雅威典較先出現。

在雅威典的敍述中,「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 (adama) 形成了人 (adam),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上主天主說: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上主天主用塵土造了各種野獸和天空中的各種飛鳥,都引到人面前……但他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 (創世紀 2:7, 18, 19a, 20b)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3)——在天主原始計劃的人性

SOD-1022-SaintPopeJPII-790x480

1979年的若望保祿二世。圖為他在1979年10月訪美,於紐約會見教友 (圖:國會圖書館)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

上文我們開始提到,耶穌的降生,是為將我們由因受罪惡所困擾的墮落狀態拯救出來。不但恢復天主創造人時的原初計劃,還要「在恩寵上加恩寵」,達致一個被救贖或光榮的狀態。但亦在世的我們卻在一個「既成未遂」(already but not yet) 的狀態。一方面我們亦受罪惡所困擾,但另一方面我們卻能分享基督的救贖。我們在世,就是勉力跑向天堂,真正擺脫罪惡而在天主內活出人性的光輝。

而今次,我們開始看人在原罪之前的原始狀態,以及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如何帶領我們探討這個課題。


一如不少人說,我們人與人的溝通當中,我們口中的說話只佔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溝通則在於文字以外的語氣、手勢、身體姿態……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我們的身體是天主恩寵的「原始聖事」 (primordial sacrament, TOB 19, 20 February 1980),就是說我們有形的身體是天主特意設計的工具,用以傳遞祂的無形恩寵。然而,天主本身沒有身體。人的身體如何肖似着純靈體的天主呢?人的身體如何表達「天主」?

「天主是愛」 (若望一書 4:8)。天主因為「愛」而創造了一個「樣樣都很好」的受造界。天主的「創造工程」 (希伯來文: bara’) 都是好的,這包括「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創世紀 1:1)以及「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象了人:了一男一女」(創世紀 1:27) 。這個從無到有 (ex nihilo) 的創造,按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解釋,就是天主出自愛的禮物。而人則天主的整個創世工程的高峰。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以「禮物」/「交付」的觀念貫穿整個創世敍述十分重要,他稱之為「交付詮釋法」(hermeneutic of the gift)。 因此,我們要理解我們的身體是一份怎樣的禮物,則要由創世的敍述看起。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2)——起初,墮落,得救贖

1978 FILE PHOTO FROM ELECTION OF POPE JOHN PAUL II

1978年10月16 沃以蒂瓦樞機成為第264任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

上文我們開始提到,我們首先要記得我們是靈魂及肉身兼備的受造物。接著在這裏,我們先很廣泛地看看聖若望保祿二世如何將人類的救贖史分為「在起初」、「墮落後」、及「被救贖」的階段。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解釋我們的身體時,他回到創世紀的敍述。因為聖教宗想和我們一起看,天主「在起初」的計劃是怎樣的。一如前文所述,「在起初」天土創造天地萬物,而「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世紀 1:31)

然而在這萬物當中,人是特別的。這不是因為人能夠比其他動物跑得快或舉起更重的物件。人是特別的是因為「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人:造了一男一女。」 (創世紀 1:27)

「在起初」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整個「身體神學中」有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們要先理解聖教宗如何看待這詞語。聖教宗將整個人類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在起初」、「墮落後」、「被救贖」。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1)——人是身體及靈魂

1978 FILE PHOTO FROM ELECTION OF POPE JOHN PAUL II

1978年10月16 沃以蒂瓦樞機成為第264任教宗,取名若望保祿二世

上文提到我們開始了一個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要理解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甚至說,要真正接受天主教會對「性」及「愛」的訓導,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是我們首先要明白的:

  1. 我們是靈魂及肉身兼備的受造物。
  2. 天主「在起初」給人的計劃、人在「墮落後」的境況、以及基督如何「救贖」人性。

教會在二千年來應付過不少異端,就是對天主錯誤的理解。很常見的一種想法就是,將人或世界的物質及靈性分裂。很多古時的宗教將世界視為善和惡相爭之地。創世紀卻說天主創造了世界,說:「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世紀 1:31)

接着,基督徒要面對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跟從諾斯底主義的人都認為人如果要達到真正的完滿,並不是靠信仰、聖書、宗徒傳承,而是靠一種秘密的知識。而這知識不是人人能夠擁有的。既然他們都不相信傳承的信仰,他們信仰的內容其實和基督信仰沒有甚麼關係,卻在用了基督信仰的詞彙去說他們的理論。他們普遍相信,人的靈魂是造物主靈體的「碎片」或「分身」,但這高雅的靈魂卻被困在屬於惡的世界、屬於惡的肉身當中,所以人的終向就是要脫離肉身,回歸到造物主當中。

然而,這並不是基督信仰。基督信仰不依賴一些個人的「覺悟」、超越聖經、歷代聖人教導的學說。基督信仰——聖經及教會的訓導——由一開始就不止於相信創世紀說「世界是好的」,也同樣相信,我們的復活是靈魂和肉身一起復活:

繼續閱讀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0)——前言

今年2018年是真福教宗保祿六世頒布《人類生命》(Humanae Vitae, 英文)通諭50周年。這通諭對不少教友來說都是頗為陌生,就算知道也是不甚明白。

的確,很少神父會著重解釋及教導《人類生命》通諭,而慕道班導師亦很少有教導,但是我們是不可能忽略這部分的教會訓導。因為在1968年,保祿六世藉《人類生命—論節制生育》,相反世界潮流,堅持教會二千年來不變的訓導:「人工抗孕是違反人類的性,是不道德的」。保祿六世在強調「負責任父母」 (responsible parenthood) 的同時,強調人工抗孕是違反道德的,相反應利用造物主在人身上奧妙的安排,以自然可孕期的周期區間孩子的來臨。而事實上,這種日漸成熟的「自然家庭計劃」發展到今天,成功率既高,而且亦為夫婦二人帶來不少其他身心靈的好處。

LOsservatoreRomano-HumanaeVitae

羅馬觀察報於1968年8月8日刊登《人類生命》通諭

繼續閱讀

2018年——《人類生命》通諭 50周年

不少人對《樂山樂水》的角度是,很禮儀為本的。這也是真確的。但重望初衷,筆者一開始除了希望跟各地信友分享有關神聖禮儀之外,其實另一個筆者很想談的就是家庭及婚姻,而對此不能分割的就是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真福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通諭。

LOsservatoreRomano-HumanaeVitae

1968年8月8日 《羅馬觀察報》刊登《人類生命》通諭

繼續閱讀

教宗思道五世遣責墮胎惡行

墮胎不是個當代社會才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不少古文明社會已出現。基督徒由一開始已遣責這般惡行,認為這是違反第五誡中的其中最嚴重的罪惡之一。

Sixtus_V

教宗思道五世

到了1588年,教宗思道五世 (Pope Sixtus V) 頒布 《毫無約束》(Effraenatam) 宗座憲章 (Apostolic Constitution) ,以極為嚴厲的語氣指責這種惡行,以及刻意殺嬰的人。


毫無約束地,放蕩的人犯罪違反「毋殺人」誡命;由各份宗座憲章的反覆遣責可見這些人的大膽無恥;我們既被上主放置於最高公義之座,因著最公義的原因,一方面更新舊的法律,另一方面亦擴充這法律而以合理的懲罰去限制執行這惡魔般的凶暴殘殺的人,他們毫不心怯地、殘忍地殺害仍藏在母胎的嬰兒。

Noticing that frequently by various Apostolic Constitutions the audacity and daring of most profligate men, who know no restraint, of sinning with license against the commandment “do not kill" was repressed; We who are placed by the Lord in the supreme throne of justice, being counseled by a most just reason, are in part renewing old laws and in part extending them in order to restrain with just punishment the monstrous and atrocious brutality of those who have no fear to kill most cruelly fetuses still hiding in the maternal viscera.

(Effraenatam perditissimorum hominum contra divinae legis praeceptum de non occidendo, peccandi audaciam atque licentiam, sanctissimis legibus, variisque Constitutionibus saepius repressam animadvertentes; cogimur Nos quoque in supremo justitiae throno a Domino constituti, justissima ratione suadente, vetera jura partim innovando, partim ampliando, eorum etiam immanitatem pari poena proposita coercere, qui immaturos foetus intra materna viscera adhuc latentes crudelissime necare non verentur.)

我們需知道,生命存在於受孕的一刻。這個新的生命,雖然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卻已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擁有和我們一樣的尊嚴和權利。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是因為這生命的潛能還未發揮,一如一個剛出生的嬰孩未能說話未能走路,但這不代表我們的生命比剛出生的嬰兒寶貴。我們絕不能因我們肉眼看不到這生命的美,就忽視這生命的重要性。

390px-Embryo_7_weeks_after_conception

在同一宗座憲章,教宗思道五世表明所有負責執行、協助、甚至鼓勵墮胎的人,都處予自科絕罰——即自絕於教會之,不能領受任何聖事,包括告解。這處罰到現在還是相同的:

1398 條 – 凡設法墮胎而既遂者,應受自科絕罰。

Can. 1398 A person who procures a completedabortionincurs a lataesententiaeexcommunication.

Can. 1398 — Qui abortum procurat, effectu secuto, in excommunicationem latae sententiae incur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