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社會 »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在1月5日, thenewemangelization.com 登出了一段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內容與現在教會中的「男性危機」有關。雖然訪問的主要關注對象是美國的男性,但其實對香港的男教友也很有幫助,很值得分享。

Cardinal Burke

Cardinal Burke

訪問者為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的 Matthew James Christoff。被訪者為 Cardinal Raymond Leo Burke,美國樞機,之前是教廷最高法院法官,現為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的Patron。

筆者會將這訪問分三節翻譯出來。重點[評論]


Matthew:樞機閣下,我們很高興並且有幸能夠在這裡跟你做訪問。今天我們談談在美國的公教男性的情況,及我們如何能夠吸引多些男性參與新福傳。在開始時,不如樞機閣下先形容一下現在天主教會男性的情況?

Cardinal Burke:我認為在過去這50年左右,男性對於在婚姻聖召,及整體在教會的生活都有所困惑。這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由1960年代開始攻擊教會及社會的極端女性主義使男性被邊緣化。

不幸地,這極端的女性主義運動非常有力地影響著教會,令教會需要不斷恆常地回應女性問題,代價是忽略了回應對男性非常重要的議題。對男性重要的議題包括,「父親身份」1的重要,無論是否在婚姻之中;父親對孩子的重要;作為神父時「父親身份」的重要;男性品格的關鍵影響;天主為了整個社會而給男性的特殊恩寵的強調。[筆者在此十分認同樞機的說話。現在教會對男性的支持是十分少的:不是說教會沒有活動給男性,而是沒有培育男性成為男人。現在的教會為甚麼全部都是女人?因為男人都找不到他們渴望的東西!]

儘管長久的傳統,尤其透過對聖若瑟的敬禮,教會一直強調男性品格中男性為了家庭的原故犠性自己的生命,以騎士精神去保護妻子及他的子女,及為了家庭生計去努力工作 [這不就是很多女性所希望的伴侶嗎?當教會重視培育男性,最得益的就是他們的家庭:就是女人和小孩子。];現在男性的優點及重要性變得不明顯,並為了實際目的甚至不被強調。這傳遞男性品格的英勇本質的長久傳統在現在教會已被失落。

這全部的男性德行都對孩子成長時學習非常重要。跟父親的健康關係能夠幫助孩子預備由跟母親親密的愛,過渡到紀律的建立,這樣孩子就能避免過渡的自戀。這確保孩子能夠在跟別人的人際關係中有正確的身份認同,這對男孩子及女孩子同等關鍵。

一個小孩子跟父親的關係是他自我身份認同的鑰匙,這在我們成長時就在發生。我們需要跟母親的那個很親密及鼓勵性的關係,但在同時,那個我們和父親的關係,雖然因本性上距離較遠及有著同樣多的愛,在規範著我們的生命。[剛剛樂山樂水也不就有兩篇由女性角度寫家庭中的男和女嗎?這裡這裡。樞機和她也在強調男女在家庭角色的不同。]它教一個孩子過一個無私的生命,讓孩子隨時準備去犠牲一切所需要的,以真誠對待天主及其他人。

我記得在1970年代中,年輕男性告訴我,他們,在某程度上,因為當個年代所興起的女性極端及自我中心的態度而懼怕婚姻。這些年輕男性關注進入婚姻始終會因著女權恆常及不斷的要敗而導致失敗。這些男女之間的分裂由那時開始變得更差。

每個人都明白女性曾經及會被男性濫待。濫待女性的男人並非真正的男人,他們在濫待女性時同時也侵害了自己男性品格,只是虛假的男人。[真正的男子氣慨就是保護別人而非傷害別人。]

男女之間的危機因著教會的教理全面崩潰而變得更差。[很多人在欺騙自己現在的教理培育很好,其實都只是謊話。現在的教友培育已經差得不能再差了。]年輕男性成長時沒有接受有關他們信仰及他們聖召的知識的正確指導。年輕男生沒有被教導他們是因著天主—父、子及聖神的肖象所造。這些年輕男性沒有被教導去認識所有要成一個男人及滿全作為男性的特殊恩寵的必要德行。

而令事情更差的是,現在有一種有關性及婚姻關係本質的非常膚淺及表面的教理方向。

同時間,社會中色情媒體湧現也在尤其侵蝕著男性,因為它嚴重地扭曲人類性的整個現實。它使男人和女人以一個偏離了男女婚姻關係的角度來看性。

事實上,性吸引的這禮物應指向婚姻,而所有的性結合都只能正當地屬於婚姻之內。但在整個色情世界毒害了年青人使他們以為他們在性方面的能力是讓他們享樂及歡愉,而變成消費的色慾,而色慾是七罪宗之一[罪!讀者們能夠數出七罪宗嗎?]

人類性的禮物被變成一個自我取悅的方法,這很多時都以別人為代價,無論是在異性關係或同性關係。一個男人在沒有正當地培育出他作為男人及父親角色的身份認同時最終變得非常不愉快。這些培育得不好的男人會變成色情媒體上癮、性濫交、酗酒、濫藥……及各種成癮的受害者。而且,再加上……我是否說得太多了?

Matthew:不是,不是。﹝大笑﹞

Cardinal Burke:使男人在現在文化中的混亂更差的,就是家庭生活的流失。這文化已變得非常物質主義及消費主導,而這種追求使父親,也很多時使母親,需要長時間工作。這消費心態也引申一種想法就是要孩子的生活被不同的活動填滿:學校、運動、音樂及其他的活動要填滿整個星期的每一個晚上。[樞機知道香港小孩子的時間表,可能會更嚇一跳]

這些東西本身都是好的,但現在卻失去了平衡。孩子和家長一起相處足夠時間的家庭生活在很多家庭中都不見了。家庭不再一起用餐。我記得我的父親如何教我們人生道理及餐桌禮儀。跟我的父母花時間對話對我的成長非常重要。當我還是個年輕神父時,父母及孩子告訴我父親及孩子很少談話,有時甚至沒有談話,即使有也很簡短,這使我很傷心。[中國人講求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這也非常基督徒生活]

家庭應該起碼每周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飯。男孩子及年輕男子除非跟父親及母親住在一起,否則很難建立正確的男性身份認同及男性德行,跟父母親一起住能讓他們觀察到男性和女性在一個歡迎、培育及發展生命的家庭生活中,獨特而互補的互動。

這些不同的力量聚在一起而嚴重地損害了男性。

可悲地,教會沒有有效地回應這些破壞性的文化力量;相反教會變得被極端女性主義影響太深而忽視了男性的這些重要需要。

我的這一代將我們由穩固的家庭生活及教會穩固的培育所帶來的眾多祝福視為理所當然。我的這一代容許所有這些性混淆、極端女性主義、家庭的崩壞繼續,沒有為意到我們從下一代搶奪了我們有福地接受的這些最寶貴的禮物。

我們深深地傷害了當前的這一代。作為主教,我聽到了年青人痛苦地向我投訴:「為甚麼沒有人教我們這些東西?為甚麼沒有人更清晰地教授我們有關彌撒、告解及傳統的敬禮?」這些東西對他們的靈性生活及男性品格非常重要。

辦告解[各位,去辦告解!這個星期就去!]去主日彌撒[基本教理:沒有理由缺席主日彌撒是大罪。]在晚上全家人一起唸玫瑰經一起用餐,這些全部都在基督徒生活給予實際的指引。學習到粗俗及褻聖並沒有男子氣慨,而一個男人對別人是很歡迎及禮貌;這些看來只是小事情但它們卻形成了一個男人的品格。很多這些東西都不見了。

﹝待續﹞


我們將在下一篇繼續看到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請密切留意。


1. Cardinal Burke 多次提出的「父親身份」( father, fatherhood )指的包括本性上的父親(家庭中的父親),及靈性上的父親(作為司祭、神父的靈性父親)。

14 thoughts on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1. 引用通告: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 樂山樂水

  2. 引用通告: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三:男性新福傳的出路 | 樂山樂水

  3. 教會不只缺乏對男性父職的教導,還缺乏對女性的探討及兩性關係的探討與教導,這是聖統制與沒有即時回應時代訊號所然,並沒有落實梵二的宣示。把教會的遲鈍推給女性主義的責任是天大的顢頇和荒謬。

    • 不知道你所說的「教會……缺乏對女性的探討及兩性關係的探討與教導」是甚麼意思。
      不知你對於 St. Teresa Benedicta of the Cross 對女性的看法有甚麼意見?對於若望保祿二世的《女性尊嚴》宗座牧函又如何看法?

      女性主義最大的問題就是,它認為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但教會教導,而現實也反映,男性和女性由本質上就不一樣。男性和女性相同的的人性的尊嚴,兩種性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同一的人性。可參考拙文:https://mountainandwater.blog/2018/05/07/from-tob-to-hv-6/

      當代的女性主義,尤其是第三波的女性主義本身就是違反現實的意識形態,它不但破壞著教會,更破壞著社會的架構。樞機的說話實在正確。
      (如果你單純以為「女性主義=幫助女性」,那你大大地誤會了女性主義了。)

      • 西蒙波娃主張兩性本體論的一致,但如果認為這就是女性主義那很可惜只停留在字面和意識形態,克理斯蒂娃的母性論也許您會比較認同,她對聖母的剖析有獨特的見解。
        第三波女性主義如何破壞教會?是誰真正破壞教會?性侵兒童、青年的神父有沒有破壞教會?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教會對於性的教導回應這些問題了嗎?
        JP II談女性尊嚴,但教會現實是忽視女性的存在的,也許跟女性主義一樣是本體論者,認為男性就是女性,所以不需要特別為女性做什麼,女性沒有權利晉鐸,墮胎就是自科絕罰,教宗、早期男性神學家重智的神哲學又如何真的關注到女性的經驗、感受、權益?唱高調我也會。在臺灣,大力抨擊墮胎的是神父,而照顧懷孕婦女的是修女,用說的,我也會,很容易,很可笑。

      • 你的留言分幾部,我私自排一排了邏輯推論的順序再回應:
        當然西蒙波娃的理論不是女性主義的全部,但整個女性主義,連同六十年代開始的性革命,分享著一個很基礎的概念,就是身體靈魂的二元論,即如 Descartes 所提出的 ghost in machine 的概念。這將女性的和男性的相同尊嚴以及他們的社會角色混淆了。但事實是,男和女不一樣,他們的身體的不同不單單是外觀的不同,也表達著他們本質上有不同。這種相異正正指出人性的表達方式不是單由不可見的方式,也要由可見的肉身所看出來。這種肉身的相異不是偶然,而是人性的基礎。這就是 JP2 所說 body manifest nature的意思。身體的相異代表著角色也相異。
        人性不單單存在於其個人想法中,人性的表達也存在於其關係。
        因此 St. Hildegard 當時便以她女性神學家的身份,說出男女的尊嚴相同,但角色不一。由人性最基礎的社交網絡開始看,家庭中男女的角色不一。這種相異不是說誰洗碗誰煮飯這些不著邊際的事項,而是說在建構一個社交網絡中,男女因著其性別,他們的角色有不同。父親和母親的角色相異,他們在整個社交網絡中的重要性也不一樣。基本上,所有社會網絡也是有這種性別角色的差異。教會的聖統制本身就是以基督大司祭的司祭職作基礎,只有男性作司祭這個問題可以很大,但基礎也是基於司祭角色本身來自家庭的父親,這就是為何在肋末家族被選為司祭時,獻祭的本身就必然是家中的 father figure ,家庭祭祀本身就是父親角色的宗教延伸及表達。但你要以 power play 眼光來看司祭角色,這種 clericalism 聖職主義才是違反你一路強調的「梵二精神」。一如聖多瑪斯解釋神品聖事,司鐸為教會必要只是為了教會能繼續有聖事,聖奧斯定也說他身為主教是驚怕,只有是和教友在一起才令他安心。

      • 另外,要一提的是,天主教會的性侵事件,比例上比新教、教育機構低得多。當然,一宗也嫌多,然而要解決我們必要留意這問題的本質,再針對處理。根據不同地方的統計,神職的性侵主要有兩個傾向:針對青少年(十多歲的,而非傳媒所說的戀童。在心理學中這是兩個獨立的病,成因也不同)、以及同性戀。針對青少年的性侵往往連帶著同性戀傾向,兩者成因往往都與侵犯者在青春期時未能建立健全的男性角色,這當然可能和他們的原生家庭、朋輩、學習有關。但這正正帶回原點。我們現在知道男性角色的建立是一個有機會失敗的結果,而不少研究及當時人的回顧也指出青年時期的問題可以有持久的影響。所以本篤教宗才指出要清除教廷內的 gay mafia 。
        但另一方面,你拿教會內的罪過來說,我不見得和你的結點有何相關。一如醫生也有吸煙暴食,警察也有犯法,老師也會在自己的考試不及格。首先你單挑失誤而不看成功例子是 cherry picking ,重點是不遵守教會指引而失敗,是不能證明教會的訓導有問題。在討論教義的層面上,這是邏輯上的錯誤。

      • 至於你提到,台灣教會的分工,批擊墮胎和照顧嬰兒。首先一如我之前說過,有分工的種類不代表一高一低。反而在你提出的情況,修女照顧嬰兒,我覺得是比神父批評墮胎更高尚更光榮的工作。筆者認為這世界上,除了修道外,最偉大的工作就是媽媽,這些修女正是修道時更當孤兒的媽媽,那當然她們是在做非常高尚的工作。
        另外,在外國,不少修女也站上街頭宣傳教會的訓導。早兩年,美國的安貧小姊妹才和美國政府打官司,打到上最高法院,成為美國教會的先峰,我也覺得她們有著 heroic virtue 。你單單看 台灣這個小教會來說,也是 cherry picking

      • 很抱歉,我們現在沒有活在舊約時代,希伯來人本來就是父系社會,但他們做什麼你也要做什麼嗎?亞巴郎說謊,你也要說謊嗎?到底聖職的核心是什麼?活出祭獻、服務、主愛的生命,這些是只有男性做的到嗎?那為什麼司鐸只限於男性?女性不是按照天主的肖像照的嗎?
        又要再說很抱歉的是,天主教會虐童案被性侵的不只是男性,也有女性,如果把罪咎歸於同性戀,避免神職是同性戀的話,完全就是駝鳥心態,愈加排除同性戀,也就會造成愈加歧視的氛圍,基本上排除就是歧視,對於解決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跟其他教派比較性侵問題的嚴重程度,這是五十步笑百步嗎?如果您是受虐者,心裡做何感想?您真的有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嗎?有那麼多人受虐,問題是什麼?為何教會以外的其他團體組織,沒有那麼嚴重的性侵問題?我想羅馬梵蒂岡信理部和國務院其他單位的獨身男性領導者們可能會等跟您的想法頗有共鳴。

        對啊,母親是很偉大的,你貶低了母親的地位和壓抑她們的權利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 「為何教會以外的其他團體組織,沒有那麼嚴重的性侵問題?」如果你看統計,天主教會的性侵比率比教職、基督新教、醫護都低。這不是在辯護性侵的合理性,但這卻推翻了你用這作論據來支持教會歧視性別的說法。(雖然你的這推論本身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另一方面,你仍然是將「神職」放在一個高台上。我認為這從基本上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你的想法就正正是本篤教宗及方濟各教宗所評擊的「神職主義」,就是說認為神職才是高尚的。這是很錯誤的想法。
        我沒有貶低母親的地位,我不明白你的這種說法有何根據。相反,我相信教會的很多樣傳統一樣,是在推崇母職作為最神聖的地位。一個就是近年被忽視的傳統,就是女性在聖堂會戴頭巾/頭紗。很多人以為這是歧視女性,其實不然。聖堂內只有最神聖的東西才會披紗:女性、聖體櫃、祭台、彌撒中的聖爵——一切保存著生命的容器才會披紗。所以聖周五耶穌死亡,祭台被剝光了、聖體櫃也打開了,因為沒有生命了。

        你用女性主義看,就是以權力鬥爭的目光看一切,就自然一切都是權鬥。 If you have a hammer, everything you see is nail. 你卻不是由事情的轉變來看,就是看事情的起源及發展來看,所以一切你都看不明白。所以你討論神職議題,討論男女議題,從來沒有探討過神職的本質、男女的本質相同及相異之處。你說的話,將男、女倒轉,將神職換成任何職業也是可以的,因為你從沒有認真看過這些事物的內在本質。

        你的歷史也是錯誤的:你的耶穌受文化影響、你的初期教會沒有神職、你的教會一開始就是反女性主義。
        然而,歷史中真實的耶穌不受文化局限,祂的死正正就是因為祂挑戰了猶太文化及宗教的基礎、歷史中真實的初期教會就是一開始由宗徒按耶穌的訓導舉行新的逾越節祭獻、歷史中的教會一開始就視一個女性為完滿教會的象徵,宗徒接了一個女性回家作自己的母親,在這個女性的代禱下接受聖神,並視她為教會之母、厄娃第二、眾生之母。歷史中的教會就視自己為慈母,而不是慈父。

        偷用 Cardinal Newman 的一句, To be deep in history is to cease to be protestant. 真正認識歷史,就自然回歸天主教信仰。而退一萬步來說,如果天主教會本身就違反現實,你又為何視她為要追求的事物?這是最令我不解的。

      • 還有請注意您的cherry picking, 這是我所經歷的地方教會經驗,請不要化約類比其他教會現象,請理解並尊重。如果您想分享您所在堂區的經驗與觀察,非常歡迎。

  4. 還有,我覺得很可笑,你說臺灣小教會,您知道臺灣有幾個教區嗎?您對臺灣又瞭解多少?耶穌最愛的就是最小的兄弟姐妹,請去讀新約吧你。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